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工作還是生活中,我們都需要做決定,我們都需要做決定。來自《鸚鵡螺》的雜志,名叫《別讓結果論影響你的決定》的文章記錄了對傳奇女撲克牌手安妮.杜克的采訪。作為一名很少見的女撲克牌手,杜克不僅收入很高,還是一位心理學博士。杜克分享了她從打牌中總結出的決策方法論。
杜克舉例說,假設有人要和你玩一個游戲,猜硬幣的正反面,你猜對了給你兩美元,錯了你給對方一美元,你玩不玩?只要硬幣沒做過手腳,一般人肯定玩,因為拋硬幣正反面的概率各是50%,收益是高于損失的。但如果你猜了十次都輸了,那你會不會覺得一開始的決定是個糟糕的決定呢?很多人覺得會,甚至會后悔。這種情況,就是把最終的結果和一開始的判斷聯系得過于緊密,用結果反推判斷。這其實是不對的。因為你的收益是大于損失的,所以要玩這個游戲的決定是正確的,用很小樣的樣本來質疑當初的決定,是一個非常典型的思維陷阱。
想想現實生活,比這個游戲要復雜的多,我們總想因果,想著能識別出一種模式,抗拒不確定性,來幫助自己做決策,以此達到對生活及周遭一切的掌控感,在一定程度上,這種模式確實可以幫到我們,但它的局限也是很明顯的,它讓我們只關注結果,忽略了過程,更否定了做決定時候正確的思維路徑。
作者最后提到:想要擺脫結果論的支配,建議要多做練習,學會把決定和結果分開,出現了壞結果,不要苛責自己,有好結果,也別感到太驕傲。
拿這樣的思維去考慮我現在糾結的辭職還是不辭職決定上,似乎答案很明顯,我考慮的重點不應該放在無法考量的信息上,沒有辭職我掌握的信息必定是不全面的,我只能根據當下的信息作出最好的選擇。專注考量決定的正確性,關注整個過程。
即便結果不是太好,我也不應該拿小樣本的結果去苛責當時做的決定,這樣想,我覺得輕松很多,人一生中要做無數個決策,辭職只是其中一項,做了辭職的決策也不會是最終的結果,它只是開啟了一個新的開始,路要怎么走,還有無數個決策在等著自己,愿我由心而向,專注過程,認真走好每一步。
sure?W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