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你晚上一個人去看什么電影啊?
我:《我的少女時代》。
L:你為什么會喜歡這種電影?
我:那里有我曾設想過的校園生活,有人活出了青春該有的模樣。
電影開篇說:這是一個平凡女孩的平凡故事。可是,這樣的“平凡”是多少人期待的“轟轟烈烈”。
【愿與世界為敵】
那時的我們,對“叛逆”有著極其扭曲的感情。害怕被人貼上“叛逆”的標簽,因為這樣你就成了眾矢之的,成了所有人孤立的對象。但心底里又渴望做一個叛逆的人,感覺那樣才不辜負青春,才配得起當下的時光。所以,那時的我們有點“人格分裂”。自己不敢去站在風口浪尖上,便衍生出了對于那個浪尖上人的仰慕。
從小到大,人們都稱呼我為“假小子”。不知長發為何物,不知裙子為何物,不知芭芘娃娃是何物,只知道耍帥,扮酷,做大姐頭。那時的夢想是做個黑社會老大,或者——成為老大的女人。電視里黑幫老大出現的鏡頭總是在我腦海里揮之不去。我想象著某天我出行是一長排黑色汽車跟隨,前后都被身著黑裝的保鏢擁護著,進入某個場所,便是一排人集體彎腰說:“歡迎XX老大!”然后我頭發一甩,略微掃一眼,吸一口雪茄,慢悠悠地吐出一圈煙圈,隨后坐定。
想想就感覺好酷!
好期待能成為男主那樣以一敵十的狠角色,能用拳頭辦事絕不浪費唇舌。拐彎抹角耍心機是件很累人的事情,還不如直接用行動說話。憑借自己的實力成為一方霸主,人人聞風喪膽,連老師都要敬他幾分。不過一旦認真起來,聰明的大腦又是極其讓人欣羨。所以數月時間便在模擬考中擠進前十。真是智慧、才貌、能力并存啊!
而現實是,額,初中的時候努力讓自己成為同學中的痞子,老師中的好學生。衣服袖子經常是捋到肩膀,外套總是用單手掛在肩上,凳子不是用來做的,我的“座位”在桌上或者窗沿上。絕對不允許你用可愛、漂亮這些詞(那時候,好像的確與我不相符)來形容我,只能用帥氣來評價我。絕對不允許用疊詞來稱呼我,要么直呼姓名,要么叫X姐,要么就干脆別叫了。十句里有九句帶臟話,段里面也是出了名的人物(不是因為我的狂拽,而是成績,sad),經常猛追一個人橫跨幾個班級。
也算是瘋瘋癲癲過了三年,遺憾的是沒有打過群架、沒有翻過墻逃過課、沒有犯過校規(主要是跟政教處的老師太熟)、沒有跟老師公然叫囂過、沒有成為大姐大。所以看到男主傲視一切,與學校公然對抗,只做自己喜歡的事的時候,好想將其撲倒。
到了高中,感覺就是悲劇的發源地。上課、背書、刷題、考試,不能更規律的作息。無數次為自己的考試成績黯然神傷,為所謂的將來堪憂。考試成績或排名公布的時候,唯一能做的就是死命地咬住嘴唇,不讓眼淚落下來,等到晚上就寢的時候才能在被窩里輕聲啜泣。無論前一天多么失落,第二天都要勉強打起精神,因為還有一堆筆記要做,還有許多天書要看,還有無盡題海在等著自己去刷。
那時候,厭倦了周圍的一切。唯一想做的,就是逃離。
【未來的模樣,只有我們自己能決定】
那個時候,成績就代表了一切。如果你成績突出,你就可以成為老師的寵兒,所有人的注意力都放在你身上。如果你相貌再出眾些,會有些其他才能,比如打打籃球玩玩樂器,像歐陽非凡和陶敏敏這樣的,你就能妥妥地穩坐校花校草席位。自帶聚光燈效果,所有的男女都圍繞著你轉,所有的人都喜歡你,似乎毫不費力的,你就得到了這整個世界。人們只看到了你的好,你的優秀,你的那些瑕疵會自動被人忽視。
掙扎在中間的人其實是最寂寞的,因為所有的心思只有自己知道,沒有任何人會將目光停駐在自己身上,會費心去研究自己的喜惡,會在乎自己的一舉一動。存在或消失,都不會有任何的影響。
而那些在分數底端游離的人,似乎所有的壞事都與他們有關。他們只會胡作非為,只會闖禍制造麻煩,他們就是社會的害蟲,所有人都對其嗤之以鼻。他們只會一無是處,游手好閑,打架斗毆。所有的優點會被自然忽略,而犯過的錯誤則會被無限制地擴大。你不知道其實他們也會對小動物溫柔對待,也會對在乎的人細心呵護,也會有孩子般天真的笑容。很多時候,我更愿意和他們在一起,因為——他們活得更純粹。
