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閱讀》讀書筆記
整圖只用了三個分支,第一分支是本書所講述的一些方法,第二分支是我們在閱讀的時候會范的一些錯誤,第三分支是看完這本書之后自己的感悟。很抱歉,由于自身原因,導致自己看這本書的時間被拖長,畫導圖的時間也不是在看完后立馬畫的。說其他話語都是多余,沒有任何借口,沒有按時完成就是自己的責任。
第一分支講述的是如何提升能力,先是閱讀速度能力,在看書本時可以運用一些方法讓我們避開重復閱讀,更有效率的閱讀,把看完的部分用空白卡片遮住,這樣就強制我們繼續(xù)看下去,不能回看,慢慢的,大腦就會適應這種感覺。關于手制動后面的三個分支“左”“右”“雙手”,是指在每一行的最前面或最后面或是兩頭,擺上自己的手指,給自己暗示已看完一行。眼睛在書本上的運動并不是橫向的,而是跳躍的,所以一行跳躍的次數越少,看的越快,快準狠的抓住“關鍵字”和“意識群”就顯得尤為的重要,因為任何一本書都是由“意識群+關鍵字+廢話”組成的,需要自己避開廢話,找到自己需要的關鍵字和意識群,理解書本??磿?,先看看大綱,不一定非要從第一章第一頁開始看起,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章節(jié)或是覺得此時最重要的章節(jié)開始看,選擇好章節(jié)后,先對要看的章節(jié)有個大概了解,知道這章大概會講些什么,是否符合自己看到大綱時所想了解的內容,同時,也是對要看的具體內容先有一個大概的框架,有助于理解和記憶以及繪制讀書筆記。提升記憶的速度可以試試閃詞法,就是一個詞看一眼馬上遮住,20個詞為一組,慢慢擴寬字數和增加難度。。第二小分支是提升視野寬度,采用金字塔的方法,盯著中間的數字,看全兩邊的數字或文字,慢慢的拓寬兩邊的數字或文字。。。第三小分支是關于提升注意力,注意力的時間是有限的,所以需要利用番茄時間,勞逸結合,同時給自己一個迫切感,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看完一些內容,當然也要選擇一個有效是時間段,早上10點和晚上10點大腦的注意力是不一樣的~~~再有要選擇一個合適的環(huán)境,在你的床上斷然比在書桌前看書的效率要低,還有就是如果你的書桌前放了很多雜物,那么,你的大腦也是如此,拿還有空隙裝書呢?如果邊放電視邊看書,嗯,很快,你的書本就會不見了,當然聽聽輕音樂還是可以的。書本的關鍵字可以幫助我們運用更少的時間注意更多的重點。
?第二分支是我們在讀書時會范的一些錯誤,第一點:盡信書不如無書,拒絕教條主義。第二點:在讀的時候以為一字一句,越慢讀的越細,其實不然,大腦是勤奮的,如果一字一句的慢讀,大腦還有很多空閑的細胞沒有用上,你以為他會休息嗎?不,他會做別的事情來告訴你“我還有很多的細胞,還有很多潛能”,所以走神有時候并不是注意力的問題,而是你讀的太慢!有時候我們讀完的內容又去看一遍,如果是為了找尋答案那便是積極的重讀,也不存在錯誤,但如果是因為你的不安全感再回看,那便是消極的重讀,也是我們需要改正的。
?第三分支是看完書之后我的感悟,之前有看過《超級快速閱讀》,我覺得還是對我之后的學習有所幫助,會有意識的去選擇復習時間,會有意識的去找自認為有效率的時間段,在看這本書之前也有利用碎片時間來學習,只是我們的專注力是我一直需要攻克的難題,所以專注力又畫在我這張導圖里了,雖然我想了一些方法,也時常改變一些方法,但是效果還是不理想,并沒有達到我預期的效果。在看這本書的同時,我還在看一些很枯燥的書,那真真是拿著書本就能睡覺,不過這本書的6個字讓我堅持把那邊枯燥的書看完了——為什么?做什么?
?正如我最開始講的,這本書應該在10天前就畫好的書本,我現(xiàn)在才開始畫,其實看完有些時間了,這個時候再來話的時候,就會發(fā)現(xiàn),你不得不再看一遍重要內容,增加了學習負擔,也是消耗了多余的時間,更重要的是,整理的還不好!所以這本書教給我最最重要的道理就是——及時做讀書筆記!就像我們需要及時復習一樣,一樣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