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阿斌【原創】
在《紅樓夢》里,李紈是一個比較有爭議的人物。
有的人認為,李紈是個“大菩薩”,也有人認為李紈很自私、很有心機。似乎大家又都能找到各自的證據作為支撐。
如何看待李紈,當然每個人站的角度不同,對于李紈的認識也有所不同。但我認為,分析一部作品,分析作品中的人物,應當以客觀冷靜的態度,而不應當摻雜任何個人情感進去。當然,每個人的家庭背景、生活經歷、學識積累不同,對于一部作品或作品中的人物,有不同的喜好,喜好是喜好,喜好不能作為分析作品的依據。
過去做新聞,我們專門有個專欄叫“冰點分析”,就是站在客觀的角度,不帶任何偏見地分析某一新聞事件,以達到客觀、準確。
所以,我喜歡用冷靜的視角來看待作品,或作品中的人物。
那么,我們應當如何看待《紅樓夢》中的李紈呢?
一、關于李紈的名字
在《說文解字》中,對“紈“的解釋是:
紈,素也。從系丸聲,謂白致繒,今之細生絹也。——《說文解字》
繒,是捆綁口袋的繩子。
宮裁,高級的絲織品。
我們可以從曹雪芹給李紈的取名,李紈,字宮裁。可見端倪。
李紈無非是個善做女紅的人。這正應了其父對她的要求,女子無才便有德。
二、關于李紈在《紅樓夢》中的出場
《紅樓夢》的第三回,是對黛玉初入賈府的描寫。在這一回中出場的人物眾多。曹雪芹都一一進行了詳細的描寫,黛玉、三春、王熙鳳、寶玉都有描寫,唯獨只對李紈是一筆帶過。
在小說創作中有詳寫和略寫之分,從作者對詳略的分配,可以看出作者對人物的態度。
在《紅樓夢》第四回,曹雪芹是這樣介紹李紈的。
原來這李氏即賈珠之妻。珠雖夭亡,幸存一子,取名賈蘭,今方五歲,已入學攻書。這李氏亦系金陵名宦之女,父名李守中,曾為國子監祭酒,族中男女無有不誦詩讀書者。至李守中繼承以來,便說“女子無才便有德”,故生了李氏時,便不十分令其讀書,只不過將些《女四書》,《列女傳》,《賢媛集》等三四種書,使他認得幾個字,記得前朝這幾個賢女便罷了,卻只以紡績井臼為要,因取名為李紈,字宮裁。因此這李紈雖青春喪偶,居家處膏粱錦繡之中,竟如槁木死灰一般,一概無見無聞,唯知侍親養子,外則陪侍小姑等針黹誦讀而已。
這段文字,曹雪芹向我們傳達了這樣幾個重要信息:
1. 李紈是何人,是賈珠之妻。賈珠已亡,幸存一子,取名賈蘭,今年已經五歲,到了讀書的年齡。
2. 李紈的父親名叫李守中,曾為國子監祭酒,相當于在國家教委高教司任職,過去家族中的男女子弟都能誦詩讀書。
3.到了李紈這里,李父受“女人無才便有德“的影響, 不十分令李紈讀書,只讀些《女四書》、《列女傳》、《賢媛集》等三四種書,使他認得幾個字而已。只讓李紈在家里織布淘米做些家務。
4. 李紈青春喪偶,如槁木死灰一般,對家里的事情不聞不問,只知侍奉公婆和兒子,再有就是和小姑子們做做針線、刺繡或是誦讀詩文。
由此可以看出,李父并不是對李紈進行所謂的德育教育,李父只是勉強讓女兒李紈認幾個字罷了。
三、關于李紈的畫詞曲
《紅樓夢》的第五回是全書的總綱,是讀懂全書的要義。沒有哪一個小說家在小說的開頭部分就將人物的命運一一揭示,這是多么大膽的設想。只可惜,我們沒有看到曹雪芹版的全書。
在第五回中,作者通過賈寶玉夢游太虛幻境,利用畫冊、判詞及曲子的形式,將《紅樓夢》中眾多人物的命運發展及結局做了隱喻交代,,金陵十二釵中的人物,統統歸入了薄命司中。曹版《紅樓夢》只流傳下來前八十回,后邊部分已經遺失,但《紅樓夢》中的人物命運,基本上依據第五回中的判詞,隱喻出最后的結果。
曹雪芹是怎樣一步一步悲嘆李紈的?
