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維導(dǎo)圖:
學(xué)習(xí)感悟:
做終身學(xué)習(xí)的人——《論語》第一講感悟(云伴讀36)
《論語》這本書在寒假剛開始的時候就買了,嶄新地放在那里,還沒有讀。沒想到第一次翻開,是因為云伴讀的這一堂課,看到書中短小精煉的話,我第一想法竟然是沒有買一個注音版的,真是遺憾。幾乎每一頁都有幾個不認(rèn)識的字映入眼簾,讓自己手足無措。
跟著何偉俊老師從《論語》這本書尋找過去的偉人孔子,讓我仿佛看到了率真的孔子就在面前講學(xué)。大學(xué)的時候,學(xué)校圖書館有孔子像,很多學(xué)生喜歡在孔子像附近拍照,我當(dāng)然也拍過。時光匆匆,從上大學(xué)到現(xiàn)在已經(jīng)十二年過去了,我還沒有好好讀過《論語》,也是一樁遺憾。
連孔子這么有影響力的人,他的一聲也是一直在學(xué)習(xí)中度過的,他希望弟子們能針對他的知識和文化提出疑問,可以和他討論,讓自己在學(xué)識上更進(jìn)一步,就是這一點,很多現(xiàn)代人就比不了。雖然年代久遠(yuǎn),但是當(dāng)時的教育大家孔子能做到的事情,即使我們知道其中的內(nèi)涵,又有幾個人能做到呢?
教育大家都知道終身學(xué)習(xí),我們更不能放下手中的書,還好認(rèn)識了勇氣讀書會里熱愛讀書的老師們,讓我也能不斷堅持下來,讀書是一個人的事情,但讀書的習(xí)慣卻是一群人互相鼓舞養(yǎng)成的。希望我的勇氣讀書,有更多的勇氣讓我堅持下去。
接下來有時間我會先讀《論語》這本書,看孔子的教育方法,看孔子的為人之道,看孔子的詩意人生,看孔子的天下情懷……
隨堂筆記:
“云伴讀”No.36
《論語》第一講
何偉俊
一、何偉俊
江蘇省興化市小學(xué)語文教研員
2016年中國教育報“推動讀書十大人物”提名獎
《論語里住著的孔子》
《犁痕槳跡》
《孟子的理想國》
二、引言:經(jīng)典的文化價值
1、經(jīng)典的文化價值在于其思想和思維方式,對當(dāng)下人的生活、人類的未來仍然具有啟示和指引。
2、《論語》之最大價值,在教人以人格的修養(yǎng);《孟子》為修養(yǎng)最適當(dāng)之書,于今日青年尤為相宜。為修養(yǎng)受用起見,《論語》如飯,最宜滋養(yǎng);《孟子》如藥,最宜祓除及興奮。
——梁啟超
3、經(jīng)典的文化價值,還需要從真實的角度確認(rèn)。《論語》類似于孔子的人物傳記,司馬遷的《孔子世家》主要內(nèi)容來自《論語》。《論語》真實嗎?可以從《論語》文本中找到依據(jù)。
三、真實《論語》
1、
7.31陳司敗問:“昭公知禮乎?”孔子:“知禮。”
孔子退,揖巫馬期而進(jìn)之曰:“吾聞君子不黨,君子亦黨乎?君取于吳,為同姓,謂之吳孟子。君而知禮,孰不知禮?”
巫馬期以告。子曰:“丘也幸,荀有過,人必知之。”
【古公亶父三子:泰伯、仲雍、季歷】
(季歷之子姬昌,即周文王。魯國的鼻祖周公姬旦,是周文王的兒子。泰伯、仲雍創(chuàng)建了吳國,是吳國鼻祖。魯國、吳國同宗同姓)
①孔子當(dāng)時是比較有影響的學(xué)者。
2、
15.22子曰:“君子矜而不爭,群而不黨。”
3、
6.28子見南子,子路不說。夫子矢之日:“予所否者,天厭之!天厭之!”
4、
17.5公山弗擾以費畔,召,子欲往。
子路不說,曰:“末之也已,何必公山氏之之也?”
