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麗絲是哥倫比亞大學的語言學教授,養育了三個孩子的同時寫了幾本專業書,還去世界各地去演講。
她享受著家庭事業雙豐收的人生巔峰,突然發現自己患了阿爾茲海默癥。早發型,癥狀已經出現,而且在擴大。
她在演講中突然忘詞,找不到回家的路,情緒會突然崩潰,忘記和朋友的約定,說過的話又再說一遍······
曾經來去生風的生活,突然變得應對困難。
愛麗絲退出她熱愛的講臺, 不再去她喜歡的那家甜品店。她回到家中,幸好有愛她的家人陪伴她。
她的生活場,如今變成了家,醫院。有時她也去專門為阿爾茲海默患者準備的療養院。
在一次為關懷阿爾茲海默患者及家屬舉辦的演講中,愛麗絲拿著稿子上臺,雖然沒有了往日演講家的光彩,愛麗絲依然受到大家尊重。她說:“我曾經努力追求,得到了想要的一切;現在,我在體驗失去的藝術。”
失去是一種怎樣的藝術?我想和大家談談我從電影中看到的。
一、失去生活能力,才發現我們是如此需要他人
小嬰兒沒有人的照料是活不下去的。我們從一出生就開始依賴別人。那是一個人生存下來的基本需求。
愛麗絲說:“我失去了曾經追求的一切,才發現那不是最重要的。我需要家人,我依賴他們,這沒有什么好羞恥的。”
沒有人會永遠不生病。疾病光顧一個人,也并不看他的身份地位。一個生病的用不著有病恥感。
回到人之初的嬰兒狀態,去依賴身邊人的照料。重新去體驗信任別人,與人連接,其實也是給其他人一個機會,再次去愛。
二、失去記憶,才發現和自己在一起是多么重要
隨著愛麗絲的病情不斷加重,她的頭腦里像有一塊橡皮擦,把過去的記憶一點點抹掉了。
女兒問她,那是一種什么感覺。她說,有時候還好,有時候,會覺得很迷茫,不知道自己在哪里,該做什么,不知道自己是誰。
一個事業和家庭都很成功的女人,主體感是很強的。曾經的她很有掌控感,很多事都能照自己的意思來。她會和不上大學而去演戲的小女兒發生沖突。
生病之后,愛麗絲會為和小女兒的爭吵而抱歉。小女兒也對媽媽有了憐憫之心。
失憶的愛麗絲說:“我想念自己。”頭腦一片空白,記不得過往,找不到自己,那是一種什么感受,只有經歷過的人才會懂。
當我們還擁有記憶的時候,好好珍惜吧!
三、失去分辨力,才發現愛的感覺會長在心里
小女兒給媽媽念她寫的新劇本,是一些充滿想象力的文字。她問媽媽聽到了什么,她以為神志不清的媽媽自己聽不懂了。
沒想到,媽媽翕動著嘴唇,緩緩的說:“是愛。”
愛麗絲記不得那些概念和故事,但愛的感覺會長在心里。
這是影片里最打動我的一幕。也許有一天,我們也會因為疾病或衰老而忘了所有。那些愛的印象,會刻在我們的身體里,喚起我們深遠的記憶。
只要愛還存在,生命就還在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