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磨一劍。
我要用十年時間,做這個主題。
等等,如果要做成課題,我是不是還要再細化一些?
比如,從群體來說,要關注的對象是誰?家長還是學生,或者都可以。
從地點來說,是關注家里,還是學校。是關注課內,還是課外?如果課內,只能是及時的溝通,瞬間的自主調動。而我想要的,是,全方位關注學生的心理,通過正面施加影響,或進行診斷調節(jié),激起他們內心中的正能量。又通過內心的改變,達到學習行為的改變。
所以,溝通不是最關鍵,激發(fā)自主,改變行為,才是終極目標。
溝通,是激發(fā)自主的一種方式罷了。
今天里,有哪些細節(jié),值得記錄呢?
好吧,讓我養(yǎng)成新的習慣,關注瑣碎,記錄瑣碎吧。
我知道,剛開始,記錄這些瑣碎會很不生動,會很沒價值。
我就當訓練能力吧。
就像運動員不是一開始就沖著比賽的目的,而是要先練成運動員的體魄,要有良好的基本功,良好的身體素質一樣,我要先有關注生活,記錄生活的能力。
然后呢?
然后我要閱讀,閱讀關于勵志,心理,哲學,教育方面的書籍。來拓寬自己的視野,提高自己分析事件的能力,深度思考身邊事件的能力。
好吧,開始記錄瑣碎。
早晨,必達晨讀,姿勢耷拉,聲音疲軟。被爸爸用衣架揍了一下。中午聽他說,背了三首,找爸爸背的。
分析:沒有自主,只有服從任務。效果不好。高壓之下,被動努力,學習結果倒是合格了。
為什么沒有自主?還沒恢復到精神抖擻的狀態(tài),沒有對古詩的熱愛,沒有好玩的因素在里面,沒有成就感,沒有外在動力的激發(fā)。
對策:激發(fā)他對古詩的熱愛,明白背誦的好處?;蛘呒皶r給他承諾,如果完成任務,可以有什么激勵。
但,短期目標,要以長期目標為后盾。
激發(fā)興趣,是激發(fā)自主的根本方法。
只是,有例子可以證明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