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網上看到一位網友給流浪貓喂食的信息,從這位網友以往發布的信息來看,這樣的行為已經持續了很長的時間,其中還包括發布或者救助了受傷、生病的流浪貓的信息。看得出這位網友真的很喜歡貓。
我愛貓,也養貓,去年工作穩定后,家里陸續多了三個主子,有兩只是領養的,另一只是收養的流浪貓。雖然主子們有時候很鬧騰,但每次下班回家開門能看到他們跑過來求抱抱的動作,上班的郁悶也會一掃而空。
相信愛貓人士走在大街上看到楚楚可憐的流浪貓,大部分都會于心不忍,會忍不住產生給它們喂食的沖動。但我想說,你這樣不僅不是對它們好,還可能會害了它們。
在城市生態中,流浪貓位于食物鏈頂端,它們是天生的捕食者,擁有極高的狩獵機巧,它們會捕食小型哺乳類動物、鳥類、以及其他體重 3 公斤以下的動物。另外,由于它們動作迅捷,對于動物幼崽和鳥蛋等更是手到擒來。
有研究表明,貓的捕食效率遠高于獅子和老虎,而且貓的捕食欲望是一種天性,不會因為食物充足而消退,他們的捕食更多的是一種娛樂活動,這就導致每年因貓捕食而死亡的動物超過了被車輛碾壓和中毒而死的動物數量。
美國鳥類協會的一項統計發現,貓是鳥類“第二號殺手”,致命等級僅次于“棲息地破壞”。2013 年美國《自然·通訊》的一篇論文就提到,在美國本土,每年 14 — 37 億只鳥類以及 69 — 207 億只哺乳類喪命于貓爪之下。
很久以來,澳大利亞超高的物種滅絕率一直是個謎。在人類有記錄以來,物種的滅絕基本由于人類的過度獵殺,或者是因為生存環境被破壞。但澳大利亞人口稀少,沙漠內陸的大部分地區都杳無人煙。所以以全球的標準看,它應該是野生動物的天堂。
為此,澳大利亞的科學家組成了一個研究團隊,追蹤 1788 年首批歐洲人定居澳大利亞后,澳大利亞陸地、海洋哺乳動物的命運,弄清了澳大利亞物種滅絕的基本情況和原因。
科學家發現,歐洲人定居澳大利亞后,澳大利亞特有的273種陸地哺乳動物中的11%滅絕了,21%的生存受到了威脅。相較而言,北美洲只有一種特有物種在歐洲殖民后滅絕了。這種動物叫海貂,滅絕原因是過度捕獵。而同一時段的世界范圍內,5500種哺乳動物只有1.5%滅絕了。
分析發現,澳大利亞很多物種數量的下降與兩個新物種的引入息息相關:野貓(水手們從船上帶來,用來控制船上的老鼠等害蟲)和紅狐(打獵)。研究結果也表明,野貓和紅狐有著高效的繁衍傳播,同時因生存需要它們過渡捕殺了當地小型動物。
據相關統計,澳大利亞大約有 560 萬只野貓,平均一公里土地上有一個只野貓,它們每天能捕殺 750 萬只小型動物,目前為止至少有 20 種澳大利亞哺乳動物因為貓的捕食而滅絕。
2015年, 為了保護本土生物,澳大利亞政府將狐貍、老鼠、兔子以及野貓列入“管控”名單。同時宣布,計劃到 2020 年將消滅約 200 萬只野貓, 以防止更多哺乳動物滅絕。
“我們的野生動物已經遭受世界上最高的滅絕率之一。在過去的 200 年里, 我們失去了 29 種澳大利亞特有的哺乳動物。這代表了世界上 35% 的現代哺乳動物的滅絕, 是世界上哺乳動物滅絕的最高速度。“ 一名澳大利亞官員說道。
可以說,流浪貓絕不僅僅是外表看起來可愛切楚楚可憐的樣子,他們同時還是最頂級的獵食者,如果數量不受控制的話對當地的生態以及小物種動物都是毀滅性的。
在城市生態里,人為長時間定點的投放食物后,會吸引周邊的流浪貓長期在投食點聚集,沒有溫飽之憂的流浪貓會開始大量的繁殖。