1.看畫
關于李紈,在《紅樓夢》第五回里,讀者通過賈寶玉的眼睛,看到的畫是:一盆茂蘭,旁邊有一位鳳冠霞帔的美人。
無疑,這盆茂蘭指的是賈蘭,旁邊鳳冠霞帔的美人,當然就是他的母親李紈。
僅僅從這幅畫來看,似乎結局還算完美。
2.判詞
李紈的判詞是:
桃李春風結子完,到頭誰似一盆蘭。
如冰水好空相妒,枉與他人作笑談。
前兩句,十分明顯,將李紈的名字嵌入了其中。“桃李”藏“李”字,“完”與“紈”諧音。李紈與賈珠結婚,生有一子,丈夫二十歲一病身亡。她的青春就像桃李開花一樣,結了果實,就凋謝了。
這里所謂的果實,是指賈蘭考取了功名。作者似乎在贊美,到頭來有誰能像賈蘭一樣考取功名呢?
后兩句,如冰水好,比喻生死緊密相依,就像冰水轉化,李紈一生奉行三從四德,晚年被封為誥命,只不過得了個虛名兒,白白地成了人家的笑談。
3.聽曲
寫給李紈的曲子是“晚韶華“,從這首曲子中,可以看到李紈一生的悲涼。
《晚韶華》鏡里恩情,更那堪夢里功名!那美韶華去之何迅,再休提繡帳鴛衾。只這戴珠冠,披鳳襖,也抵不了無常性命。雖說是,人生莫受老來貧,也須要,陰騭積兒孫。氣昂昂,頭戴簪纓,光燦燦,胸懸金印,威赫赫,爵祿高登,——昏慘慘,黃泉路近!問古來將相可還存?也只是虛名兒后人欽敬。
韶華,指美好的時光。晚韶華,為曲名。
這首曲子唱的是:
丈夫早死,夫妻恩情像鏡中的虛幻,空有其名。盼到兒子考取了功名,自己也跟著榮華,也像夢一樣很快就逝去。更不要再提那“繡賬鴛衾(指夫妻生活)。縱是戴了珠冠,披了鳳襖,被封了誥命,那是前人積了陰功,看似榮華富貴,頭戴簪纓,胸懸金印,爵祿高登,但已在黃泉路上,死期已近。自古以來,將相又如何,不過是留下了虛名讓人欽敬。
這首曲子,表明了作者對李紈命運的哀嘆,李紈本來大可不必為了“望子成龍”而一生辛苦。在作者看來,這種“望子成龍”是圖有虛名的,反而苦了自己的一生。
四、李紈內心的痛苦掙扎
李紈的人生無疑是悲苦的。她甘于這種灰暗的生活嗎?答案肯定是否定的。那么,她的心態如何呢?
