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13年發表的一個心理學研究,揭示了學習成績與事業成就的關系。
科學家早前找了美國SAT考試(相當于中國的高考)中320名語文、數學或者兩科合計成績超過99.99%考生的極端高分者,追蹤他們在考試20年之后的發展狀況。
結果顯示,他們在各自的專業領域都取得了比普通人大得多的成就,如在大學獲得研究職位,獲得很多獎勵等。
其中,語文高分的考生多從事人文藝術、社會科學的事業,出版了很多劇本、故事;數學高分的考生則大多從事科技、工程、計算等領域,取得大量專利,發表大量科研論文。
再來看看咱們的高考狀元。
2015年6月10日,我國某校友會網發布了《2015中國高考狀元調查報告》。
該調查追蹤了1952~2014年各省市自治區高考狀元3000多人,結果發現
——本科畢業后,大多數狀元到美國等發達國家攻讀碩士、博士,進入職場后則大多從事高薪職業,職業發展水平明顯高于普通人。在科學研究領域成就較高,當中涌現了不少院士、教授、長江學者等。
而在文藝、媒體、法律、金融領域,多名狀元成為業內頂尖人才和領軍人物。
事實是:心理學家對事業成功的決定因素研究了超過100年,最近30年來的結論一直很穩定——IQ是預測一個人工作表現的最重要決定因素;
可見,從小學習成績好的孩子大多走向成功,雖然他們在金字塔頂端的人群中不占明顯優勢,但總體而言,他們仍然能在自己選擇的領域達到很高水平。
有人說,學歷高的人都給學歷低的人打工,或許只是因為,學歷高的人壓根就沒想過要自主創業。
咱們有“學而優則仕”的傳統,舊時考學成功就跑去從政,而今學霸或因興趣,或經權衡,放棄下海,而進大學搞學術研究,或當個公務員、教師,進個國企、外企,享受穩定的收入和休假。
如此而已。
當然,隨著年輕人自主創業意識的提高,以后更多學霸選擇創業,也說不準。
2
不可否認,《2015中國高考狀元調查報告》也顯示了另外一個問題:這些狀元中成為頂尖人物者偏少,尚未有人獲得諾貝爾獎、菲爾茲獎、沃爾夫獎等國際頂級獎勵,而且,經商和從政確實相對遜色
——這些狀元中,在商界有做到千萬富翁和億萬企業家的,但無人登上胡潤、福布斯、新財富等國內外富豪排行榜;在政界有人做到局.長甚至市.長級別,但乏有省部級以上官員。
原因?
職場不是專事學術研究的、需要高智商與深厚知識儲備的領域。
一個是與他人短兵相接的職場,一個是與研究親密接觸的世外桃源(起碼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這么說),二者所需人才類型,確實有很大差異。
學霸如果只限于“擅長讀書、考試”,但動手能力差,墨守成規,思維單一僵化,迂腐不堪,甚至因為懼怕失敗而缺乏勇氣等,都是不符合職場的弱項。
實際上,在體制外職場,學習成績所占的權重并不像在學術領域那么高。研究發現,隨著工作年資的增加,IQ和教育對職業成就的重要性在降低,而性格、心理、情緒和社交技巧等非智力因素起的作用開始變得重要。
說白了,努力、可靠、討人喜歡……這些個性特質在職場很吃得開,甚至個人魅力、身高長相等因素在職場的作用也不容忽視。
美國舊金山大學心理學兼職教授吉姆?泰勒博士稱,這包括集中精神和避免分心的能力、批判性思維能力、解決矛盾的能力、外向的性格等。這些能力可能是天生的,也可以是后天習得的。
從管理者的角度看,富有創造性的員工反而難以管理,而安分守己的員工管理起來則輕松得多,所以后者的機會反而多一些。
所以,拋開自主創業不說,即使學渣選擇做個上班族,不擅長讀書考試這一點也常常不會成為他們的事業阻礙,只要努力、可靠,能迅速替老板排憂解難,逆襲成為贏家的概率也不比學霸低。
美國得克薩斯大學認知心理學家阿特?馬克曼博士就表示,不一定要比99.99%的人成績好才能有所成就,只要付出努力和方法得當,一樣不會平庸。
3
學歷重不重要?
當然重要。
馬云、馬化騰、丁磊、李彥宏、雷軍等人,哪一個不是本科以上學歷?
據統計,美國曾評出的400名富豪中,只有58人沒有上過大學或者中途輟學。即使比爾?蓋茨、扎克伯格、戴爾等富豪大學沒畢業,但別忘了,他們可都是從名校退學的,意即,他們有考上名校的學識與智商。
于普通人而言,學歷更是供人甄選的重要名片。
對比而今的學歷與薪資的構成標準,就明白學歷與財富之間,還是呈現正比關系的,最起碼各大公司的招聘要求上白紙黑字列明的學歷一項,對于沒學歷的人來說已經是一道檻。
這沒什么好抱怨的。
現行教育體制和人才甄選機制當然不能做到面面俱到,巨細公平,但學歷依然是一個可以迅速降低人才甄選成本的標簽。
——說白了,即使你考的英語六級證書在工作上真的派不上用場,但你能考取,至少說明你這人還有一點行動力和堅持的毅力,不是么。
《2016年廣東省高校畢業生就業質量年度報告》顯示各學歷畢業生平均薪酬及月薪分布
其實,像“讀書無用”、“學霸給學渣打工”之類的說法之所以會被流傳,是源于人對信息的“選擇性目盲”。我們潛意識里認定,所以才對同類事件印象深刻,久而久之就把個別現象奉為了普遍現實。
但學歷重要到可以作為一個人成功的充要條件嗎?當然不是。
相較于學歷,學習力更重要。
國外一項研究表明,億萬富翁的共同特質是酷愛閱讀:
沃倫?巴菲特一天工作時間80%用于閱讀,比爾?蓋茨每年讀50本書,李嘉誠每天讀書1小時……
創造財富,離不開知識的貢獻。
說白了,即使他們沒有一紙“高學歷”,但他們有過于常人的“高學力”。
有了“高學力”,誰都有機會彎道超車,為自己爭得一席之地。
4
總之,天資聰穎,智力超群的學霸,其人生道路很大概率會比學渣順利。他們多讀的書也不會白讀,這是毋庸置疑的。
當然了,上述事實同樣說明了,無論學霸還是學渣,人人各有所長,也各有所短。不要為過去的考分自得意滿,也不要因為自己不擅讀書而妄自菲薄,做自己想做的,并且堅持做好它,誰都有成才的機會。
我們說的尊重,就包括尊重個人的職業選擇。
每個人都活成自己想要的樣子,體現的正是社會的包容與進步。
我是悟恩,我是學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