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害,分別對應了三個人——1號通緝犯林祿和,2號通緝犯香港仔,3號通緝犯陳桂林,他們?nèi)齻€人又分別對應了佛教里的貪(為財枉顧人命、愚弄眾生)、嗔(嗜殺成性)、癡(輕信他人、一心求名)。
陳桂林作為本篇的主角,一出場就是為了“名揚天下”而殺人,只要能夠出名,可以不惜一切代價,決定殺死1號通緝犯和2號通緝犯也是出于讓自己出名的目的。
殺死香港仔,初心是為了成名,卻將無辜的小美救出了魔掌,重獲了自由。此時的陳桂林只是把小美當做一個陌生的女孩,他還不明白,他的這次舉動,卻溫暖了小美一生。
林祿和貪財,利用人們的求生欲、對疾病的恐懼,從而控制人的思想,以達到斂財?shù)哪康?。錯以為自己將死的陳桂林,在死亡面前,也輕信了假扮尊者的林祿和。機緣巧合下,他發(fā)現(xiàn)了真相,影片到這里開始了主題的升華——唱著世間最純潔的圣歌,做著最骯臟丑惡的事。故事中最諷刺的一幕就是孩子的母親自殺,所謂的靈修者們卻在孩子母親的鮮血還未冷卻的情況下唱著圣潔的歌曲。
此時的陳桂林,每開的一槍打死的人,都不是為了復仇而是救贖,救贖那些還沒有泯滅良知的人,也救贖那些可能誤入歧途的人。解救他人的過程,他也救贖了自己。
林祿和假扮尊者時,有說道,人生的苦皆來自貪、嗔、癡,人想脫離苦海,就要戒掉這三害,人生最大的意義就是沒有意義。林祿和和香港仔都沒有做到,而陳桂林最終得到了開悟。
因為佑佑媽媽人之將死其言也善的良心發(fā)作,為陳桂林編織了一個謊言,讓其去自首,沒想到卻讓他開始了“除害”之路,但是最后判處死刑的那一刻,他是滿足的,是快樂的,他放棄了對名利的執(zhí)著,而得到了心靈的凈化。從為揚名而殺人到為了救人而殺人,他本無意義的生命賦予了真正的意義——人除了物質(zhì)的追求,也需要社會價值。
什么是善什么又是惡?對于被殺死的香港仔和林祿和,陳桂林無疑是惡的,但是對于那些因為他們造惡而備受煎熬的人們,無疑又是善的。
法律只能定義一個人行為的是否具備合法性,卻無法判定一個人在道德上善惡,一個人的社會價值不由金錢地位而決定,僅在于他行為背后所造福的是什么?;钪年惞鹆质巧钤诤诎抵械摹袄鲜蟆保懒说年惞鹆质顷柟庀碌摹疤焓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