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行之奈良法隆寺&春日大社】
回國在家的日子總是過得很快,短暫的十天后,迎來煙花三月,和媽媽一起回到日本,開啟了這次雙人自由行。
我媽是第一次來日本,日語只會五十音圖程度,可以用英語進行簡單溝通。觀察我媽在幾乎語言不通的國家旅行,我發現最重要的是從不缺乏與外國人對話的勇氣與信心,就算語言不通,靠比劃和表情也能眉飛色舞地搭上話,所以也請各位前往語言不通國家旅行的背包客們記住這一點,旺盛的好奇心和熱切的心情永遠是為旅途增色的重點。
這次自由行為期十天,主要轉了關西地區的京都、大阪、奈良三座城市,并去東京見了多年未見的老同學。除了帶媽媽去一些比較經典的景點和購物必去的商場外,也打卡了一些之前自己一直想去的名勝古跡。重復的地點在此略去,下面開始給新景點劃重點啦!
在來到關西的第二天,我們從京都去了奈良的法隆寺。起大早趕七點的車,從出町柳車站先坐了一段京阪電車在丹波橋轉車,直接來到筒井站。從筒井出站后,沿著指示牌走了五十米,還需要轉坐公交,才能到達大名鼎鼎的法隆寺。
法隆寺早上八點鐘開門,我們到的時候剛好是九點。可能大家都想等著四月櫻花季來觀光吧,這么著名的歷史景點,游客并不多。我早飯沒太吃好,所以我先在門口的休息處吃東西,媽媽在房間里轉悠,好奇地看著法隆寺建筑的模型什么的。
就在我們剛剛準備出發時,一位日本大爺熱情地湊了上來——“你們需要講解員嗎?我是志愿者,可以免費為你們講解。”由于第一次遇到這種情況,我一開始猶豫了一下,最終還是答應了。聊了幾句后,我才知道這位叫竹中武的大爺已經76歲。他看上去身體很硬朗,一開始覺得他頂多有六十歲來著,日本人真的大部分看著都比實際年齡年輕很多。
法隆寺,又叫斑鳩寺,位于日本奈良生駒郡斑鳩町。這里是圣德太子于飛鳥時代建造的佛教木結構寺廟,據傳始建于607年,但現在已經無從考證。
我們三人從正面南大門進入,進門處就是“法隆寺七大不可思議之一”的鯛魚形石頭,傳說不管奈良下多大的雨,雨水都不會漫過這塊石頭。其他趣聞還包括:法隆寺伽藍內蜘蛛不結網,鳥雀不拉糞;五重塔上的九輪插有四把鐮刀,相傳是為封住圣德太子怨靈而設,又說是為避雷;法隆寺境內池塘里的青蛙都是獨眼,因為據說圣德太子在學習時青蛙太吵,于是用毛筆點了下青蛙的眼睛,從此這里的青蛙全都變成了獨眼……實際上有些“不可思議”的事情并非是事實,但這些傳聞大都表現了僧人們強調法隆寺尊貴地位的一種表達方式。
竹中爺爺帶我們參觀了法隆寺進內的三個主要區域,所到之處幾乎全都是一千三百年前的建筑,保存至今仍然完好如新。竹中爺爺本身信佛,對于寺廟十分熟悉,參觀過程中非常詳細地為我們講解了日本的佛教文化。
第一個院落里面有五重塔。塔的底下有釋迦摩尼的舍利,四面分別是釋迦摩尼終生傳播佛教的石頭壁畫。南面是正面,是彌勒佛的佛像,是保佑未來人們幸福安康的化身。由于內部光線較暗,沒有講解的話還真是看不清楚,而且也不知道有這么多典故。竹中爺爺隨身提著一個裝滿了畫冊的袋子,感覺挺沉的,走到哪里有剛好閉館或是有看不清的地方,他會拿出圖片給我們細細講解。西院中還有世界上最最古老的木構建筑群的伽藍,還有金堂,木門都是一整塊木板制成的,足見當時作為材料的大樹有多大。西院的一側還有被稱作彩虹回廊的一條廊道,因為頂端作為支撐的椽子都是一整根木頭,而且有輕微的彎曲就像是彩虹形態,于是由此得名。還有大講堂,分別供奉著藥師三尊像和四天王像。
首先看過西院之后,媽媽印象最深的是寺院內的寬闊,甚至還學會了如何區分不同時代鑄造的佛像。最有特點的飛鳥時代的佛像,面頰細長,嘴角略帶笑意。于是,后來只要見到這種佛像,媽媽就會搶答說:這是飛鳥時代的佛像吧。每次都判斷正確。
在西院的時候,竹中爺爺教給我一句正岡子規寫的俳句——「柿食えば 鐘が鳴るなり 法隆寺」。從西院走出來,在池塘邊看到了立著這句俳句的石碑。傳說正岡子規就是在這里寫下了這句俳句,而石碑所在之處原來是有涼棚可以喝茶、吃茶點的地方。我問竹中爺爺,正岡子規后來身體不好,真的從老家松山來到過這里嗎?他說其實子規是否真的在這吃柿子、聽鐘聲,并沒有明確的定論。也就是說正岡子規究竟有沒有來到過這里,誰也不知道。
第二個看的是大寶藏院。進門處有敦煌飛天的造型在門口裝飾。大寶藏院類似博物館的感覺,里面全都是國寶級別的藏品。讓人印象最深的是飛鳥時代的玉蟲廚子。鏤空的花紋下端真的是用銀綠色的玉蟲放進去作為裝飾的,雖然現在經過千年都已經脫落了,但還有一個地方用手電照著可以看見,銀綠色的反光很漂亮。廚子的一側裝飾著釋迦摩尼前世舍身喂虎的圖畫,這幅畫在敦煌的莫高窟里也有,十分有名。其他的文物數量眾多,竹中爺爺說要是一一講解的話,兩個小時也講不完。而我想說,日本的志愿者既敬業又專業了,裝備齊全,知識儲備也豐富,非常佩服!