所以,當我看到女主在校慶的時候發動“反霸權斗爭”的時候,內心有個吶喊:終于有人替我做了這件事情!得積蓄多少的勇氣,才能喊出那一聲“報告”;得儲備多少的力量,才能承受住那句“警告處分”;得耗費多少的心力,才能挨過那幾秒的全場寂靜。
然后,一個人站出來說“我考試作弊”,另一個人說“我在非體育課時間穿短褲”、“我出言不遜”、“我有女朋友”……一個又一個站立起來,和這個制度說“不”,和這個世界說“不”,直到所有人都凝聚在一起,混合成一股不可抗拒的力量。終于,我們用我們的聲音,告訴了這個世界,我們真實的想法。
我們總是習慣用約定俗成的一套標準去評判一個人,可是人本身是一個多元化的存在。優秀的人也會犯錯,犯過錯誤的人也有其改正的一天。光芒總是圍繞著品學兼優的人,品行差的總是會被冠上各種罪名,這本身就是不公平的。每一個人都有其可愛的一面,只要你放下有色眼鏡,放下傳統觀念,用心去感受,你會發現一個不一樣的世界。
在學校里曾經被萬眾矚目、活得風生水起的人,不一定日后就會飛黃騰達、平步青云。而那些曾經被眾人的眼光“踩在”最底下的人,也不一定就會一敗涂地、無所作為。
將來的我們是怎么樣,不是成績、制度、他們說了算,只有我們自己才能決定我們未來的模樣。
【愛情,那是個美好而又不敢觸碰的東西】
情竇初開,很動人的詞。那個時候,卻只能深深埋藏在心里,或者記錄在厚厚的日記本里。因為太沉重,所以從不敢提起。
從意識到男女有別開始,當我們懵懂地了解到世界上有一種叫“喜歡”的東西開始,我們就被所有人告誡——不要早戀!你是好學生,不能早戀,這樣只會耽誤了你的前程;你是差學生,不能早戀,因為你沒有資格。
那時候的我們各個都是愛情高手,知道對方的心思卻從不點破;那時候的我們各個都是表演天才,將滿心歡喜演繹成平淡之交;那時候的我們各個都是怯懦之輩,想要伸手觸碰卻又慢慢收回。
因為,我們害怕。
我們怕對方并不喜歡自己,我們怕所有人都會對自己指指點點,我們怕就這樣沒有了明天。
我們選擇打死不說,要么和你打打鬧鬧,要么和你故意作對,要么和你稱兄道弟,要么和你一起學習,要么,我就只是遠遠地看著你,不打擾也不想讓你知道。喜歡一個人要被條條框框束縛著,連說一句話做一個動作都變得小心翼翼,深怕一不小心就表露了心跡。
所以,有時候會羨慕那些無視制度社會規則,只憑感覺的人,喜歡了就告訴對方,然后大大方方在一起。其實每個班里總會有那么幾對光明正大在一起的人。多數的我們,卻不敢輕易去嘗試,像《暗戀》里的洛枳一樣,將所有的秘密都掩埋在某個地方,從不與人說起。
極少,能像片中男女主一樣,發現自己喜歡的人也拿著一顆真心對待自己。哪怕闊別多年,心中依然保留有彼此的位置。最后的相遇自然是萬眾歡喜的大結局,還會有個未完待續。但多數情況下,我們的世界沒有電影里那么多巧合,那么多驚喜,有些人,錯過了,或許就是此生再無相見日。
更多時候,我們需要多些勇敢。你不說,怎么知道ta不喜歡你;你不試,怎么知道沒結果;你不堅持,怎么可能有未來?生活不是電影,不會給你鋪墊那么多機會,最重要的還是要你自己把握主動權。要相信每一個人都會被喜歡,也值得被喜歡。
【那是所有人的縮影】
雖然每個人的校園生活都不相同,卻總有某些地方是共通的。你能從中發現自己的影子,也能從中看到他人的熟悉身影,還有我們那個逝去的青春。
總會有一群圍繞著校花校草轉的人,總會有一批瘋狂迷戀某個偶像的人,總會有一些“不太合群”的人。
會有品學兼優、顏值又高、又擁有好多才能的人;會有看上去懶懶散散、整天玩耍,成績卻又很不賴的人;會有身材圓潤、毫不忌口卻異常可愛的人;會有很努力、整天埋頭苦讀,成績卻依舊不理想的人;會有大大咧咧、放浪不羈,卻超易相處的人;會有名字很娘或者行為很娘的人;會有掌握校園各種八卦、萬事皆通的人;會有迷戀明星到了醉生夢死地步的人;會有一直很安靜,存在感很低,消失了都不一定被發現的人;會有……
校園時代,已經離我們很遠了。感覺很多東西都遺忘了。也許你會懷念某個午后,同桌敲醒熟睡的你,也許你會想讓這段往事塵封在過去,永遠不被人提及,這都沒關系。
重要的是現在,把握住了現在,就是對過去的最好懷念,也是最好告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