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楨道:“我也覺得我和姐姐不像。不過有時候自己看著并不像,外人倒一看見就知道是一家人。”
-1-
《十八春》連載于1950年到1951年中國大陸的《亦報》是張愛玲以梁京的筆名發表的,后張愛玲去美國后進行了改寫,主要是刪掉了一些略帶政治色彩的結尾,改名為《半生緣》。這是張愛玲第一部完整的長篇小說。這部小說通過描述幾對年輕人愛情婚姻的悲歡離合,揭示了社會和人性。
這部小說在1997年由張愛玲迷——大導演許鞍華拍成電影《半生緣》,在當時風頭正盛的“張愛玲熱”上又澆了一鍋油。一時間,張愛玲在海內外風頭無兩,火遍全世界。
這部小說的主線是顧曼楨和沈世鈞的愛情悲劇,其間穿插了許叔惠和石翠芝、顧曼璐和張豫謹的愛情波折。
大學畢業后的顧曼楨在一家工廠找到文員的工作,認識了作為同事的許叔惠和沈世鈞。后來,在長期的交往中,活潑開朗的曼楨和性格內向的世鈞產生感情。
曼楨姐妹早年喪父,家庭開支主要靠姐姐曼璐當舞女維持。在風塵中混生活的曼璐離棄戀人張豫謹,最終當了女支女,張豫瑾絕望離開后又愛上曼璐的妹妹曼楨。曼璐最終在人老珠黃之際嫁給投機分子祝鴻才。
世鈞出身南京殷富大家,家里很有錢,父親是做皮貨生意的。母親撮合他和門當戶對的表妹石翠芝成婚,世鈞對表妹沒有好感。而翠芝也不喜歡他,她暗戀著世鈞的好友許叔惠。
曼璐結婚后,因為以前的女支女身份和不能生育遭到祝鴻才家暴。為了保全自已的地位,為了滿足祝鴻才的色心,曼璐設下圈套讓曼楨被祝強暴。曼楨被玷辱后,曼璐勸曼楨嫁給祝做姨太太,并把曼楨軟禁一年。一年后,曼楨為姐姐、姐夫生下兒子榮寶,并找機會逃出了祝家。
世鈞失去了曼楨的消息,后父親病逝,無奈只能在家人的安排下與翠芝結婚。
逃出祝家的曼楨四處打探世鈞的消息,后來知道他結了婚,就沒有再找他。在姐姐死后,為了孩子,她選擇嫁給祝鴻才。
十四年后,世鈞與曼楨重逢,兩人相顧唏噓,曼楨說此情不再,“我們回不去了”。
這是小說的主要情節。曼楨和世鈞的愛情固然讓人唏噓,但是,曼楨和曼璐這對姐妹讓我陷入沉思。
-2-
曼楨和曼璐這對姐妹互為鏡像,小說中,姐妹相殘的故事比曼楨和世鈞的愛情故事更加讓人能夠看清人性的某些方面。
自我救贖的曼楨
曼楨作為一個新女性,接受過相當精英的大學教育,所以畢業后能夠在工廠找到辦公室文員的工作。她希望通過知識創造財富、改變命運、獲取尊嚴,也把自己的家庭拉出泥潭。所以,她在下班時間找了好幾個兼職賺錢補貼家用。
曼楨性格要強,她立志通過自己的力量養活自己的家庭,因此幾次拒絕世鈞的求婚的意愿。不是她不愛他,而是她不能舍棄自己的家人。
曼楨在被姐姐設計被祝鴻才強暴后也不低頭,不向封建貞操觀屈服,而是想法設法逃出祝家,通過教書謀生,然后等心上人來營救。
雖然擁有這么多新女性的特點,但是曼楨骨子里卻依然有“舊”的因子。主要表現在,她最終為了兒子嫁給了祝鴻才這個強暴犯。
在這點上,她似乎和姐姐曼璐沒有區別。在命運的打擊面前,兩人的選擇都是出賣自己,選擇的都是自我毀滅的道路。
