驅車自宜昌出發,沿焦柳線南下,過松滋走澧縣,來到素稱“中國柑橘之鄉”的石門縣。柑橘是石門的名片,大街小巷的路燈都被設計成柑橘的形狀,長沙的橘子洲頭即種植的石門橘樹。到達石門已是黃昏,在朋友的推薦下,入住了當地口碑極佳的臨河山莊。
夾山是譽滿東亞的茶禪祖庭,石門也因此被稱為“中國茶禪之鄉”。夾山寺在唐代(公元807年)由善會大和尚開山建寺,至今已有1200多年的歷史,曾受三朝御修。宋代高僧圓悟克勤在此住持說法評唱的《碧巖錄》,被譽為“天下禪門第一書”。從臨河山莊出發不過數公里,就能看到夾山寺的山門。
夾山寺環境清幽,建筑古樸。大門是傳統的朱紅色,進入寺廟內,首先映入眼簾的是蓮池中央的蘭清亭,由曲徑渡往彼岸,兩端是鐘樓鼓樓。石階上依次排列有天王殿、大雄寶殿、大悲殿三大殿,與山門、蓮亭呈中軸對稱。山后是一座靈泉舍利塔,供奉歷代高僧舍利。整座寺院功能齊全,錯落有致,香火鼎盛,碧巖講堂正在開設第十期禪茶修煉班。不時還能聽到經堂的悠悠梵音,更為寺廟增添了幾分靈氣。
夾山寺旁便是闖王陵。李自成戎馬一生,最終歸隱為僧長眠于此,予幸青山。明朝末年,李闖王率領農民起義軍,建立大順政權,推翻明王朝,盛極一時。山海關一戰被多爾袞和吳三桂擊敗,最終敗逃湖南夾山,出家為僧稱奉天玉大和尚,住持夾山寺三十年,最終修成一代高僧。
闖王陵陵衛之后是大順橋永昌池,大順是李自成的國號,永昌是年號,取“大順永昌”之意。大順橋左側是李自成紀念館,在這里可重溫這位農民皇帝傳奇的一生。大順橋前面是“奉天倡義”牌坊,刻有奉天玉大和尚晚年的自擬聯:“搗碎乾坤驚日月,踏翻宇宙走雷霆”。李自成自封“奉天倡義營大將軍”,奉天玉大和尚的法名即來源此。這幅對聯也是李自成狂妄一生但山河不朽的總結。
牌坊后面是神道,走過獅象對峙的神道便是闖王陵寢。大殿內有一尊闖王銅像,衣衫古樸,神態莊嚴。大殿下是地宮,闖王即長埋于此。據同治年間《石門縣志》記載:“奉天玉大和尚墓,在夾山大路西坡,以奉天玉和尚即李自成敗后祝發為僧……”李自成兵敗后晚景十分凄涼,以和尚之名,與青燈古佛為伴,最終化作夾山上的一抷黃土,任人評說。
夾山寺和闖王陵以聯票形式開售,全票80,學生票和常德本地票等半價40,性價比頗高。目前夾山風景區正在申請創5A,服務設施正在不斷完善。
歷史總是給人諸多感動。曾經活躍在歷史長河中的那些耀眼明星,如今隕落不見。唯有夾山上的那抹斜陽,或能讓人找到一絲慰藉。石門再見,待到重陽日,再來話柑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