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些年里,我很少有機會做出什么選擇,準確地講,我一直在隨波逐流,而且,實際上我只能隨波逐流。在自己的能力不夠的情況下,在自己依然非常渺小的情況下,生活不會給你什么機會讓你選擇,你要做的只有一件事兒:生活給你什么你就用好什么,這已經是很堅強的態度了]。
這是個好的年代,感謝它。
35歲之前我是白活的,就算有了一點點學習的想法,這種萌芽也找不到生長的土壤。幸好互聯網到來了,網絡時代讓知識變得唾手可得,甚至于到了面對大量撲面而來的文字時,你要有能力分辨知識和信息的區別到底在哪里的地步——幸好現在我具備了這種能力。
我所理解的知識——就是讓自己的操作系統變得越來越清晰,知道什么是正確且難受,能夠讓自己改變的那些東西,當然,余下的就是所謂的信息了。你對冷戰時代蘇聯在的某個地方部署了核導彈基地,對于美國的沖擊是什么分析得頭頭是道——除非你是軍事戰略分析家,我不知道作為普通的你知道了這些會帶來什么(當你有能力把這些東西形成文字輸出之后變現另當別論)——而當掌握了Python語言,卻會對你有實實在在的幫助和改變。
你看,生活為你帶來了什么你就用什么。腦子里有清晰的概念是多么的重要呀。
最后:
衡量一個人是否真的活著的根本方法,就是看他是否有意愿有能力做出主動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