①陳司敗嘲諷、指責(zé)孔子“君子亦黨乎?”像這樣近乎污點、有損孔子正面形象的事情,《論語》如實記載,可見《論語》的真實可信。《論語》里還有諸如“子路不悅”這樣令孔子尷尬的事,宰我為難、挑釁孔子的事(3·21、6·26、7·21),有弟子還懷疑孔子留一手、隱藏著,教得不全面(7·24)。從文本看出,《論語》里的孔宇不是高大上的完人、。弟子們雖然很熱受、敬重孔子,子貢說“仲尼,日月也,無得而逾焉”(19·24),但是,弟子們覺得記錄個真實的孔子,真情的老師,才是對老師真正的敬愛、尊重和懷念。
5、《論語》的價值,其根本在于它的真實。弟子們記下孔子的言行,編纂《論語》不是寫名人傳,更不是寫圣人傳。而是記下一個真實的、他們心中佩服、尊敬的,愿意留在他們心中永遠(yuǎn)記住的老師。老師優(yōu)秀的高明之處,他們記下;老師的無奈、尷尬甚至過失,他們也記下。
我們讀《論語》,走進(jìn)孔子的“家”,可以了解、學(xué)習(xí)其思想、智慧,更面要的是感受《論語》這個家中真實的主人孔子的人格和風(fēng)采。
6、我們在閱讀《論語》時,不僅能想象到孔子的音容笑貌,也能捕捉到那不滅的精神。孔子唯有在《論語》里是活著的。
——白川靜《孔子傳》
7、
海德格爾說:“語言是存在的家”。這個“存在”不是物的存在,是人的存在,是人思想、精神、心靈的存在。
我們閱讀《論語》,除了理解文本的意思、理解孔子的思想智慧之外,更多的是通過讀《論語》和孔子對話,讀出自己心中的孔子,讀出一個活潑、有血有肉、有喜有憂、情智圓融的真性情孔子來。
《論語》是孔子的家。我們走進(jìn)這個家,想象孔子的音容笑貌、喜怒哀樂和語言對話,與孔子談心。在這樣的閱讀過程中,躺著的語言就會“站起來”和你“說話”,沉睡的孔子也會“站”起來,從遠(yuǎn)古向你走來,氣象生動,含情脈脈,風(fēng)度翩翩。
8、
劉勰:夫子風(fēng)采,溢千格言。真實《論語》里,住著真情孔子。
四、真情孔子
(一)率性的孔子:真情流露,不迎合、不造作。
7·12子曰:“富而可求也,雖執(zhí)鞭之士,吾亦為之。如不可求,從吾所好。”
7·16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
15.1衛(wèi)靈公問陳于孔子。孔子對曰:“俎豆之事,則嘗聞之矣;軍旅之事,未之學(xué)也。”明日遂行。
15.40子曰:“道不同,不相為謀。”
這就是他的真性情:
①孔子多才多藝,懂打仗知識,但是他反對打仗。
②率性、不迎合、不奉承的孔子
(二)率直的孔子:言行直爽,心地坦蕩蕩
1、
14.34或曰:“以德報怨,何如?”子日:“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①用公正、正直回應(yīng)回報冤仇。
2、
6.5原思為之宰,與之粟九百,辭。子日:“毋!以與爾鄰里鄉(xiāng)黨乎!”
①多勞多得。
②言行率直,從實際出發(fā)。
(三)率真的孔子:真誠師愛,師生情濃
1、
6.11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
2、
11.9顏回死,子曰:“噫!天喪予!天喪予!”
①孔子希望顏回能夠傳承他的思想文化。
3、
11.10顏淵死,子哭之慟。從者曰:“子慟矣!”子曰:“有慟乎?非夫人之慟而誰為?”
4、
11.4子:“回也非助我者也,于吾言無所不說。”
①另一個角度評價顏回。從教學(xué)相長的角度來說的。他聽講知識的時候沒有反對的時候。
②希望弟子們能針對他的知識和文化提出疑問,可以和他討論。在這樣的頭腦風(fēng)暴中才能夠教學(xué)相長。
5、
攻吾之短者,是吾師。(王陽明)
①攻擊我的缺點的人是我的老師。
6、
非我而當(dāng)者,吾師也;是我而當(dāng)者,吾友也;諂諛我者,吾賊也。(荀子)
①指出我的錯誤又正確的人,是我的老師。
②肯定我的人是我的朋友。
③討好我的人是對我的傷害。
7、
17.4子之武城,聞弦歌之聲。夫子莞爾而笑,曰:“割雞焉用牛刀?”
