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52周,全年周末就有104天。如何利用這段寶貴的時間,將對一個人的成長起到重要的影響。今天總結一下,周末除了K歌泡吧看電影以外,還有哪些打開方式。
讀書
讀書的重要性,不讀書的人是不會體會的。就像是沉醉于榴蓮口味的人,無論怎么向朋友推薦,他們總是對這美味敬而遠之,因為他們沒有嘗過。可是不同的是,不吃榴蓮的人最多會持中立態度,可是有的人不光不讀書,還要聲稱什么讀書無用論,甚至對讀書的人惡語中傷,真是不能理解。
周末了,自己有難得的大塊時間可以支配,正是看書的好時光。住地有圖書館的話,自然是首選,書多而全,看著高大的書架上都是書,心中難免“起貪念”,想都據為己有。
架上隨便取一本書,或斜倚書架,或席地而坐,伴著耳機中緩緩的鋼琴曲,此刻的世界,只有我和書,安靜而美好。辦理過圖書卡的話,大多可以免費借出3本左右,時間一月有余,大多數非小說類書籍都能看完。
如果沒有圖書館,那就找一家書吧坐坐。挑一個晴朗的下午,尋一張靠窗的雅座,要一杯咖啡,經過書香和咖啡香的雙重洗禮,心靈和口唇都得到凈化。
無奈之處在于,小城鎮的書館和書吧都不完善,能找到的大多是教輔類圖書和勵志書,小時候為此不滿,經常要在外上大學的姐姐放假帶書回來。
不過后來想想這也沒什么不好,店家開店也是為了賺錢。小地方人沒有養成讀書習慣,書的種類全了必然有很多無人問津,就會滯銷。而只要有學校在,教輔就不愁賣,可謂背靠大樹好乘涼。而我自己也是通過《五年高考三年模擬》這類教輔書,才有機會跳出龍門來到大城市的,這么想也就釋然了。
會友
科技與人的距離近了,人心之間的距離卻遠了。
以前的朋友大多是比鄰而居,或是兒時玩伴;大學時期結下的友誼能夠伴隨一生。而成年之后,再遇到真正交心的朋友,很難。同事之間無論是否存在競爭關系,互相間都保持著距離;看似形影不離如同閨蜜的兩個女同事,可能連對方的家都沒有去過。
人成熟了就會像刺猬,離太遠難以取暖,靠太近彼此傷害,都刻意保持著距離。所以,還是老友好。
“朋友一生一起走,那些日子不再有",周華健的這首歌是對友誼最好的詮釋。平時工作都忙無暇見面,周末了約上三五好友,可以去餐館小酌,或是咖啡廳敘舊,或者直接在街邊大排檔要半打啤酒,聊聊近況,吹吹牛逼,讓工作的煩惱都隨酒中的泡沫飄散吧。
其實人心沒變,因為追求自私和平等的本性沒變。上學時給同學抄英語作業,就會讓朋友拿數學作業來換;大學時替室友上課答到,好哥們晚上就替我打掃寢室衛生。與其或是利用,我更喜歡稱之為各取所需。
人成熟了,其實朋友之間追求平等的主題沒有變。只不過大家都在為了生活和各自的家庭奔波,相互間感情的交流變少,相比之下,原本正常的交換被放大了而已。
“多個朋友多條路”這句話之所以流傳這么廣,就是因為其中暗含著交換的意思。前一陣子朋友圈有篇文章叫《朋友就是有事說事,沒事各忙各的》說的就是這樣,所以別短視,著急要回報,有耐心的人才有大發展;也別怕被利用,這證明了你還有價值。
養成總結的習慣
在《精進》這本書中,作者提到過他一個博士老師教他過兩件最重要的事:一是住進酒店后要看逃生路線,另一件事,就是在每做一件事之后,都要進行“復盤”,反思自己哪里可以改進,更要反思哪些錯誤下次可以避免。
這就是很好的總結方式。人不能總是原地摔倒卻不總結原因,那樣的話把地面砸出坑來下次也還是會栽跟頭。著名財經作家吳曉波就深知總結的重要性。他所著的《大敗局》,就是專門為了研究中國企業失敗的原因,講述了很多企業衰落背后的故事,在6年里重印了28次,被評為“影響中國商業界的20本圖書”之一。
對我們來說,可以進行總結的地方包括為什么追女孩失敗了,是過于殷勤,還是哪里說錯了話?工作中這個客戶為什么沒有拿下來,是自己不夠專業?還是準備時間過長,讓競爭對手搶占了先機?只有找到了問題背后的原因,才能降低下次再錯的幾率。
可惜的是,很多人還是不知道總結。股市中復盤的人倒是大有人在,或許只有當總結能夠跟錢直接相關的時候,才能夠引起人們足夠的重視。
給父母打個電話
二十多歲的年紀我們還是中午的太陽,而家里的父母已經進入了夕陽紅階段。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好不容易兒女大了能夠離開父母懷抱,獨立到城市闖蕩了,他們心里也是悲喜交加:喜的是終于能夠獨立生活,悲的是父母的關懷和幫助似乎不再那么必要了。
他們的心情是落寞的,尤其是過年的幾天,打著回家的旗號回到了家,卻在三十兒時見鄰居狗蛋兒,初一見大哥,各種聚會、聚餐排滿了你的檔期,實際跟父母相處的時間,不會超過48小時。過年時,家也只不過是個你停留的酒店而已。
所以周末了,給家里打個電話,哪怕問問爸媽晚上吃了什么飯都行。他們歲數大了折騰不了了,能盼望的,就是兒女能夠平安穩妥,視野有成。催婚的也不是真的嫌你煩,他們是擔心,自己歲數大了,在自己走之前,有個自己把過關,相中的人能照顧你,他們也就放心了。
只有父母的愛,是世上唯一不求回報的愛,請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