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 1 個人作業
【一】.一次刻意訓練的感受:
第一次用覺察表分析與爸媽的爭吵,寫得非常慢,梳理了幾次爭吵的過程,總結分析了原因,我的做法,寫出了親密關系處理的3個層次:
1.解決小我情緒
2.分析對話意圖,引導積極的互動
3.改變相處模式
深深感受到寫作可以訓練思維深度,認識可
以指導實踐。
【二】.四次表格
【三】.四次作業鏈接
【四】.學習綜合感受
【信念】堅信事物就是這個樣子
一萬小時天才理論告訴我們,正確方法+持
續投入時間+刻苦訓練=高水平
換言之,任何看似困難的知識、能力都是有
章可循,可以后天培養的。
互聯網教育給普通人帶來了許多新的可能性:
曾經我們認為只有少數人會的音樂、舞蹈、
鋼琴、瑜伽進入尋常百姓家。
曾經我們認為是天賦的管理、組織、演講、
領導力也在更多的培訓中普及。
每個人一年都擁有8760小時,所以每個人都
有巨大的學習潛力。
關鍵是我們要足夠專注,足夠努力。
我相信,通過勤奮的學習、工作,我可以一
步步實現目標,不斷靠近理想。
可是,為什么要那么辛苦地束縛自己?停留
在原地舒適地生活不也挺好?
因為每個人都要承擔責任。在一個需要終身
學習的時代,不勤奮就會相對落后
壓力產生動力
【責任】別人無法替代,我必須去做的,份
內的事
作為一個大學生,一個青年人,一個女兒,
一個社會公民,有許多事情應該由我來做
【1】.對自己的責任:過去的我努力考上大
學,滿懷期待,未來的我要在自身能力的基
礎上選擇職業和人生伴侶,因此現在的我應
當努力積累自身價值。
【2】.對父母的責任:處理好自己的事,完成
從大學到社會的過渡,少讓爸媽操心
回報父母需要自身實力
【3】.對社會的責任:培養一個大學生需要耗
費許多人力物力財力,我有義務成為一個有
益于社會的人。
我一直相信【自律給我自由】。既然每個人
注定要承擔責任,要工作,要家庭,那么就
讓我主動、提前接受這些必須去做的事,專
心做好。
享受付出,享受實現小目標帶來的成就感,
促進持續努力,讓人生進入良性循環。
不害怕,不逃避,壓力也是動力。
【總結】遠處有夢想和使命感,近處有壓力
和責任。
我愿意選擇勤奮,選擇看起來更辛苦的一條
路。
雖然路很漫長,每一次努力也不那么輕松,
可是未來的某一天一定會看到自己已經走出
很遠。
用青春與汗水,譜一曲奮斗者之歌!
尋天地之大美,讓此生不枉然!
【五】.對俱樂部的建議
朝夕日歷的平臺對接有一些不順。再接再厲
PART 2 團隊作業
【一】閱讀10個伙伴結營作業并寫下感受
【二】疑難點討論感受
【三】讀組內成員自我覺察表,并寫出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