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講一個故事
一些政治家警察教師,或者明星,他們的職業對自控的要求都很高,或要保持24小時良好的工眾形象,他們自身自控力肌肉肯定很疲憊了,意志力也消耗殆盡,它們的血糖濃度也低。伍茲是以自律聞名的高爾夫運動員,但實際上他是個性癮患者。我們可以說他是血糖低,意志力差嗎?是不是所有的意志力之上都是軟弱引起的?有時候,我們反而會成為成功自控的受害者。
需要思考一下這個過程如何深入了我們的動力,樂觀精神如何允許我們放縱自己,為什么覺得自己品德高尚,反而是通向罪惡的快速通道
當說到孰是孰非時,我們都能毫不費力地作出符合道德標準的選擇,這就是心理學家所謂的道德許可,我們只要讓自己感覺良好,而這就為自己的胡作非為開綠燈。
善惡現象
當你做善事的時候,你會感覺良好,這就意味著你更可能相信自己的沖動而沖動,常常會允許你去做壞事。
只要我們的思想中存在正反兩方好的行為,就總是允許我們做一點壞事。比如說你處理了一個非常重要的項目,就說自己很好,拖延著不去處理,就說自己很壞,那么你很可能因為早上取得了進步,下午就變懶散了。重要的是,這不是血糖含量低或缺乏意志力造成的。“我已經這么好了,應該得到一點獎勵”這種對補償的渴望常常使我們墮落,因為我們很容易認為縱容自己就是對美的最好的獎勵,我們忘記了真正的目標,向誘惑屈服了。*
一個詭異邏輯:許可
嚴格來說,許可的邏輯并沒有邏輯可言,首先,我們根本不會在好行為和壞行為之間建立聯系。
任何讓你對自己的美德感到滿意的事,即便只是想象你做過的善事或自我感覺良好的事,都會允許我們沖動行事。舉個例子,我們本來計算吃掉整個披薩,但只知道三塊,我們本來可以買一柜子的新衣服,但最后只買了一件。如果按照這個荒謬邏輯,我們可以把所有的自我放縱都變成引以為傲的事。
敲黑板:道德許可最糟糕的部分并不是它可疑的邏輯,而是他會誘使我們做出背離自己最大利益的事他用,我們相信放棄節食,打破預算,這些不良行為都是對自己的款待,只是很瘋狂,對大腦來說它是可怕的,誘惑力能讓你把想做的事變成必須做的事。
道德判斷,也不像我們想的那么激勵作用
圖片發自簡書App
我們把對自己對美的追求理想化了很多人相信罪惡感和羞恥心是最有驅動力的,但我們是在騙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