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聊到課程設計的基本模型,ADDIE。
ADDIE之于課程設計,就像設計思維之于產品,敏捷之于項目管理一樣,是課程設計領域中最主流的設計方法。它包括了五個步驟:分析(Analysis)、設計(Design)、發展(Develop)、執行(Implement)到評估(Evaluate)。
第一個步驟:分析(Analysis)
上課的對象是誰,上課的內容是什么,上課的平臺是什么等等,可以看成是規劃期。
你需要面對的問題包括:
在網絡課程中,學員畫像在初期是很不明朗的,如果無法確定課程的對象,在推廣過程中就會造成課程與學員期待不匹配,從而招生困難的現象;
作為教師,對所教授內容的理解深度和涉獵廣度是否足夠,會不會被學員問倒,是否有足夠的外腦儲備等等;
授課形式上,音頻還是視頻?是否使用PPT?是否需要學員互動?是否需要助教?
第二個步驟:設計(Design)
在這個部分,需要完成課程大綱和課程體系的規劃,明確課程中學員的收獲點,明確學習時間的分步,以及整個課程的課程目標,這是整個課程設計過程的立項期。
這個步驟的主要問題是:
我的課程知識點如何安排,是否需要學員提前預習一些知識,或者具備一些能力?
學員學完課程之后,會有怎樣的收獲,對于順利完成課程的同學,是否有后續的成長平臺或者進階課程?
學員的學習成果能否得到具體的體現,比如具體的作品或者技能的掌握,可以在日常生活或者工作中展示出來?
第三個步驟:發展(Develop)
發展的主要任務是完善課程內容,很多教師往往只有這一個步驟,即設計教學環節和配套內容,卻忽略了前后的工作,導致花費了很多時間,卻沒有得到實際好評和成績。
在網課競爭越來越激烈的現在,課程內容已經成為了標準配置,真正決定一門課程能否殺出重圍的,反而是前期的分析設計,以及后期的執行評估。
第四個步驟:執行(Implement)
執行包括完成課件及視頻錄制,課程中的互動環節和隨機控場等等。這一步的結果由心力和能力共同決定。一方面,執行需要做很多細碎的功夫,慢慢磨,不愿意花時間打磨,就會有“不舒服”的地方,而細節是課程體驗感的關鍵點;另一方面,時間和精力花到了,還需要具備相應的能力,制作課件的能力,洞察學員卡點的能力,課程班級群運營能力等等。
在這個步驟中,你需要:
完善課程的流程,包括具體的細節,學員初次進入教室環境如何幫助他們融入、有趣有用的破冰、聽課方式、答疑方式、作業提交形式及方式等等;
完善課程的內容,比如PPT及教材,課程中會用到的案例素材等等;
對于在線課程來說,尤其重要的部分還包括課程文案的撰寫。
第五個步驟:評估(Evaluate)
比較完善的課程設計,評估的形式應為內測。測試者走一遍全部的課堂流程,關注是否流暢,以及每個環節中的參與意愿,遇到卡點及時調整。
評估中經常會遇到的問題有:
不知道應該如何做以及下一步該如何行動,意味著流程不夠清晰,需要增加引導;
沒有參與意愿或者覺得沒意思,意味著不夠有吸引力或者利益點不到位,需要增加說明或者優化目標設計;
感覺沒有收獲,或者沒有達到課程預期,意味著內容設置和大綱設置不夠匹配,或者內容本身的問題,需要進一步調整內容。
總之,要打造出一門優質的課程,遠遠不止準備一個PPT,準備一份演講稿那么簡單,是一個系統項目,需要關注到學習過程的三個關鍵要素學員、教師和內容及其聯系,并很好的連接這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