流浪貓七個月就可以達到性成熟,擁有繁育后代的能力,且貓一年四季均可發情。來自于田納西州立大學和加利福尼亞大學戴維斯分校的幾位學者的計算數據表明,一對成年且沒有絕育的“貓夫婦”及其后代在七年時間里能夠產仔 42 萬只。
流浪貓強大地繁殖能力很容易導致流浪貓數量達到無法控制的地步,因此很多國家和地區只能出臺相關法律法規來控制流浪貓的種群數量。
2017 年 10 月 13 日,美國加州通過新的州法案,新法案規定寵物店里售賣的寵物必須是從收容所或慈善機構處獲得的,否則將處以每只 500 美金(約 3200 元人民幣)的罰款。
日本上世紀初曾出臺《關于愛護及管理動物的法律》,1999 年又進行了修改。該法律在基本原則中闡明了制定法律的目的:“所有人要認識到動物是有生命的,不僅希望不要肆意虐待,而且要致力于建成人與動物共生的環境,在充分了解動物習性的基礎上采取適當的方式對待動物。”處罰條款規定,濫殺和任意傷害動物要處一年以下徒刑,同時處以 100 萬日元的罰款,虐待和遺棄動物罰款30萬日元。
即使這樣,每年因為數量龐大而被捕殺的流浪貓仍然數不勝數。
在美國,每年有320 萬只流浪貓被送至動物救助機構,這些流浪貓在救助機構里會有 1~2 周的招領限期,但因為成年貓野性難馴不受待見,其中僅有30%的幸運兒被領養,剩下未被領養的只能被安樂死。即使這樣,動物救助機構收容的動物仍然在源源不斷的增加,更多時候救助機構只能超負荷遠轉。
受限于收容中心有限的空間,多只流浪貓只能擠在一個籠子里,這里只有黑暗、潮濕以及身邊空氣中彌漫的恐懼味道。它們的命運只有被領養,或者直到兩周后處以安樂死。
一位為流浪貓實施安樂死的獸醫為此表示,“真正的悲劇并不是替他們執行‘安樂死’,而是我們除此之外別無選擇。
后來在美國一些動物保護團體的推動下,一項叫?TNR 的計劃慢慢地替代了安樂死,成為美國主流的流浪動物數量控制辦法。
TNR 也就是 Trap Neuter Release,意思就是捕捉(Trap),絕育(Neuter),放生(Release)。
具體過程就是:
Trap/抓捕:對貓群數量進行定點統計,并用食物引誘、捕貓籠等安全的方法捕捉貓咪。
Neuter/絕育:對流浪貓進行絕育手術。絕育后會在耳朵尖去一角做標記,用于辨別流浪貓是否絕育。
Release/放生:放歸到原來的生長環境,或者給與人親近的流浪貓尋找領養家庭。
對流浪貓絕育的好處就是,經過絕育的流浪貓能有效抑制動物每年所繁殖出的龐大生物數量,同時被絕育的流浪貓不會發情,有效的降低流浪貓攻擊欲望,減少攻擊人類的行為。
在對 TNR 計劃環境的一項研究結果表明,10 年時間里流浪貓數量下降了 30%。
關于TNR的成效驗證有不少研究,但也不少研究者持質疑態度。
一篇來自北卡羅萊納州博士之研究指出,雖然?TNR?理論上可降低流浪貓數量,但實際卻受到遷入的外來流浪貓數量影響。
關于 TNR 能有效降低流浪動物種群數量的研究,其條件是建立在 50% 以上的流浪貓接受絕育手術,且沒有外來流浪貓的遷入。新墨西哥州立大學發表的一項研究指出,在沒有完全外來流浪貓的影響下,至少要有 71% 到 94% 的貓接受絕育手術才能有效減少流浪貓數量。還有一些長期研究發現,在個別區域,在實施 TNR 后,流浪貓群數量未見減少,反而因為外來流浪貓遷入而增加了。
