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午后,看到攤開在枕邊的這本書卻沒有翻開的印象,拿起來才想起前幾天侄女曾賴在房間里看書。在2016年這個高溫肆虐的夏日里,我重游R·L·斯坦的幻想世界,滿頭大汗。
斷斷續續的看完這18萬字的小說,想起當初毫不猶豫的買下一整套書的心情——真的很不錯。
R·L·斯坦相比于斯蒂芬金的最大缺點就在于他細節上的描述實在是太薄弱了,而他的強項在于幻想的點子上,是斯蒂芬·金無法比擬的。有意思的是斯蒂芬·金的優點使之寫出了一堆厚厚的暢銷小說,而專注于點子的R·L·斯坦卻只能將將寫出簡化的被稱之為兒童文學的系列作品。前者被稱之為大師,后者的世界銷量有幾億冊,卻仍舊是個兒童暢銷作家。
如果你翻開這本書,只需花一個小時的時間就能看完一個有頭有尾的創意十足的故事。
《千萬別睡覺》這個故事其實是一個簡化版的時空驚悚小說,中心主題就是用爛的很久的平行時空。主流的平行時空的科幻小說里,為了讀者的代入感,主角是不變的——各時空中的角色或有身份、收入等的變化,親人朋友和愛侶同伴或有變化,但主角本身其實是沒有變化的。主角的身體素質、性格等都有所不同,但是讀者能一眼看出主角的平行時空的分身。這種設定也是塑造角色的基本方式,讀者能夠簡單明朗的分別角色。也因此描述的重點從角色身上轉移到了時空背景上,這是一種簡單的寫法。
在R·L·斯坦的這個故事里,他使用了第一人稱視覺,讀者的代入感已經很強烈。細節描述本身就是他的弱項,所以故事的重點回到了角色上。平行時空回到了角色本身,于是就有了一個獨特的平行時空觀念——主角“我”(馬特)在各個時空中不但年齡不一樣,父母也可能不同,甚至不是人類,可以是怪物,可以是松鼠或是昆蟲~靈魂是同一個,身份則千差萬別。因為是第一人稱講述,所以這隱藏的觀念難以被注意。這個觀念卻是反常識的,我們的另一個時空不是因為我們的選擇或是其他原因,我們是必然存在的,但不是以自身觀察到的存在方式存在。
這第一個故事蘊含著強大的宿命感,唯一的缺點或許就是斯坦本身的弱項導致了背景的模糊,以至于如同一個兒童木偶劇——城市和家庭都有種紙質背景感,除了“我”因為有心理和動作描述顯得真實一些,其他人都模糊的像是假人。這缺點在反派“現世特警”上尤為明顯,簡直就是硬傷。
《千萬別睡著》還是一個簡化版的時空驚悚劇,《爬蟲召集令》則可算一個恐怖的寓言故事。
在這個故事里R·L·斯坦花了大段的篇幅來塑造一個被欺凌、被忽略的主角瑞奇,一個膽小、笨手笨腳的小孩,要來拯救世界。這是一個典型的結局反轉的故事,讀者期待英勇高尚的主角能夠拯救即將被破碎的舊時代,但是R·L·斯坦卻寫了一個恐怖的結局,而當我讀到結局后不由自主的翻過最后一頁,卻沒有看到作者留下的希望,才明白R·L·斯坦寫了一個真正的黑暗故事。
為這個黑暗無比、絕望覆蓋的結局埋下的伏筆是那么明顯,卻由于一個笨小孩的純真掩蓋了。
僅僅是一本書的兩個故事,18萬字,擁有完整的故事骨架,合理的高潮安排,顯示了R·L·斯坦的功力。其實光是這兩個故事的基本框架,完全可以把每一章都擴充上萬字。18萬字完全可以擴充到五50萬字,而且對于細節的補充可以使故事更加的豐滿和可信。可這對于R·L·斯坦來說似乎是強人所難了,畢竟靠著這些骨架他就成了衣食無憂的作家,實在沒有動力為此準備無數的資料來補充細節。
他的小說適合小孩,也適合大人,要知道,只需要花一點點時間,就能看到一個創意十足的點子,實在是很值了。
R·L·斯坦和香港的倪匡是相類似的作家,他們勝在一個個天馬行空的創意,能讓人驚嘆這個世界有這么多的可能性,但也敗在了時效性。他們的點子處在所處時代人類幻想的前端,但過了這個時代,當這些幻想的點子變得陳舊,他們不可能像凡爾納小說一樣,還有現實情感來支撐,引起另一個時代的讀者共鳴,最后只能是過時的消遣。
不過R·L·斯坦扎根于科學昌明的美國,他的幻想至少在2016年還不會顯得乏味可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