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要說狗肉最出名的地方,沛縣只是其中之一,但要說中國吃狗肉最有歷史的地方,那必是沛縣無疑了。
小時候,坐在自行車后座上跟著老爹去趕集,沛縣的集市上大多都有狗肉鋪,招牌上四個大字__黿汁狗肉。那個“黿”字不認(rèn)得,回家問老爹,老爹說是大烏龜?shù)囊馑?,順便給我講了個故事。
話說當(dāng)年漢高祖劉邦起義之前,還是沛縣街頭的一個小混混,整日無事可做,就只四處混吃騙喝。劉邦有個朋友叫樊噲,是街上賣狗肉的,跟劉邦的住處隔了一條泗水河,劉邦沒少了去樊噲那白吃白喝,搞得樊噲煩心得很。
一開始還好,等過了幾年劉邦當(dāng)了泗水亭亭長,更是死皮賴臉,變本加厲。
樊噲實在是受不了了,就開始想辦法。劉邦過河吃狗肉,有個小船,樊噲就等天黑沒人的時候,把劉邦的小船給搗鼓沉了,劉邦第二天起來到河邊一看船沒了,這咋去吃狗肉啊,正在那惆悵。
可畢竟是頭頂祥云的真命天子,心念一動,這泗水河里竟浮出一個不知年歲的老黿,昂首看了一眼劉邦,各自心有靈犀,竟載著劉邦過了河。到了狗肉鋪,樊噲傻了,這算怎么回事啊,硬了頭皮端出狗肉,第二天便去那河邊,一看才知道,哦,原來是個老王八,得這次樊噲一狠心,花了一番心思把老黿殺了,又覺得肉扔了可惜,就拿回家跟狗肉一起燉。
說來奇怪,這狗肉跟王八湯一起燉出來,不僅去了狗肉的土腥氣,還多了幾分鮮香,第二天拿出去賣,顧客都是贊不絕口,自此以后,樊噲燉狗肉就都是用黿魚湯了。
故事還沒結(jié)束,劉邦之后知道了老黿是被樊噲禍害了,就找了個機會把樊噲切狗肉的刀給扔進(jìn)了河里,得,沒了刀,樊噲賣狗肉的時候只能用手撕,不過這狗肉用手撕開來吃,倒是更好下口了。
直到今天,沛縣所有的狗肉鋪,都沒有用刀切著賣的,全是手撕。
故事真假已經(jīng)難以得知,但沛縣街頭的狗肉店名,要么說樊噲狗肉,要么說黿汁狗肉,且都是撕開賣,這是真的。
沛縣人吃狗肉都是熟食買回來,撕好了放盤子里,邊上放上十幾顆花椒,花椒和狗肉一起嚼,更香。
狗肉鋪旁邊往往有賣“缸貼子”的,類似于新疆的馕,面餅拉成長方形,貼在大鐵桶的壁上烤,鐵桶里燒炭,趁熱拿出來,外焦里嫩,用毛巾趁熱包著回家,把狗肉夾到里面,是最好吃的肉夾饃。
狗肉之爭前兩年挺火的,但沛縣的大席上,從沒少了狗肉,在本地人眼里,吃狗肉,是天經(jīng)地義的事情。
沛縣比不得江南,幾千年都沒出過一個狀元,這幾年搞文化建設(shè),搞來搞去無外乎一個劉邦,還搞了一個一年一度的“劉邦文化藝術(shù)節(jié)”,想想就好笑,當(dāng)年沛縣街上的街痞子,劉邦有啥文化了?
徐州也是,打出個宣傳詞,“一代龍飛地,千古帝王鄉(xiāng)”。
好像沛縣乃至整個徐州的歷史都只有劉邦項羽了,老乾隆到徐州來丟下八個字“窮山惡水,潑婦刁民”,想來似乎有那么些道理。
記得初中那會兒,一位中國前農(nóng)業(yè)部部長來母校建了個獎學(xué)金,在操場上搭了個大臺子,老先生說了很久,似乎有些累了,頓了頓,說了句,“試問一代龍飛地,何時再現(xiàn)新帝王?靠大家了,靠大家了。”
不管何時再現(xiàn)新帝王,他都是吃過狗肉的吧。唉。
編輯于 2017-11-06
著作權(quán)歸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