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落葉》文集里第34片落葉,希望你能喜歡,不為別的,只為這份堅持。
架構師,是不是聽上去就很高大上?在很多公司的招聘需求上,架構師的要求都是千種精通,萬般擅長。所以,很多職場新人看來,架構師的頭上總是頂著一個光環,仿佛神一般的存在。
其實國內很多公司所謂的架構師,只是職場路線中的一個級別而已,比如說開發工程師,有1、2、3、4級,每一級又再分初、中、高等,當一個開發工程師再歷經多年的磨煉,從1-初等熬到了4-高等,那是不是就到了這條職業路線的天花板了呢?
當然不是了,HR不會讓你覺得你現在的崗位做到頭了,后面沒什么發展空間了,這時候,所謂的架構師就應運而生了,你也可以簡單理解成5-初等的開發工程師。
也許是我接觸過的架構師太少,所以認知有些片面吧。
我覺得這種崗位設定有兩個弊端:
第一,會讓工程師覺得在技術道路上的發展有個天花板,不能干一輩子。其實不管是什么方向上的工程師,只要你想干,都應該可以做一輩子,只是每個人離做到極致的距離不同而已。比如,我原來公司的美國總部,就有很多五十歲了仍然在寫代碼的快樂程序員,而且工程師的級別也能一直做到13級,等同于VP的待遇,只不過還是 Engineer 的Title。
第二,會讓架構師這個應該很高大上的崗位上,多了不少其實還不夠格的高級工程師,反而讓人覺得這個崗位的含金量有所下降。
工程師和架構師應該是職業道路上不同維度的兩個方向,當一個工程師做了很多年的項目,在自己所在領域里已經八成熟了,他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和規劃,選擇繼續在當前領域里深耕精作,做到極致。他也可以選擇擴展自己的眼界思路,深度學習相關分支的領域知識,從而可以有一定的大局觀或者說架構觀,慢慢地轉向架構師方向。
所以我理解的架構師,其實并不能簡簡單單就認為比工程師厲害很多,他也許在某些領域方向上才僅僅三分熟,但怎么可能會比在這個領域上已經八分熟的工程師強呢,是這個理吧?
作者簡介:13年測試 + 10年項目管理 + 10年團隊管理 = 一個測試老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