當然,在和祝鴻才共同生活的時間里,她一點點看請了自己的內心,所以,她最終帶著兒子和祝鴻才離婚。曼楨的自我救贖之路之所以走得這么艱難。一個原因是她的不自信。因為曼楨身上是有原罪的,這個原罪就是曼璐。曼楨是姐姐一手培養出來的,曼楨的學費都是曼璐通過賣身得來的。在工廠做文員的曼楨哪怕再要強、再獨立,也依然無法擺脫自己身上的原罪。在曼楨為了兒子嫁給強暴犯后,她深深理解了姐姐。她就是姐姐的鏡像,正是姐妹之間的這種共同命運,她最終原諒了姐姐對自己犯下的罪。
黑化下墮的曼璐
曼璐作為顧家的長女,在父親去世撇下一家老小無以為生時,她選擇挺身而出,靠一己之力支撐起一個大家庭。因為沒上過幾年學,她只能去做舞女,為此,她甚至犧牲了自己的愛情。
可以看出,曼璐本性是一個溫柔、敦厚、善良、勇敢、勇于擔當的女孩子。她做了一家人的救世主,只可惜是卑賤的救世主。
在風塵場中浸染了太久了,她的生存環境決定了她性格的異變。人的精神是不能獨立存在的,當身體被破壞殆盡,心靈的純真也不復存在。在這個風月場中,只有財色的交換,只有互相利用,從來就沒有愛。
而曼璐在無愛的荒原中跋涉太久,在這個社會大染缸中她已經被浸得遍體烏黑,包括心靈。
現在的曼璐完全是自私、邪惡的。在昔日的戀人轉而去追求自己的妹妹時,她痛苦地發現,自己真的變成了一堆垃圾,誰經過她身邊都要掩鼻而過。
她受不了!她要報復!
我不能得到的,你也別想得到。
我如果要毀滅,那就先毀滅你。
于是她向妹妹舉起了屠刀。許鞍華電影中這個情節拍得特別震撼:萬籟俱寂的夜里,喝醉的祝鴻才在曼璐的授意下,跌跌撞撞走向曼楨所在的客房;曼璐一個人走到空蕩蕩的大廳里。一群鴿子呼啦啦飛出了家門,飛向了夜空!
這些鴿子隱喻著曼璐最后的善良和純真。從此刻開始,她徹底墮入了地獄!
曼楨和曼璐互為鏡像。人的發展是有無數可能的,而曼楨就是曼璐的另一種可能。如果顧父不死,那么曼璐就會是另一個曼楨;更何況曼楨還是曼璐一手培養出來的!因此說,曼璐毀掉曼楨,其實質是毀掉自己。
就這樣,曼璐被邪惡所吞噬,從肉體到精神。
我無數次替曼璐設想過未來。現在曼楨已經可以養家了,而且眼看著曼楨可以嫁個比較好的人家。想來以后應該也能吧幫扶顧家。這時曼璐完全可以選擇退出風月場,洗盡鉛華,重回家庭。
顧家可以搬家,曼璐在家幫幫母親,平淡度日;當然也可以選擇回鄉下避居。不再以嫁人為業,但是如果實在有合適的對象,也可以考慮。
但是故事中的曼楨選擇了一條最殘酷的為了自保而犧牲親生妹妹的道路。最終,毀掉妹妹的美好人生,也徹底毀掉自己。
還記得《甄嬛傳》里那句經典臺詞嗎——
今日是姐妹,明日是仇敵,面前是笑臉,背后是刀子。
但是,曼楨和曼璐的關系不僅僅如此,她們姐妹相殘的背后有更深刻的社會和人性的原因。每個無愛心靈的背后,都深藏著自我毀滅的因子。
女人當自強,如果沒有人愛你,請學會自己愛自己。
齊帆齊第8期28天寫作成長營第6篇,讀書主題寫作,2430字,累計11543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