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覺得抱怨是一種天性,一種發泄的方式,不讓抱怨有些不人道。而且女人的友誼,通常都是從八卦或抱怨開始的。一個寢室6個妹子,AB看C不順眼,馬上就能通過抱怨同仇敵愾,迅速建立起塑料友誼。當然,一個寢室6個人有6個微信群這種高段位不在討論之列,這樣的妹子我建議你們穿越宮斗。
我們這些護士平時聚在一起閑聊,大部分時間也是在抱怨:醫生開的什么狗屁治療方案,新來的藥劑師怎么管這么多,XX床病人神煩怎么還不出院…… 還好澳洲比較注重個人隱私,大家不怎么去八卦張家長李家短。
工作時候的抱怨,當然是發泄,也是促進內部團結的一個重要方式。然而有的時候,不合時宜的抱怨,真的很惹人煩。
護工大媽B在我們科干了7年多,在我們醫院也有十幾年了,人老資歷厚,已然成為本科室一霸。身為護工完全不聽護士指揮,反倒各種指揮別人,連理療師、社工的事兒也要插一腳。
B非常喜歡抱怨,主要有兩方面。
一個就是“你們這些年輕人不行”。新來的學生護工看不順眼,嫌人家干活慢,又說人家偷懶,反正最后總結下來就是“還是我最勤快最能干”。當然,我們有時候也會抱怨這個,但是我們也會理解人家是新來的,還不熟悉,給點時間慢慢上手就好。
另一個就是“現在的活越來越累了”,這個倒是我們全體人的共鳴。但是B會完全無視別人的辛苦勞累,把功勞苦勞全往自己身上攔。說白了就是圣母白蓮花那一套,踩低別人捧高自己。
一開始B大媽抱怨我們還會聽,大家一起同仇敵愾,所謂“同理心”嘛。可是日子久了越來越多人就受不了了,我們也累,抱怨一兩句就算了,總是唧唧歪歪地散發負能量是想惡心誰?再者,總是踩別人捧自己,甚至說什么“你們這些護士累什么還是我最辛苦”,這就得罪了一大幫人,當然也包括我。
現在只要B一張嘴,本來聚在一起聊天的眾人里會有很多借故逃走,剩下幾個不好意思做的太難看,但是也只是哼哼哈哈地應和一下。等B大媽一走,她又會成為別人抱怨的對象。
所以現在我都是躲著B大媽,只要她一張口開始抱怨,我心里就狂刷彈幕:
那我這樣算不算是抱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