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熱映電影,看了《第二十條》,放過了《飛馳人生2》《熱辣滾燙》,臺灣拍的《周處除三害》一定不能放過了。據悉,今天的票房已突破5億。
這部片子劇情借助了“周處除三害”的歷史典故,在臺灣現實生活中又有真實的人物原型,演員演繹得也非常好,對生活的體驗足夠厚重。
男主陳桂林是重大槍擊案犯、臺灣第3號通緝犯,得知自己患了肺癌,最多還能活2-3個月,他突然不甘心就這樣像老鼠一樣東躲西藏,最后悄悄死去,決心模仿周處,將第1、2號通緝犯一一擊斃,自己則投案自首,平靜地接受了死刑判決。
說說自己的觀感:
1.人之將死,其言也善。
劇中陳桂林奶奶的醫生張貴卿患了肺癌,反思自己這么多年的行為,一直在幫黑道人物縫傷口,取子彈,在警察面前替他們保密,說到底做的也是助紂為虐的事情。
走到生命的盡頭,她幡然醒悟過來,就撒了一個謊,謊稱是陳桂林患了肺癌,勸他去警局自首,在生命最后的日子里能有尊嚴地活下去。
陳桂林對張醫生的話深信不疑,他同時面臨著雙重打擊,唯一牽掛的奶奶去世,自己身患絕癥,去警察投案時看到通緝令上的內容,開始有模仿“周處除三害”、讓世人記住自己的想法。
所以,人之將死,其言也善,其行也必會異乎尋常。
2.精神“PUA”最可怕。
陳桂林成功清除了第1害后,又找到了第2號通緝犯林祿和。這時候的林祿和偽稱自己已死,還造了一座假墓,搖身一變,成了一個慈眉善目、德高望重“尊者”,每天領著一幫信徒,修禪養生。
陳桂林發現其斂財害人的真面目后,當場擊斃了林祿和。這時候,令人更為恐怖的一幕出現了:面對血淋淋的場面,那幫信徒繼續席地而坐,彈著琴、唱著歌,臉上毫無懼色。
當陳桂林給他們一分鐘時間,讓他們趕快逃生時,只有少數人抱頭鼠竄,多數人還是不為所動,最后一個個飲彈倒下。
這些人長期受到林祿和的精神控制,已變成了空心人,沒了求生的欲望,也失去了常規的思維和判斷力,甚至喪失了母性,其中有一個是孕婦,她還懷著林祿和的孩子。
3.人性是復雜的。
這部影片的人物原型是臺灣的一位叫劉煥榮的殺手,他“一邊殺人,一邊幫人”,被黑道送綽號“神經劉”。他殺的都是黑道人物,又經常拿大筆錢財去做慈善事業,是性格上非常矛盾的一個人。
而影片中的陳桂林斬殺黑道壞人毫不心軟,對被欺壓的弱小人物,如美發師程小美極力伸出援手,對自己的奶奶也非常孝順,給奶奶寄錢寄去大筆贍養費。為了從張醫生的口中獲得香港仔的信息,他假裝綁架了張醫生的孩子,但過程中對孩子又照顧得非常好,一點沒有驚嚇到孩子。
他投案后,如愿以償受到了媒體的關注。臨刑前,小美特意到獄中為他理發,已經接受化療的張醫生趕到獄中探望他,告訴他從未得肺癌的實情,其實陳桂林在入獄體檢中已知道真相。
陳桂林在小美給他刮胡須時,順著眼角流下了兩行清淚,這淚水也許是對人世間的留戀,也許是對美好生活的渴望,也許是對過去30年選擇人生道路的一種悔恨。
寫在最后
周處為害鄉里,殺的是蛟龍、猛虎,尚有悔改的機會,他后來痛改前非,成了一代忠臣,據考證,《世說新語》里有一部分文字就是出自周處之手,流傳至今,為后人記誦。
影片里的陳桂林,一開始選擇的就是一條不歸路,在林祿和的靈修之地,他曾經認為自己是一個“罪人”,通過鞭笞、舍棄身外之物、勞動可以“贖罪”,重新獲得新生,成為再造的“新人”,最終發現這些都是圈套和陷阱。
在他生命的最后階段,因為一個善意的謊言,因為心底最樸素的“仁義”存在,他為自己畫上了濃黑重彩的一筆,完成了對自己的救贖。
當然,影片里的打斗場面和小美被控場面,還是讓人很不適,但陽光下的現實也許比影片更殘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