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一年零一個月,身份也由學生轉換成社會工作者,不得不感嘆時間這個小精靈確實跑得挺快的?,F在跟別人交談最大的一個梗就是,當別人問起自己在哪里讀書時,在回答的時間上總會有那么一丁點的遲疑,因為我總要想象一下當時的氣氛是要說點真實點的還是搞笑的,如果說搞笑點的就是我們所說的“社會大學”。學到老活到老,沒錯,順序真的沒錯。如果一個人把學習的位置看得比生命還重,那么至少此生于他來說一定不會太單調和孤獨。當然,回到正題就是社會這所大學,在這一年里教會了我很多關于人情世故、職場技巧的案例,也進一步豐富了我的三觀,讓我結識了更多各行各業的朋友、大神。
而在職場的這一年,從一個菜鳥成長為現在的這個偽菜鳥,有些經驗還是要總結一下的,不然怎么會知道自己成長的曲線到底有多平還是有多陡峭呢?當然,一年的職場經驗相對于別人的五年、十年,哪怕是三年的真的沒多少說服力,但是成長是自己,得失也是自己的,及時總結最關鍵就是幫助自己,然后推己及人。以下是我自己的感受和得出的幾條規律:
第一條,持續輻射負能量真的會讓人遠離你,而且更容易遭到上司的厭惡,后果可想而知;
這一點很可能就是成為你被辭退的一個重要原因。導師也跟我說,你上班若不笑,連點活躍氣氛的想法都沒有,很難融入到集體中去。因為裝冷酷需要很大的資本,而整天抱怨相信你也不會待多久。畢竟后者每天最大的樂趣就是找茬,抱怨老板傻逼,抱怨同事奇葩,抱怨制度不合理,抱怨福利太差……說實話,雖然我們對于公司的某些制度,某些人確實有不滿,有時候控制不住也會跟朋友吐槽一頓,但希望這些是正向的吐槽,能夠讓自己壓抑的心趨于平穩,然后又動力接著走下一段路程。如你若時時刻刻散發負能力,還拉幫結派,建立自己的小圈子,然后制造出病毒效應的話,我相信你的人生也就這樣罷,純屬是一臺輿論制造機。
第二條,企業歸屬感的強烈與否才是自己決定短留還是長流的重要因素;
永遠不要說公司壞話,當面和背地里都不說,這條非常關鍵。為什么這么多公司尤其是大公司這么重視企業價值觀的培養,究其原因就是當你認同了企業的價值觀,認定企業討論過的每一個決策,那么你就會更加義無反顧的去執行,去落實,因為你忠于這個企業的所有,愿意付出自己的努力,沒有后悔。當然,像工作氛圍,同事相處,領導意見,個人成長的機會,能力發揮的舞臺有多大,也很大程度上影響著自己的歸屬感。毫不客氣的說,自從自己前半年三換領導之后,心確實涼了半截。你可以說是公司基于目前的大環境所做出的調整,但我萬萬不能接受的是這種頻繁更換的節奏。我個人認為,一個人對于自己上級領導的好感有多少,也決定了自己對于公司的好感有多少,相信這也是很多人辭職走人的原因。
第三條:我們在其他能力上可以差一點,但學習能力一定要杠杠的。
人啊,有到哪里都是要抱著一顆好學的心,還要那強烈求學的欲望。同事可以教你,領導可以指導你,但真正能夠成長的在于自己是否主動,不然再專業再牛的人教你都沒用。同事學的話還要把眼光放長一些。在這個時代節奏變換的社會,已經很少有人能夠在一家公司待到退休了。因為要么是你不適應公司的發展而被廢用,要么就是公司的舞臺已經無法滿足你能力發揮。所以說眼光要長遠,因為你眼下所在的公司,眼下所做的事,都能讓你學到下一家公司、下一個項目可能需要的技能。
第四條,公司能夠不時的給自己危機感,才能讓自己在深思后認清自己,改變自己;
給你讓你時刻保持著安穩的心態去工作的公司不是好公司,因為這就像溫水煮青蛙般的,等到外部環境產生劇烈的改變時,那就是自己被淘汰的時候。從我入職到現在的一年內,我一直都有一種危機感,一方面是給予自己期待還是有點高,希望成為人上人;另一方面就是遇上了公司的大變革,各種裁員各種換崗,那時候的自己真的非常的害怕,因為當時作為一名入職不到半年的大學生來說,有什么資本或能力能夠逃過這次的變革。最后,或許是因為那段時間的努力讓導師和大家有目共睹,才有幸的留下來。當然留下來就意味你要承接更多的工作,承擔更多的責任。但毫無遮掩地好,當你可以將三-四個人的工作做完并完成得不錯的時候,你的能力就會被證明,你的成長也會從外在的行為體現出來。而近段時間的危機感又來了,工作量過多而導致的完成質量一般,成為我內心深處的一道陰影,我特別生怕是自己的能力不足而導致得來的這些結果。所以我常常處在危機當中,需要不斷的反思和總結自己,不然很容易被精神上的擊垮而不是身體上的累垮。當然累有所值才是這一切堅持背后的重要原因。
第五條,不要以不喜歡這份工作為借口,這可能只是自己的無能;
我最怕的就是自己在累的時候,總會擺出一副,我不行了,這些工作不是我所喜歡的。其實到最后,只是自己不敢面對努力以后,得來的還是不怎么樣的結果。我不記得在某篇文章看到過的一段雞湯說:不要怕努力了還是沒有實現夢想,你在路上看到的風景,不努力的人連看的機會都沒有。確實,只有我們意識到:只有把一件事做好了,再回頭說不喜歡,這才有說服力。
我們大部分人所謂的喜歡或者有能力,都是借著自己擅長的去做而,而不喜歡就越不擅長,越不擅長就越不喜歡……你越弱,你就越沒有選擇的余地,你越強,你的選擇就越多。所以唯有做好你不喜歡的事, 你才有機會去選擇你真正喜歡的事。再說了,哪個公司的哪分工作是你完全喜歡的,如果你選擇了這份工作卻在每天埋怨著不喜歡,你為什么不換?還不是因為你沒地方可去。
第六條:永遠保持好奇的心,保持年輕的心態,保持對未來憧憬;
我害怕時刻處于挑戰的工作,因為它會瞬間暴露我自己的短板,揭露我的能力不足,但我更害怕穩定,因為穩定意味著一個人安于現狀不再進步,不再有緊迫感和使命感,不再在對任何事物抱有好奇的心態,不會有意無意的去嘗試那些新鮮的事物。所以安穩真可拍,自己還是愿意那種每天加班但會因為得到自己想要而幸福的喜悅感。而且我希望以后的每一次職場提升的機遇,都是因為現在的努力而完成。
以后的六條規律,雖然都是很淺顯的道理,或許很多人都有這樣的總結,也寫過很多這樣的文章,甚至還總結了不下十條、二十條的職場經驗,但是作為一名就職一年的職場人士,還是要慢慢來,慢慢的感悟。曾經有人說過,最美好的職場曲線,是為優秀的人做事,與優秀的做事,讓優秀的人為你做事,希望自己能夠將這三個階段的都經歷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