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常常會聽到這么一句話,我是為了你好。
不知道別人的生活中會不會常常聽到這句話,我的生活中,經常會聽到這句話。
當我們跟父母意見相左的時候,他們希望我按照他們的思路來,就會搬出來這句話,我是為了你好,我還能害你不成?
當我想們選擇自己喜歡的工作,而他們認為沒有前途或者認為不夠穩定的時候,依舊是這句話,我是為了你好。
或許有的人不止與父母的相處中能聽到這句話,在與自己的另一半相處的時候,也常常聽到。
“你不能干這件事,我都是為了你好!”
我承認這句,我是為了你好,包含了很多的關心,很多的愛護,但我更知道,這句我是為了你好,包含了極強的控制欲。
父母希望把子女打造成為自己想象中的,心目家的孩子,或者是傳說中的別人家的孩子。
愛人希望把另一半打造成為自己心目中的伴侶。
所以他們試圖干涉別人的選擇,改變別人的生活,希望別人按照自己的意愿活著,卻還不愿意承認自己的這種控制欲,所以會用情感來束縛。堅定的認為自己不是為了自己的私欲,自己做的是正確的。
如果對方不想按照他們的選擇來,那就是不可饒恕的。你看,我又沒有私心,我掏心掏肺的為你著想,為了你更好,你卻不知好歹。我做這些又不是為了我自己。
可是,你又不是我,你怎么知道那就是對我最好的呢?
你怎么知道那就是我最好的選擇呢?
我不否認父母比我們見識的多,經歷的多,但是,他們能替我們做選擇,但能替我們過完余生嗎?
誰來為這些選擇負責?還不是自己,那為什么不能按照自己的選擇走呢?
他們在他們認為正確的范圍內,想要替我們做出選擇,可他們卻不知道這到底是不是我們想要的?
我記得曾近看到過一段話,讓我深有感觸:
如果說“已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一個文明人的起碼品德,它反對的是對他人的故意傷害,主張自己活也讓別人活,那么,“己所欲,勿施于人”便是一個文明人的高級修養,它尊重的是他人的獨立人格和精神自由,進而提倡自己按自己的方式活,也讓別人按別人的方式活。
自己想要的,并不一定是別人想要的。父母想要的那條安穩的路,不一定就是子女想要走的。學會尊重別人的選擇,學會接納別人的不一樣。沒有那么多的對與錯,也沒有那么多的好與不好。
而不要用一種近乎霸權的情感綁架,來強迫別人的選擇。這是對別人的尊重與理解。
“我是為了你好”,今天你對別人說了嗎?
2015.11.13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