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今夢到回家,仍然是在老家的老房子里,每次都是,也許在我的潛意識里,只有那里才是我真正意義上的家,別的都不是。
老房子沒有什么特別的,首先就是夠老。只有前面的墻是磚砌的,側面和后面的墻下半部分是石頭砌成的,上面大部分都是泥巴墻了。據說是我出生的第二年蓋的——在那時候,我家的房子已經是村里數一數二的好房子了,當時爸爸媽媽為了蓋這個房子也很是吃了一些苦,——到現在已經三十多年了。老房子不但老,而且小。只有小小的三間,一進門就是廚房,門左右兩邊各有一個大灶臺,走過灶臺就是兩間帶著火炕的正房,那火炕占據了半個房間,從這頭延伸到那頭,房間有多長,炕就有多長。東屋是臥室兼起居室兼客廳,西屋是客房兼雜物間,中間的屋子就是廚房,我們叫外屋,廁所是在房子外面另建的。現在即使在農村,這樣的房子已經很少見了,家家戶戶都是亮堂堂的大磚房,格局也是五花八門,不過大部分一進門就是客廳,不再一眼就看到烏漆麻黑的廚房,家家戶戶都裝了太陽能熱水器,除非家里有老人喜歡睡火炕的還會有一個房間有火炕,年輕人也都睡床了。
我家的老房子,后來也拆了西屋的灶臺和火炕,放上了一張單人床,夏天的時候我就自己睡在西屋,把我喜歡的書和其他的小東西都放在床底下,心里有一種莫名其妙的歡喜——之前一直都是一家人一起睡在東屋的大炕上的。
大學畢業以后,爸爸媽媽看上了村里另一處房子,就把老房子賣了換了另外的房子。那時候房基地還可以買賣,買主也是看上了房基地,買了以后根本也沒有住,于是老房子也就漸漸荒廢了。
剛開始換房子的頭兩年,每次回家我還是會不自覺的走到老房子那里,等到看到大門上斑駁的大鐵鎖,才意識到,那已經不是我的家了。
可是我總是忘不了。夏日的午后,在陰涼的屋檐下鋪上一塊大板子做床板,然后鋪上褥子、墊子,躺在那上面看著藍天上的白云悠悠然的飄過;拿一塊大被單爬到大門樓上系到門口的兩棵大樹上遮陽,把小石子、骨頭節、小皮球都拿上去,在大門樓上平整光滑的水泥面抓石子,抓骨頭節;放著好好的大屋不睡,把柴火小屋里的柴火鋪平整,鋪上墊子當自己的小窩;還有帶著弟弟從大門樓往院子里的稻草堆上跳;還有不走大門爬上圍墻跳到院子里,不走屋門從窗戶跳進跳出;還有還有……
也許是在老房子住的太久了,潛意識里那才是我的家。雖然老家現在的房子也住了有十多年,總是不如老房子想起來親切。
后來,我和弟弟都在外地成了家,每次回老家都要去老房子那里看看,它就像一個垂暮之年的老人,沉默的矗立在那里,一年比一年的蒼老,一年比一年的荒涼。再后來,有了孩子,父母也從老家搬過來,幫我們帶孩子,連回老家的機會都少了,偶爾有幾次匆忙的回去,也是在親戚家小住即走,老房子連看也沒顧上去看了。
老房子,承載了我童年少年所有美好回憶,給我無盡的安心和呵護的老房子,終于和我越來越遠,遠到只能在夢里出現了。
而我,也終于沒有可以回去的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