1.失去艷麗的裝束
對于一個二十歲剛剛出頭的女性而言,這一時期正是人生最繁華的時期,她的生活本應是陽光明媚的,她也可以像王熙鳳那樣,“頭上戴著金絲八寶攢珠髻,綰著朝陽五鳳掛珠釵;項下戴著赤金盤螭瓔珞圈;裙邊系著豆綠宮絳雙魚比目玫瑰珮;身上穿著縷金百蝶穿花大紅洋緞窄裉襖,外罩五彩刻絲石青銀鼠褂,下罩翡翠撒花洋縐裙。”但是我們看到的李紈卻是一身槁素。只因她的丈夫去世了。
在中國封建社會,女性沒有社會地位。女子自幼開始學習“三從四德”,“三從”即是在家從夫,出嫁從夫,夫死從子,而“四德”則是婦德、婦容、婦功、婦言,道德的束縛全方位地壓迫著封建社會中的女性。
在明代,鼓勵婦女守寡,并將丈夫死后“保持貞節”的女性,樹立為道德典范。所謂“貞潔”一詞,對失去丈夫的寡婦來說殺傷力很大。
通常情況下,29歲前夫亡守制,20年不改節的女性,可得到國家的貞節表彰。這是一項國家級的表彰獎項。對于守寡的女性來說,是一種榮譽;對夫家來說,也是一種榮譽。
因此,李紈在丈夫的去世后,她必須把自己的真心、真性情掩藏起來,不能在人前流露出來。
2.失去管家的權力
李紈和王熙鳳,她們同是榮國府里的年輕媳婦,李紈還是大奶奶。但王夫人寧讓自己的侄女王熙鳳掌管家庭的財政大權,也未讓李紈管理。
《紅樓夢》原文中說:“我們家的規矩又大,寡婦奶奶們只宜清凈守節。”
在封建社會中,對寡婦十分不公。李紈喪夫后,只能老老實實地守節,不能拋頭露面,當然也不會允許她管理家事。
賈母可憐李紈他們孤兒寡母的,給她的月例是王熙鳳的兩倍,讓她平時專心教養幼子,帶著姑娘們做針線女紅。
賈珠已經去世,榮國府只有賈璉和賈寶玉,而寶玉年幼,尚未娶妻,順理成章就是由賈璉的媳婦王熙鳳來管家了。
當然,這里邊也與兩人的性格有關。
王熙鳳是裙釵里的翹楚,她的管理才能不僅在女性里是出類拔萃的,甚至也遠勝于諸多男子。王熙鳳出嫁前,父親是九省統制,家里把她當成男孩子來養,王家培養出她的管理才能。
在第十六回中,在說到元妃省親,要蓋省親別墅時,王熙鳳說:“我們王家也接駕過一次。那時我爺爺專管各國進貢朝賀的事,凡有外國人來,都是我們家接待。粵、閩、滇、浙,所有的洋船貨物都是我們家的”。
秦可卿去世后,尤氏臥病在床,賈珍前來請王熙鳳去寧國府管理一個月,王熙鳳把榮寧兩府管理的井井有條。此外,王熙鳳的口才也是過人的,“一百個會說話的男人也比不上她”,她的一張巧嘴不僅討得賈母和王夫人的歡心,更能鞏固她的管理地位。
王熙鳳為人高調任性,雷厲風行,一向專橫跋扈,殺伐決斷,以至于后來更是膽大妄為地做出了許多壞事。
相比李紈,性情溫婉,處事仁慈,并不適合做一個管理者。加上她特殊的身份,不宜拋頭露面,她只能沉默寡言,淡泊如水。其實客觀地說,李紈的與世無爭,也是她沒有這個心氣、心智和能力。
3.失去溫暖的關愛
李紈雖然孤寡,但在經濟上是有保障的,她每個月的月例是鳳姐的兩倍,可以過著衣食無憂的生活。
但是李紈在精神上是孤寂的,盡管老祖母對她也愛護,但畢竟不能替代夫妻之愛。
在《紅樓夢》第三十九回中,寶玉、黛玉、寶釵、湘云、三春、李紈等吃螃蟹做菊花詩,平兒受鳳姐指派,趕來“要幾個拿了家去吃”。
李紈素來與平兒要好,她把平兒留住,拉她在自己身邊坐下,端了杯酒,送到平兒嘴邊。
李紈攬著她笑道:“可惜這么個好體面模樣兒,命卻平常,只落得屋里使喚。不知道的人,誰不拿你當做奶奶太太看?”
平兒一面和寶釵湘云等吃喝著,一面回頭笑道:“ 奶奶,別這么摸的我怪癢癢的。”
李氏道:“噯喲! 這硬的是什么?”
平兒道:“是鑰匙。”
這是干嘛呢?
