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婚姻大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而現在這個社會越來越開放提倡自由戀愛,我的愛情我說了算。
在當下的社會,人們談戀愛時往往重視的是感覺,如果你喜歡上了某個人,并且打算和他過一輩子的話,建議還是聽聽父母的意見。因為婚姻就是過日子,每一天都是實實在在的。
尤其是女孩子,二十幾歲的女孩子,從學校出來,沒有多少人生閱歷。我們真的能為自己的未來做主嗎?又能為自己的幸福負責嗎?
劉麗出生在知識分子家庭。父母都是大學老師,親戚也都大多從事教育科研工作。
劉麗大學時就和自己的同學李泉相愛了。畢業之后,兩人都從事了教育行業。李泉的家,在安徽農村家境貧寒,還有兩個弟弟妹妹,是當時村子里唯一的一位大學生。人很老實,工作也很努力。對劉麗照顧的無微不至。
劉麗沉浸在戀愛的甜蜜中,覺得李泉十分靠得住,決定非他不嫁。
可當劉麗把這件事情告訴自己的父母時,父母明顯不悅。劉麗的父母很開明,并不是嫌棄李泉的家境不好,而是認為兩個出身不同的人,結婚以后,過日子不會幸福。
無論從生活習慣還是消費觀念都不一樣。父母叫劉麗再考慮考慮,但是劉麗毅然決然的要嫁給李泉。根本不聽父母的話,父母越是反對,她越是堅定。
兩個人領證結婚了。住在劉麗父母給她買的房子里。剛開始,婚后的生活很幸福。但是過了一段時間以后,他們發現,婚后的生活并不像想象的那樣容易。
兩個人談戀愛的時候,李泉每次約會都把自己整理的干干凈凈的,因為他知道劉麗喜歡干凈。他們也經常和其他的情侶一樣一起去逛街看電影。
結婚以后啊,李泉覺得一切都安穩下來了,缺點也都暴露出來了。兩個人明顯的生活習慣不一樣,李泉喜歡吃,生蔥,生蒜,韭菜,比較重口味的食物,而且經常不洗澡,不洗腳就上床睡覺。
李泉覺得看電影有點浪費,不如在家里看視頻。而且談戀愛時,兩人都是單位吃飯,結婚以后發現,劉麗不會做飯。李泉做的飯又不符合老婆的口味,因為吃飯,兩人也總是鬧矛盾。
這還不算什么,最讓劉麗受不了的是,李泉老家的親戚總是到他們家里來。好像親戚家里的大事小情,都需要他來幫忙,家里更是成了免費的客棧。
整天他家走了你家來,烏煙瘴氣的。而且,在劉麗的家里,李泉總是用家鄉話和親戚們交談,這讓劉麗覺得自己仿佛成了外人。
開始的時候,劉麗還能忍耐,但是時間長了就受不了了,于是兩個人經常爭吵。劉麗呢,說李泉太土了,李泉抱怨劉俐太裝,每次爭吵,劉麗都是摔門而去。
再后來,劉麗連吵都懶得吵了,直接搬回了自己的父母家。剛開始,李泉還提著禮品去娘家接她,后來,就不去找她了。
時間長了,兩個人的婚姻名存實亡,看到現在這樣的景象,劉麗有點后悔當初不聽父母的話,結婚有點太沖動太任性了。
從前的婚姻講究門當戶對,并不是從前的人有多勢利,而是,權衡利弊之后的智慧。
劉麗和李泉的婚姻,讓我們看到兩個出身不同的人,很難在瑣碎的生活中步調一致,即使是再相愛,他們的愛情也會在生活的細節打敗。
很多女孩認為,父母的思想觀念過于陳舊,時代不同了,他們的意見沒有完全必要聽取。認為父母的思想都是老一套,會阻礙自己的幸福。
實際上我們有的時候想法太過于幼稚簡單,雖然我們的愛情自己做主,但是,我們也是父母手心里的寶貝,父母做的任何決定對我們是一種周全和保護,是為我們的幸福考慮。
父母是過來人,他們對于人生和婚姻的理解比我們要知道的多,也比我們考慮的全面,見多識廣。
無論古代還是現代,結婚都是一輩子的大事,關系到我們的終身幸福,門不當戶不對的婚姻。會有很多的問題,大大影響了婚姻幸福的指數。
在結婚這件事上,還是多聽聽父母的意見,不要一意孤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