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澄問《學(xué)》《庸》同異。
先生曰:“子思括《大學(xué)》一書之義為《中庸》首章?!?/p>
譯文
陸澄問《大學(xué)》與《中庸》兩書的異同。
先生說:“子思總結(jié)概括《大學(xué)》的主旨作為《中庸》的首章?!?/p>
注
【子思】,孔伋,字子思,孔子的嫡孫、孔子之子孔鯉的兒子。大約生于周敬王三十七年(公元前483年),卒于周威烈王二十四年(公元前402年),享年82歲。
引鄧艾民注,佐藤一齋說:“天命之性,即明德也。率性修道,即明德親民之止于至善也。戒慎恐懼,即格致誠正修也。天地位、萬物育,即治國平天下也?!保ā秱髁?xí)錄欄外書》第三十六頁)
1512年鄒守益在于諸生討論《中庸》的時候,產(chǎn)生了一個疑問:“子思學(xué)于曾氏,今程朱補《大學(xué)》必先格致,《中庸》乃首言戒懼慎獨而不及格致,何也。”(明·宋儀望《翰林院侍讀學(xué)士追贈禮部侍郎謚號文莊東廓先生行狀·華陽館文集》卷一一
1514年,鄒守益就這個問題向王陽明請教。
王陽明回答:“致知者,致吾心之良知于事事物物。致吾心之良知于事事物物,則事事物物皆得其理矣。獨即所謂良知也,慎獨者所以致其良知也,戒慎恐懼所以慎其獨。《中庸》《大學(xué)》之旨一也?!保ㄇ濉ど蚣选睹魅逖孕袖洝肪戆耍u守益言行錄,文淵閣四庫全書史部)
筆記
《大學(xué)》三綱八目是一個君子學(xué)問修行作為的框架,《中庸》系統(tǒng)論述了修身的必要性和方法論,指出至善之道就是中庸,修身關(guān)鍵在于慎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