今天看到一個視頻,是一對父子之間的談話,父親就問孩子,如果在學校受到欺凌,該怎么辦!孩子不負所望的回答的是,拿東西跟別人干啊。換做是我在那個歲數也是會跟這個孩子同樣的想法。不能慫!打不過也要打。不能輸了氣勢。
但是此時父親給他舉個例子,就是咬人的狗不叫,要冷靜下來,分析出來敵我之間的優劣勢,現在是法治社會,如果真要處理,也是處理首先使用暴力的人。此時對孩子的要求,一個是保護好自己的不受傷害,二是防止對方不理智采取的極端舉動。
那么問題來了,該如何冷靜下來,我一直不斷的假設自己就是深陷重圍,我又怎么能冷靜下來去解救自己呢?一直到寫這篇文章前才想通這個問題。
原來我們跟那個孩子處在不同的年齡層,對于事情的看法是不同的,那個年紀的孩子,要的是所謂的個性,面子,覺得只有制服對方才能保護好自己,哪怕在制伏對方的過程中會受傷!我們乃至長輩在乎的是如何保證自己不受傷害,或則盡可能的減少傷害,然后再是去思考如何制服對方!
這個其實對我啟發很大的。我們都是成年人了,有一個家去負擔,如果自己出現什么意外,可能會導致整個家的倒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