作者委婉地透露出李紈對體溫的渴望,這是作者的神來之筆,也是悲涼之筆。
李紈與平兒親密的身體語言,對于一個守寡的婦人來說,透露出她內心的掙扎。這是被壓抑的人性在酒后放松狀態下宣泄和不自覺的噴涌。
兩個年輕女性身體的親密接觸,仿佛告訴我們,她們的身體都有一扇打不開的門,門里的肉體都已荒蕪廢墟,這門是緊閉的。
這和玩笑的抓癢還不一樣,這是“摸”,是尋求撫愛。
為什么李紈摸的對象是平兒,而不是襲人?更不是其他的女孩子。
因為李紈認為平兒與她同病相連。
平兒最初是王熙鳳隨嫁的丫頭,是賈璉的通房丫頭,說得直白些,就是賈璉的妾。鳳姐默許此事,又有些無奈。但王熙鳳的醋勁,是不可能讓平兒與賈璉有親密接觸的。
平兒知道鳳姐對于狐媚自己丈夫的女子極其痛恨,她與賈璉之間保持著距離,這是平兒的聰明,但實際上平兒是守活寡。在這一點上,李紈肯定是知道的。但平兒與李紈不同的是,平兒得到了王熙鳳的信任,協助王熙鳳行使管理職能。平兒在賈府中有著存在的價值。
作者沒有直接描寫,而是通過平兒說得“奶奶,別這么摸的我怪癢的”一句話表現出來。這一天李紈在喝了酒以后放肆了一回,好像把她“守寡”的形象徹底忘掉了,和她平時是完全不符的。這讓我們看到了一個不一樣的李紈。
這是李紈喪夫后清寂孤獨的寡居生活的側面描寫,道盡了李紈一生的心酸。
五、李紈是封建禮教下的犧牲品
李紈在《紅樓夢》中雖位列金陵十二釵正冊,但并不代表她在《紅樓夢》是個重要人物,李紈只是個配角,曹雪芹對于李紈的描寫還不如書中對一些丫鬟的多。
在李父的教育下,李紈從小被灌輸了封建社會的“男尊女卑”、“三從四德“的封建思想,這是時代大環境決定的,并不能埋怨其父。
在丈夫賈珠去世后,李紈在“三從四德”精神枷鎖的壓榨下,她從穿衣打扮,到參與家庭事務的管理方面,都必須約束自己。
曹雪芹用”如槁木死灰一般“來形容李紈,是對李紈外形準確的概括,也是符合封建社會對于喪偶女性的價值判斷。
曹雪芹通過對李紈形象的塑造,把封建中國對女性壓榨與約束很好地展現出來,李紈是個恪守封建禮法的典型形象。最后給了她一個完美的結局,算是對李紈一生苦難的回報。
有人說,要想了解中國封建社會就去讀一讀《紅樓夢》,稱《紅樓夢》是中國封建社會的大百科全書。這話一點不假,書中有太多對于封建社會的揭示。
曹雪芹并沒有對李紈進行贊美,盡管最后兒子賈蘭考取功名,李紈做了誥命夫人,但很快又死掉了。因此,曹雪芹僅僅是給予李紈同情。因為李紈是《紅樓夢》中眾多人物中的一個,且與其他人大不相同。
曹雪芹通過對李紈的描寫,從一個側面反映封建家族中的生活側面,僅此而已。
六、對本文的小結
1.李紈是封建禮教的犧牲品,曹雪芹在《紅樓夢》中塑造了李紈這個典型人物。
2.從曹雪芹對薛寶釵勸寶玉求取功名的態度來看,作者并不贊成李紈專注于教育賈蘭參加科舉考試,曹雪芹是用批判的眼光看待賈蘭考取功名的。因此,安排賈蘭考取功名后不久,李紈便也去世。
如果曹雪芹對李紈是贊賞的態度,必定會寫李紈因子而貴的繁華生活,但是曹雪芹始終是用批判的眼光看待李紈,最多只是同情憐憫,而不會贊賞。
3.如果把李守中讓李紈讀書說成是對李紈的德育教育,太過于對李守中的美化,這是違背曹公原意的。
4.作者并沒有對李紈進行贊美,也沒有對李紈進行批判,而是對李紈給予了極大的同情。作者只是對造成李紈悲劇成因進行了批判,也就是對當時的主流價值觀進行了批判。
(圖片均來自網絡)
用了四天時間,斷斷續續地總算基本上寫完了。歡迎不同意見的讀者一起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