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載】天地玄黃宇宙洪——千字文略講 5、生長收藏

寒來暑往,秋收冬藏

如果說前文著重介紹的是天地日月這些空間屬性的東西,那么由此《千字文》則開始介紹時間的觀念。

寒來暑往,秋收冬藏其實很好理解,就是冬夏的交替,四季的變換。但里頭隱藏著一套中國傳統的宇宙人生觀,需要解釋一下。

我們知道四季會循環交替。現代科學看四季變化,是因為地球繞太陽公轉的軌跡是一個橢圓形,有遠有近。而遠近的不同,造成了吸收能量的不同,從而導致四季產生。

古代科學,則從另一個角度觀察四季的變化。前文解釋過陰陽的概念,陰是積累狀態,陽是放射狀態。春夏秋冬四季,古人叫春生、夏長、秋收、冬藏,是陰陽變化過程的擴充。

這個過程,在《黃帝內經.四氣調神大論》中有詳細描述:

春三月,此謂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夜臥早起,廣步于庭,被發緩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殺,予而勿奪,賞而勿罰,此春氣之應,養生之道也。逆之則傷肝,夏為寒變,奉長者少。

春天的三個月,叫做發陳。陳,指的是冬天積累的,收攝的狀態。發,則是將積累的東西,積累的能量生發出來。這個時候,天地煥發生機,萬物欣欣向榮。有一首著名的日本俳句說:“我庭小草復萌發,無限天地行將綠。”描述的就是春天萬物復蘇的景象。

為了順應這個生發的狀態,應該晚睡早起,舒展肢體,使情志宣發開來。廣步于庭,被發緩形就是舒展肢體,宣發情志的具體操作。除此之外,娛樂,飲食等也可適當做出改變。我們應該保持生發狀態而不是收斂,給予而不是掠奪,獎賞而不是懲罰。如果違反了春天生發的狀態,則會傷肝,夏天出現虛寒的病變。

夏三月,此為蕃秀。天地氣交,萬物華實,夜臥早起,無厭于日,使志無怒,使華英成秀,使氣得泄,若所愛在外,此夏氣之應,養長之道也。逆之則傷心,秋為痎瘧,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春三月開始生發,到了夏三月,則生發到了極致。蕃秀,指的就是生發到極致后萬物繁榮秀美的狀態。在這三個月,為了順應生發的狀態,同樣應該晚睡早起,少煩惱,少生氣,更不要厭惡炎熱的天氣。這時候情緒可以活躍外放,使陽氣得以宣散。如果夏天陽氣沒能充分釋放,則會傷心,秋冬產生疾病。

秋三月,此謂容平。天氣以急,地氣以明,早臥早起,與雞俱興,使志安寧,以緩秋刑,收斂神氣,使秋氣平,無外其志,使肺氣清,此秋氣之應,養收之道也。逆之則傷肺,冬為飧泄,奉藏者少。

到了秋天,則從生發狀態,轉入收斂狀態。這個時候,天高氣爽,萬物成熟。物壯則老,萬物成熟后轉入收斂狀態,有人看到會產生悲哀情緒。如《長歌行》說:“常恐秋節至,焜黃華葉衰。”

但劉禹錫一反常態,不同意自古的悲秋情緒,說:“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晴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碧霄。”

秋天人也要效仿天地的收斂狀態,早睡早起,使神志安寧,從而減少秋天肅殺之氣對人體的傷害。和夏天若所愛在外的釋放狀態不同,秋天要無外其志,不要讓情緒過分外露,以此養肺。違逆秋季收斂的狀態則會傷肺,冬季產生疾病。

冬三月,此謂閉藏,水冰地坼,無擾乎陽,早臥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溫,無泄皮膚,使氣亟奪,此冬氣之應,養藏之道也。逆之則傷腎,春為痿厥,奉生者少。

?冬三月,則收斂到極致,轉入閉藏狀態。自然界冰天雪地,陽氣深深內藏。人也應該順應這種狀態,不要讓陽氣外泄。所以冬天可以早睡晚起,等到天亮再活動。這時不止要無外其志,應該更進一步使志若伏若匿,把神志深藏起來,默默長養,以待春天生發。違逆冬季收藏的狀態則會傷腎,春天產生痿厥。

往期回顧:

【連載】天地玄黃宇宙洪——千字文略講 1、入門且一笑,故紙捧予君

【連載】天地玄黃宇宙洪——千字文略講 2、若能了達陰陽理,天地都來一掌中

【連載】天地玄黃宇宙洪——千字文略講 3、風月無古今

【連載】天地玄黃宇宙洪——千字文略講 4、日月星辰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如果需要原文檔(因文體限制,部分表格無法呈現)請聯系QQ1769090563 本文由中醫仲景協會整理收集 《內經選...
    陶墨閱讀 34,818評論 0 33
  • 我覺得最動人和最好的誓言 就是我會努力 萬一我可以一輩子都對你好 萬一到了80歲的時候 你身邊那個人還是我 那就太...
    哀慕熙榮閱讀 226評論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