子游對曰:“昔者偃也聞諸夫子曰:'君子學(xué)道則愛人,小
人學(xué)道則易使也。'”
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戲之耳。”
①孔子的反問是故意的,正話反說。這是孔子說話的藝術(shù)、表揚的藝術(shù),也是為了引出子游的反應(yīng)。子游真聰明,用老師的話回答老師的問題。子游不忘師訓(xùn),當(dāng)仁不讓于師,孔子聽了當(dāng)然開心啊。
②這樣的師生對話,體現(xiàn)孔子的率直和詼諧幽默。孔門師生,心有靈犀,其樂融融。
(四)真情孔子的人格魅力
7.38子溫而厲,威而不猛,恭而安。
①孔子的形象。
7.9子食于有喪者之側(cè),未嘗飽也。
7.10子于是日哭,則不歌。
7.13子所慎:齊,戰(zhàn),疾。
①齊:敬畏生命
②戰(zhàn),疾:防止對生命的傷害。
7.14子在齊聞《韶》,三月不知肉味,日:“不圖為樂之至于斯也。”
7.18子所雅言,《詩》《書》、執(zhí)禮,皆雅言也。
7.21子不語怪,力,亂,神。
7.27子釣而不綱,弋不射宿。
①孔子是有高品位的人,他釣魚而不用網(wǎng)都撈起來,他射鳥卻不射住在窩里的鳥。
②對生命的敬畏,盡量讓所有生命都生存下去。
7.32子與人歌而善,必使反之,而后和之。
10.22朋友死,無所歸。曰:“于我殯。”
10.26升車,必正立,執(zhí)綏。車中,不內(nèi)顧,不疾言,不親指。
①孔子很注重言行一致、知行合一,子日:先行其言,而后從之;敏于事而慎于言:君子欲訥于言而敏于行。
②行動的人更接近上帝。從孔子的行為,我們可以感受到他的可愛人品和人格魅力。
1、
在我們這個世界上,有些偉大師表人物,他們影響之大多半由于其人品可愛,反倒不是由于他們的學(xué)問淵博。
——林語堂《孔子的智慧》
2、
“《論語》如飯,最宜滋養(yǎng)”(梁啟超)
作為米飯,《論語》里孔子留給我們后人的營養(yǎng)很豐富
①
孔子的詩意人生——“仁者樂水,智者樂山”“不義富且貴,于我如浮云”“發(fā)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
②
孔子的終身學(xué)習(xí)——“吾十有五而志于學(xué),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③
孔子的教育智慧——“學(xué)而時習(xí)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yuǎn)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循循然善誘人”“學(xué)而不厭,誨人不倦”。
④
孔子的生活哲理——“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nèi)自省也”“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衿渖普叨鴱闹?其不善者而改之。”
⑤
孔子的為人之道——“里仁為美”“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躬自厚而薄責(zé)于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dá)而達(dá)人。”
⑥
孔子的天下情懷——“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道千乘之國,敬事而信,節(jié)用而愛人,使民以時”“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⑦
“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xué),為萬世開太平。”(張載)
夫子風(fēng)采,溢于格言(劉勰《文心雕龍》)
走進(jìn)《論語》,通過十年的反復(fù)閱讀、細(xì)細(xì)品味,一個活生生——人格高尚、聰明睿智、風(fēng)趣幽默、終身好學(xué)的真情孔子,常常縈繞于我的腦際,永遠(yuǎn)留在了我的心中。
孔子不僅智商高,情商更高。我心中的孔子不僅是一個人品可貴的先賢,還是一個富有真情的“情圣”。
學(xué)習(xí)情智? 修身情韻? 生活情趣? 山水情思
教育情愫? 天下情懷? 師生情濃? 仁愛情深
讀《論語》,識孔子閱讀經(jīng)典,就是接觸一個人,認(rèn)識一個人,了解一個人,感受一個人,學(xué)習(xí)一個人;在此過程中、辨思、學(xué)習(xí)、汲取其思想、智慧和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