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智百本第 05 本:《致青年學者》[西]圣地亞哥·拉蒙-卡哈爾
卡哈爾,現代解剖學和神經學之父,與高爾基分享1906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是西班牙少數能享譽國際的科學家。
本書從科研新手到老師,詳述了一位研究者各階段可能遇到的問題及建議,甚至包括找對象的建議。這些建議對于一位終身學習者,同樣適用。
拋棄直覺或內心感受
遵從客觀事實而不是內心,能讓你更接近世界的本質。
自然科學領域已經完全放棄了亞里士多德式的觀點,即對直覺觀、靈感論與獨斷論的推崇。
如果某人忽略客觀現實,只是一味地追求內心的感覺,那么就會連最簡單的生命運行機理或者周圍世界的運行方式都解釋不了。
不屈從現有邏輯和規則是最佳的邏輯
邏輯和規則是好東西,但不能局限于此。
最了不起的發現往往不是依靠正統的邏輯知識推理得來的——相反的,其發現者們都擁有一種與敏銳的洞察力相伴共生的內在邏輯和思考方式
僅就那些天才而言,他們也往往以不服從規則著稱——而更愿意自己創造規則。孔多塞就曾經指出-“庸才靠教育,天才靠自學”。
歐肯也曾經表達過相似的觀點:“邏輯,無論借助它的規則還是形式,都無法產生出有創造性的觀點來。
過度關注應用
很多研究也許看起來無用,但正是這些無用的東西為未來的應用奠定了理論基礎。
自然界中沒有“無用”的東西,即使從人類自身的視角(受到時間和地域的限制)來看也是如此。
生活中也是如此,看似無用的理論,往往能為你提供不一樣的視角。
其它
研究和工作可以兼顧,甚至互為補充,前者是理論,后者是實際觀察。
研究和家庭可以兼顧,苦行僧不是個好選擇。
如何入手一個課題:先蓋住答案(最新研究成果),嘗試自己了解并嘗試進行幾個月的實驗研究工作后,再去對權威人士的“答案”。
不要做嗜書狂和多語言專家,避免成為只儲存的“圖書館”,不僅需要知識,還需要轉化知識;不僅會體驗,還得能創造。
檢視閱讀筆記:
一、本書結構
遞進,從新手常見問題,到如何做老師,詳述了一位研究者該注意的各階段的問題。(總分總、遞進式、并列)
具體如下:新手面臨問題、精神及意志力、社會因素、科學研究的階段、寫論文、做老師。
二、關鍵詞
精神素養、社會因素、空想家、嗜書狂、工作、家庭
三、主題、解決問題:
解決研究者各階段可能面對的問題,給出建議。
四、其它
開智百本進度:5/100
耗時:4h,閱讀3h 整理輸出1h
下判斷:看完了,一些要點有需要的話可以回顧溫習。
下一本書:第八章 導師的偏見 之 《我生活的種種模式》赫爾伯特.A.西蒙(美)
歡迎加入『書客行動組』(點擊加入),2017年,我們共讀開智百本100本書,涵蓋5大元科學:認知&神經&心理科學,網絡科學,編程,數學,文藝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