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決策:如何在極速時代掌握慢思考的力量》的作者弗蘭克·帕特諾伊指出:在這個快速變化的時代,延遲,能讓我們做出更好的決策。
1.延遲決策
如果時間允許,為了提高正確性,可以適當延遲決策。
我有一個同事,每次去超市購物時,遇到她喜歡的東西,會忍不住購買一些。但是,等到要付款的時候,她會把多買的東西放掉,只留目標清單里的東西。我只能翻翻白眼,就知道她只是過把手癮而已。反之,我的購物車里則塞了不少看到就沖動買下的東西。
直到現在,我才終于明白為何她總是到最后才把想要買的東西還給收銀員,原來是采用了延遲決策。
當看到喜歡的東西時,誰都會忍不住擁有它,但是這會增加額外的花銷,你也可能吃不了那么多或用不了那么多,這時可以放慢思考、延遲決策。先把它放到購物車里,就好像你已經擁有了它一樣,完成了一個儀式感。等到逛完了超市出來付款時,你反而覺得也不是非要不可,這時理智戰勝情感,做出了最正確的判斷,放下。
在有效的時間內進行拖延,可以增加決策的的正確性,關鍵在于沒有額外增加太大的損失的條件下。又比如特別生氣的時候不要做任何決定,要拖延,等到真正冷靜下來再做決定。
延遲多長時間才合適呢?這取決于你要做的事情是看重時間還是成本。如果是考試,那肯定是越早下定論越好,這樣才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去思考其他的問題,不能吊死在一棵樹上。
如果時間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比如限量促銷,那肯定是決策越快越好。
2.有效道歉
當我們搭公車不小心踩到別人,走路不小心撞到別人時,及時說一聲“對不起”,能起到很好的效果。
但是,若你做了傷害到別人情感或損傷利益的事情,直接來一聲:“對不起!”就完事了嗎?不,這時這樣的溝通不是最有效的,人家只會認為你在客套或敷衍了事,特別是比較讓人火大的事情,不是你一聲“對不起”就能解決得了的。那該怎么辦呢?
比如我搭班車放行李時不小心把一個女孩子的小皮箱弄壞了,我先坐到她旁邊,延遲一小會,開始道歉:
001認錯
“對不起啊,我剛剛把你的小皮箱弄壞了。”先道歉,安撫對方并觀察對方的反應程度,她是有些不高興的。然后再做下一步行動。
002解釋
“車上行李太多,我的行李箱又比較沉,所以放上去的時候力度沒控制好,弄壞了你皮箱的一個角。”稍作停頓,解釋,讓對方了解事情的來龍去脈,充分表達不良情緒,做好接受道歉的準備。
003補償
“給你造成困擾我很抱歉,我身上沒帶現金,我用手機給你支付100塊錢話費吧。”女孩氣消,推辭不過,接受了我的補償。
如果沖突不能一次解決,則需要多次道歉,不要連續轟擊,會適得其反,要根據對方的反饋及時調整自己的策略,在下一次道歉前適當延遲時間。
3.策略性拖延
不要談拖延色變,在人人痛恨拖延的時代,適當的拖延是有益的。如何利用拖延辦好事,有3個方法:
001選擇性拖延
事情有輕重緩急之分,重要緊急的事盡快做,但像回復郵件,查看微信這些易耗神分心且不容易剎得住車的事情可以延遲再集中處理。
002利用拖延“本能”
每天寫晨讀感悟是很重要的事情,如果我一上班就想著先寫完再做事的話,拖到下班我都還沒寫完,因為時間越充足,越拖延。
如果我把它放在首位,但我先把工作安排好,空隙時間穿插讀書、練字,等等,最后才留1個鐘來寫晨讀,時間不多,我只能靜下心來構思了。
003來份“欺騙餐”
寫文章的時候,經常是沒有靈感的,但是光想又想不出來,更不用說寫出來了,所以遲遲未動筆。這時我就開始欺騙大腦:先寫一個句子吧,寫完就不寫了。大腦瞬間覺得輕松多了,也愿意執行。結果寫了第一個句子,就開始想下一個句子,怎么補充才讓它更完善,于是慢慢地,200字就憋出來了。
弗蘭克·帕特諾伊認為:拖延是生活的常態,只要拖延得恰到好處。我們要學會利用拖延,讓拖延成為提高辦事效率的好助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