于是 2013 年,美國流浪動物保護相關領域流行一種新的流浪貓數量控制方法——TVHR。TVHR 是由 TNR 改良而來,就是 Trap-Vasectomy-Hysterectomy-Release(捕捉-輸精管/子宮切除-放生)。
TVHR 與 TNR 的不同之處在于,TNR 是將貓的生殖器官(睪丸和卵巢)通過手術除去,而TVHR 是切斷輸精管/輸卵管,保留睪丸或卵巢,因此接受 TVHR 手術的流浪貓會發情且保留交配行為。
流浪貓是具有領地意識的,因為發情的母貓經過交配行為后不會再和其他公貓交配,所以 TVHR 計劃的好處就是如果一只接受 TVHR 的公貓與具有生育能力的母貓交配,母貓會成功排卵(與其他哺乳動物不同,母貓只有受到交配刺激后才會排出卵細胞),但不會懷上小貓。母貓會經歷 45 天的假孕期,直到下次發春之前,母貓不會生育小貓的。
2013年,美國塔夫茨大學獸醫聯合學校的工程師用數據模擬的方法比較了目前可行的三種控制流浪貓數量的方法,分別是LC(Leathal Control,安樂死),TNR和TVHR。
數據模型模擬了 200 只貓(一個群落)在 6000 天中分別通過三種方法進行數量控制的結果。模型中考慮到的因素包括:母貓的繁殖周期、野外生存的存活時長、公貓母貓在不同年齡、不同繁殖狀態的初始數量、母貓交配次數對排卵成功率的影響、小貓是否進行去勢對小貓壽命的影響等等。TVHR的方法在 2000 天的時候開始介入。
通過對每種方法進行 20 次模擬的數據進行統計,結果顯示:
如果每年接受流浪貓數量處理方法的流浪貓比例小于或等于 19% 的話,無論哪種方法都不能有效減少流浪貓的數量;如果比例高于或等于 97% 的話,,三種方法都有效,其中最有效的是 LC,其次是?TVHR,最后是 TNR。但是如果接受流浪貓數量處理方法的流浪貓比例在?19% 到 97% 區間的話,TVHR 的方法比另外兩種方法更有效。
如果每年有?57% 的流浪貓接受?TNR 或者 LC?,流浪貓數量會減少?25%;與此同時,如果有 35% 的流浪貓接受?TVHR,那么流浪貓數量會減少 50%。
在 35% 到 57% 的區間里,TVHR 可以在4000天的時候徹底使這個流浪貓群落消失;要達到同樣的效果,使用TNR或者LC需要對 82% 以上的流浪貓做處理。
整體來看,在控制流浪貓數量上,接受流浪貓數量處理方法的流浪貓比例在 10% 到 90% 這個區間里,TVHR 是最有效的。
作為城市生態的最頂尖獵食者,流浪貓的數量對城市生態至關重要,再加上繁殖能力強,假如流浪貓數量不加以控制,不僅對城市生態帶來的是毀滅性的災難,還會嚴重威脅到當地居民的安全,引來來城市管理人員捕殺。
相信這是大多數愛貓人士不愿看到的,這就是為什么我開頭說不推薦喂流量貓,特別是長時間定點的給未經絕育的流浪貓投食。
當然,導致流浪貓數量增多的除了流浪貓的自然繁殖之外,還有其他因素:人為主觀棄養、看管不慎走丟。
所以,如果你愛貓,看到需要救助的貓請帶它到附近的救助機構或者聯系救助機構,看到未經絕育(耳朵沒有標記)的流浪貓請不要隨意喂養,有能力的請帶它去做絕育。
在澳大利亞政府宣布消滅 200 萬流浪貓時,瀕危物種專員安德魯(Gregory Andrews)表示,“殺死流浪貓不是因為我們恨貓,而是為了保護瀕危動物。”“我們必須做出選擇,我們要保護兔耳袋貍、小袋鼠和夜鸚鵡不受流浪貓傷害。”
請不要讓這一幕發生在我們身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