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常有這樣的幻想:如果我現在的生活更加的優渥,是否我可以更加的優秀?這種疑問并不是對在對自己當下生活的抱怨,而是對于當下社會現象的一種思考。
看過很多人說,當今的中國社會是一個階層即將固化的社會,香港科技大學教授李中清也曾表達這樣的觀點:“中國現在確實面臨著階層固化的風險。同西方社會一樣,不斷增長的財富、收入與機會的不平等,也是中國今日的顯著特點。”結論的得出依靠的不僅僅是一種現實的觀察,還有客觀的數據,李中清教授對中國150年來的精英出身的家庭做了調查研究得出:中下層子弟在高等教育體系中還較為穩定地保持著三成左右比例,并且150年來教育都受到財富的影響。也就是說中國的精英70%來自于中上等家庭,從而體現出了教育不平等的現象。
從來就不存在什么絕對的平等,而造成教育不平等的很大一部分因素來自于家庭所處的階層,似乎我們的傳統思維還限制在富家子弟往往不學無術的慣性之中,但是客觀的事實表明中上等階層越來越重視教育。前段時間的熱播電視劇《小離別》就是以一個中產階級家庭送女兒出國讀書為主線,在其中很好的表現出了中產階級的焦慮,他們大都是經歷了艱苦奮斗才提升了階層,為了維持或者得到更好的提升,他們往往將希望寄托于家庭最有潛力的孩子,通過接受更優越的教育來實現,這也從側面反映出,教育程度的高低,對于財富的積累或獲得仍然占有主導地位。
事實上,這種不平等不僅存在于中國社會,對于美國而言也是如此,精英學校的學生中大部分來自于5%的富人家庭。哥倫比亞大學社會學教授西莫斯.可汗曾寫過一篇名為《為什么那么多“好學生”都從有錢人家來?》的文章認為,精英學校中對于這種教育的不平等的看待更加自然,是因為那些驅動不平等存在的人僅僅是對種族的開放,而未考慮到條件的不平等。他說:“精英學校中的人群看上去在變,但精英們對我們國家的財富和權力的掌控卻越來越牢固。原因之一是沒有與生俱來的“優秀”。雖然我們傾向于認為優秀跟別的特質一樣是抽象的、與歷史背景無關的,但實際上優秀的標準是與其他因素相連的?!倍@些因素最主要的是指這種特質所形成的條件。
“優秀”的特質并非天生,其形成條件自然是與家庭環境存在緊密的關系,因此應當思考的是教育制度所形成的“精英教育”促使了這種穩固的教育不平等。
正如前面所講,沒有絕對的不平等,但是這并不意味著社會流動性差會成為我們不努力的理由,我們仍需要有所追求,畢竟,在這個社會中仍然存在三成人的逆襲!
談談教育中的不平等
最后編輯于 :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 文/潘曉璐 我一進店門,熙熙樓的掌柜王于貴愁眉苦臉地迎上來,“玉大人,你說我怎么就攤上這事?!?“怎么了?”我有些...
- 文/花漫 我一把揭開白布。 她就那樣靜靜地躺著,像睡著了一般。 火紅的嫁衣襯著肌膚如雪。 梳的紋絲不亂的頭發上,一...
- 文/蒼蘭香墨 我猛地睜開眼,長吁一口氣:“原來是場噩夢啊……” “哼!你這毒婦竟也來了?” 一聲冷哼從身側響起,我...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磨礪 聚變 同心 同行》 三組學習總結 五天的學習培訓結束了,三組的伙伴們在五天的學習中,收獲了友誼、收獲了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