在后來看到的佛像中,竹中爺爺盡量多地為我們進行了講解,但有很多佛像供奉在高處,很難看清花紋之類的。而且因為是佛像,拿手電直接照臉的行為是大不敬,所以只能遠觀。光線、溫度等等因素都會對文物的保護造成影響,這種對文物的保護和對佛教信仰的尊重也很值得學習。
最后來到的是夢殿,是一座外觀為八角形的建筑。因為沒趕上開放參觀的日期,就全靠竹中爺爺拿著圖冊講解。他說,八角形建筑在佛教一般都是陵墓。夢殿是圣德太子去世后,人們把原來他辦公的地方,改成了八角形的建筑,以此紀念圣德太子在日本傳揚佛教的壯舉。圣德太子是用明天皇的兒子,但是49歲的時候就去世了,一輩子沒當上天皇。
兩個半小時,三個區域的講解全部完成!竹中爺爺雖然一開始步伐矯健,但是走到后來也有些講不動了。我們非常感謝他!竹中爺爺把我們送到公交站,互相留了聯系方式。當天回到京都,晚上依禮給竹中爺爺發了郵件表示感謝,第二天,竹中爺爺回郵件說歡迎我們再到奈良來。他說他家在經營度假小屋,夏天時家附近就有花火大會,而且家里人可以提供陪同參觀講解等等。
有了他的講解,這次才能在法隆寺體驗到了有意義的旅程!最后在公交站等車時,竹中爺爺教給我《萬葉集》里一首描寫古代奈良繁盛的和歌——「青丹よし奈良の都は咲く花の匂ふが如し今盛りなり——小野老」。這讓我深深感受到,奈良不僅是古都,更是古典文化之都,古典文學之都。
乘車來到奈良公園附近吃了午飯,喂鹿常規活動結束之后,我們前往春日大社。步行途中,我的注意力又一次被奈良特有的路邊警示牌吸引了——隨時有鹿竄出,請注意!路上還看到有女孩子被鹿頂得哇哇大叫,有小孩被嚇得哇哇大哭,怎么哄都停不下來,而還有好多頭鹿在一邊拱他家大人,惦記著要鹿仙貝吃……
媽媽很喜歡春日大社幽靜的環境。春日大社里游客和鹿的數量以及比例都剛剛好。在春日大社的參道上,我看到一只眼睛特別好看、特別文靜的小母鹿,于是在一處僻靜無人的地方買了一包鹿仙貝,想喂它。結果,剛從賣家手里接過鹿仙貝,發現身邊已經又圍過來兩只鹿了……剛才完全沒看到哪里有這么多鹿,它們在兩側的樹林中間隱藏得太好了……
不過還好,周圍沒什么人。我和媽媽坐在涼亭下的竹凳子上,除了這三只鹿外,再沒有別的鹿過來。我們發現,這三只鹿里有一只腿不好,是跛腳,突然間有點心疼它。不過事實證明,我手上的一包鹿仙貝好像都被它吃了。這只鹿因為行動不便,就趴在賣鹿仙貝這家旁邊。人家身體素質不行,但是智商高啊,找吃的很懂得技巧。但不管怎么說,我和媽媽走出老遠了它還一瘸一拐的在后面一步一步的跟著,突然又有點心疼它了。就在我們想返回去安慰它一下的時候,我們后面又來了兩個人買了鹿仙貝。于是,這只跛腳小鹿迅捷地調轉身軀,趕緊一步一步往回挪……
結束喂鹿活動,我們順著參道一路走到春日大社本殿。途中當然還看到了好多神奇的景象,比如說有好幾只鹿完全不管有沒有車,越過柵欄竄到大馬路中間就過馬路。司機只能無奈地握著方向盤等待。終于鹿都過完了,但司機面前的紅綠燈又紅了……更搞笑的是,街對面有個西方人對著鹿大喊:Hey, don’t you see the traffic light is red?實在是太可愛了,奈良真是個好地方,嚴肅古樸,又活潑親切。
媽媽特別喜歡日本神社的奉燈。這種奉燈的形狀,現在在中國不去寺廟的話,幾乎看不到了。春日大社地處茂密森林的環抱之中,空氣特別潮濕。石頭的常夜燈上長滿了青苔和青草,在青松翠柏的掩映下特別好看。
春日大社的抽簽很特別,600日元一次,簽由一只三厘米長的小鹿叼著,很可愛,小鹿可以作為擺設保留。抽簽處周圍全都是奈良春日大社特有的“小鹿繪馬”,可以自己添加表情,可以說是很有創意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