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描造型的表現手法多種多樣,在這里我們考慮再三,僅談兩種表現手法:即線條和明暗。
線條:
線條是一種明確的富有表現力的造型手段,能直接地、概括地勾劃出對象的形體特征和形體結構,它具有豐富的表現力和形式美感。
隨著對象的不同,要求用不同的線條表現。從藝術大師不同畫風比較中,就可以認識到這種表現領域的廣泛性。
線條還有一種表現節奏的作用,輕重起伏波紋式線條,或剛柔相間、長短穿插、曲直彎轉、抑揚頓挫的線條,給人以音樂的節奏感。
門采爾《軋鐵工人》的畫中就給我們這種心理效果。
線條在素描中不僅可以有效地把握形體,還能對所要表現的物象做出有力的判斷。
素描訓練無論采取哪種手段,開始都要用線確定所有的關系。
用不同種線條來尋找形體,—用多條重要的輔助線劃分比例定位置;用長直線畫大的形體關系;用切線畫出小的結構轉折關系;用重線、實在線表現近處和暗部;用淡線、虛線表現亮部和遲遠的部分。
在素描訓練中通過對線的探索,逐漸認識線在繪畫中的作用,并能通過線條創造美的造型。
明暗:
明暗是表現物象立體感、空間感的有力階段,對其真實地表現對象具有重要的作用。
明暗素描適宜于立體地表現光線照射下物象的形體結構、物體各種不同的質感和色度、物象的空間距離感等等,使畫面形象更加具體,有較強的直覺效果。在早期的繪畫中,就有人不同程度地采用了這種手段。到了文藝復興時期,隨著科學的發展,促進了這種手段的成熟,形成了明暗造型的科學法則。
這時期的三杰:達?芬奇、米開郎基羅、拉斐爾等藝術大師的研究實踐把前人的經驗,發展到了一個新的階段。
明暗現象的產生是光線作用于物體的反映,建立在物理光學的基礎上。沒有光就不能產生明暗。
倘若光線射在某一立體物體上,就不難看到不同的明暗現象。由此可見,明暗現象的產生,是物體受光線照射的結果。
同一個物體雖然由于不同角度的光線照射而出現不同的明暗變化,但是光線不會改變對象的結構,因為對象的結構是固定的,而光線是可變的。
所以,物體明度調子的變化,結構是主體,光線是客體。
物體受光后出現受光部和背光部,即明、暗兩大系統。由于物體結構的各種起伏變化,明暗層次的變化是很多的。
我們把這種變化所具有的一定規律,歸納起來稱作明暗五調子,即:亮部、中間色、明暗交界線、反光、投影。
其中亮部和中間色屬于物體的受光部,明暗交界線和反光、投影屬于背光部。它們構成物體的明暗兩大關系。
五調子的規律是塑造立體感的主要法則,也是表現質感、量感、空間感的重要手段。
素描造型正確地表現出這種關系,就可達到十分真實的效果。
明暗交界線是由亮部向暗部轉折的部分。
這個最暗的部分我們不能簡單地理解為一條重的線,它有寬窄、濃淡虛實等變化,其特點是由光源的強弱和物象的形體特征所決定。
我們非常重視明暗交界線的變化,是因為它在造型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明暗交界線是區別物象面的不同朝向和起伏特征的重要標志。
暗部與反光是一個整體。反光部很自然地統一在暗部。
過亮或過暗都會影響物象體積和空間的塑造,畫得過亮,同亮部的中間色重復,顯得孤立,影響整體協調的統一。
中間色是物體固有色中心區域,也是比較細致、復雜的,它是明暗分界線的殼部的過渡面,是個不易觀察清楚而又要認真研究和刻畫的重要部分,同時,它應和暗部自然地銜接起來。
投影在塑造物體的體積感和空間感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所以在素描學習中,應注意掌握投影的形體變化和虛實關系。
因為簡書只想每天一章一章的更,所以如果有耐不住的童鞋可以去我的個人空間看,個人空間已經持續更新一年了,建議初學和零基礎的童鞋從最后面開始看。
個人QQ:928813740
個人空間鏈接:http://user.qzone.qq.com/928813740/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