荼靡是我很喜歡的一種花,其實就是一種白色山茶花,又叫佛見笑。荼蘼不爭春,寂寞開最晚?!都t樓夢》里面說:開到荼蘼花事了。就是說荼蘼過后,春天便不再了,在心底里我便是那可憐的荼靡花,晚開、晚熟,甚至不開,就這樣孤獨終老,用林黛玉的話說:質本潔來還潔去,或者是:赤條條來去無牽掛。
在日記《后會無期》中寫道:
風華是一指流砂,蒼老是一段年華。
——題記
《后會無期》應該是我看的第一部電影,韓寒的作品,當是看完了表示沒有看懂,有頭無尾,除了一些精辟的對話,感覺再也沒有別的亮點了。
后來才明白,這部電影名字就是“后會無期”,這樣想,或者能明白一些。
韓寒,我在初中的時候便聽說了他的大名,同為80后,不過他是80后的頭,我是80后的尾。
風華是一指流砂,蒼老是一段年華。我的風華或許還沒有一指流砂,全都剩下了蒼老的年華。一年一年的過去了,都過去了,沒有所謂的黃金時代,花樣年華,就便這樣的蒼老了。
一些人,也便后會無期了。
2015年3月19日
第一次去電影院看電影的時候是25歲,和妹妹一起去的,連續看了兩部?!逗髸o期》和《新白發魔女傳》,記不清哪是第一部,哪是第二部,看以前的日記《后會無期》是第一部,那應該是的。有些東西或者我從一開始寫下,就不該刪除的,這樣以后老了,能看到的東西,會多一點。
有些選擇或者怎么選擇都是錯的,像荼靡里面的鄭如薇,不管是方案A還是方案B,都會有痛苦,有失去,有得到。只是誰都沒有輸給誰,方案A沒有輸給方案B,同樣方案B也沒有輸給方案A,只是她們要面對的問題和現實不一樣,很喜歡那個結局,荼靡最后開花,但是還是有花期的,花期會再來的,還有下一個花期。
24歲的時候,我以為我這輩子就完了,結果只是剛剛開始。27歲的時候,我又以為我這輩子完了,結果又是另一個開始。上帝沒有虧欠我,他只是為了磨煉我。
鄭如薇說:我真的只想過稍微好一點的生活,稍微的不平凡一點,讓別人稍微羨慕一點的生活,怎么就那么難。她用了很多稍微,說到底還是要稍微比別人好一點,讓別人稍微羨慕一點;很多人都有這種心理,不奇怪。而我沒有,真的沒有,我這半生都活在別人嘴里,在乎別人對我的評價,在背后怎么說我,極其敏感。
我聽到最多的評價就是裝。別人問我的一些事,我全部如實回答,結果在他們眼里,我全是裝的。我上學的時候沒有談過戀愛是裝純,是裝的。我喜歡文學詩詞是裝的,是裝高雅,是裝的。我喜歡西餐也是裝的,我喜歡學習一些新的東西事物也是裝的,全是裝的,我整個人就是裝。這讓我很痛苦,我從來沒想過,我能比別人好過一點,能比別人稍微好一點,能讓別人稍微羨慕一點,真沒想過,我一直以為別人都比我強,所有人都比我強。
從小,我就不受歡迎,木蠟、笨、腦袋瓜子不好使。這是別人對我的印象,我就像一只丑小鴨,永遠都變不了白天鵝。女生不喜歡我,男生不喜歡我,老師也不喜歡我。后來我有了一份工作,也不是什么了不起的工作,就是代課老師而已。我居然驚奇的接到了同學的電話,連你都當老師教書了,我也不知道我怎么就混成了這樣,我不知道怎么回答。那時候覺得很正常,在她眼里,她比我強一百倍,或者至少強那么一些吧,我居然能教書。再后來,我又聽到別人對我說,你都教書了,還沒有結婚,我們孩子跟你一樣大,你們是同學,她兒子都多大了,沒想到啊。
后來有人給我介紹對象,我不喜歡那個人。介紹人說,咱們這么普通、平凡對不對,你年紀也不小了?,F在有才有貌的人那么多,不要跟有些女的一樣想找個有錢的,嫁入豪門,其實豪門哪有那么好嫁,人家有車有房,也要找有車有房的,憑什么讓你跟著他享受現成的,嫁一個窮一點的,一起過日子,這才是你的生活。
可是我,不想要這樣的生活。多少個深夜痛哭過,多少次淚流滂沱,一直在那條線上掙扎。后來居然真的遇到了豪門,有人告訴我說,你不能嫁入豪門,公公婆婆不知道怎么對付你,怎么罵難聽的話,我們見的多了,就是因為娘家沒勢力,你自己也是這樣,太柔弱了,也不歷害,實在不放心。
說的有道理,所以放棄了,這便是命運。可悲到那么喜歡一個人,卻因為地位相差懸殊,而不能廝守相愛,白頭相伴。原來愛情也可以這么勢利,這么的讓人不得不放棄自己愛的那一個人,你愛的是他的人,不是他的錢,可所有人都會認為你是愛他的錢。怎么辦呢?只有讓自己變得有錢,金錢是人的力量,也是人的膽量,有了金錢,或者可以得到自己想要的愛情。
后來創業有了房子、有了車。又聽到另一種聲音,聽說她手下沒幾個人,也不是很忙,怎么買房買車了?怎么回事???再后來,似乎人人都可以傷害我,各種傷害,我都不知道為什么?我以為我這輩子就這樣完了,可是天知道,我又找到了新的方向。原來我也可以不平凡,不是稍微不平凡,而是比稍微還要稍微不平凡一點。
我依然喜歡那些曾經喜歡的東西,居然沒有人說我裝了,而我也不喜歡解釋了。我喜歡西餐是因為我夢想開一家西餐店,我從小就喜歡文學詩詞,我上學期間真的沒有談過戀愛,因為沒有人追過我……我很少去解釋這些了,有什么好解釋的,突然覺得這樣挺好,終于不用活在別人的嘴里了。
直到今天,我仍然在不停的失去。只是那又怎樣?誰能活到隨心所欲,誰又可以心想事成,誰的人生能圓滿。在選擇中,我們本來就是有得就有失,失去的永遠失去了,他們不屬于我們,得到的就是得到了,他屬于我們。
開到荼靡花事了,荼靡花只是開的晚,而不是不開花。而且荼靡會有第二個花期,我們每一個人,都可以成為荼靡,開的晚,但是會開花。
所以很喜歡《荼靡》的結局,方案A和方案B都找到了屬于自己的幸福。相互祝福對方,我們也應該找到屬于自己的幸福,然后祝福曾經失去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