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零露
第一次讀《紅樓夢》是中學時期,因為老師家長都說是好書正好家里有此書才讀,讀的時候也是不求甚解,囫圇吞棗的讀完除了記得里面寶釵一句詩:好風憑借力,送我上青云。在同學面前秀一下我是讀過經典,并沒有深思讀這本書可以領悟和學習到什么。
一本書在經過朝代更迭和若干世紀后被歷史選擇留下來被后世人稱之為經典。一定是具有典范性和權威性,行業的精髓經久不衰的完美作品。
《紅樓夢》是一部具有世界影響力的人情小說作品,舉世公認的中國古典小說巔峰之作,中國封建社會的百科全書,傳統文化的集大成者。
再次帶著對經典的崇敬心情翻開紅樓夢,開卷第一回就用一仙僧一道(茫茫大士和渺渺真人)的對話將整個故事做了前情交待。女鍋煉石補天剩下一塊因未用作補天自己修煉通了靈性,動了凡心,想到人間經歷一番享受一下榮華富貴。一僧一道各代表佛與道現今玄幻劇中常用此的套路,帶這塊通靈性的石頭到人家歷劫的故事。
一僧一道施佛法大展幻術將一塊大石變為一塊鮮明瑩潔的美玉,又縮小成扇墜大小可以拿起來也可以佩帶。將他帶到:昌明隆盛之邦、詩禮簪纓、花柳繁華地、溫柔富貴鄉去安身樂業。
石頭幻化成人入世,經過幾生幾世的歷劫之后遇到訪道求仙的空空道人,將自己到人間經歷 離合悲歡炎涼世態的一段故事記錄下來,讓空空道人抄錄下來做奇傳。通過空空道人和石頭的一段對話將古今的故事做了一翻點評,不愧是傳統文化集大成者,果真開篇點題語出驚人,讀來讓受益匪淺。我已現代人思維表達方式譯文如下:
空空道人說:你這段故事只是自己覺得有趣味,編寫記錄在此,想要留傳于世間。可是在我看來:第一,沒有朝代可以考證;第二,沒有大忠大賢的及人情風俗的故事,不過是幾個奇葩的女子,或情或癡,或善良有些小才華。沒有班昭、蔡文姬的才華,就算我抄去了,恐怕世人也不會喜歡看的。
班昭:約45年-約117年,又名姬,字惠班,扶風安陵(今陜西咸陽東北)人。東漢女史學家、文學家,史學家班彪之女、班固之妹,十四歲嫁同郡曹世叔為妻,故后世亦稱“曹大家”。
蔡文姬:三國時期蔡邕之女。名琰,字文姬,傳制“胡笳十八拍”蔡邕之女。名琰,字文姬,蔡琰同時擅長文學、音樂、書法?!端鍟そ浖尽分浻小恫涛募Ъ芬痪恚呀浭鳌,F在能看到的蔡文姬作品只有《悲憤詩》二首和《胡笳十八拍》。
石頭笑著回答說:大師你怎么不開竅呢?沒有朝代可以考證,你自己編一個漢朝或是唐朝做為虛構的背景年代就可以了?歷史上野史的故事都差不多沒有新意,不如我的這套故事,反而還可以別出心裁,只要故事合情合理就好,何必糾結故事是發生在那朝那代。再說,現如今的人喜歡看閑情小說,不喜歡看一些太過理論教化課本式的書。自古以來野史不是誹謗君王將相,就是議論他們妻女,奸淫兇惡的事情多如牛毛數都數不過來;表面裝得清高,其實都些淫穢不堪的文字,有傷教化,誤人子弟的書也是多如牛毛數不過來;好不容易有些寫佳人才子的書,可是里面不得不能不涉及言情和黃色文字,導致滿紙潘安、子建、西子、文君,作者自己要寫兩首情詩艷詞,還假借書中男女主角的名義,中間出現第三者來倒亂,和小丑一樣,反而是里面配解丫鬟開口不是文就是理,這樣的書讀起來自相矛盾、不符合正常的邏輯,還不如我這幾世歷劫中遇到親眼目睹是到和幾位女子,雖然比不上前代人編的所有故事,我的故事來源真實生活,他們故事還是值得一看的,里面有幾句詩詞,可以成為人們茶余飯后的八卦話題。再說生活中悲歡離合,興衰際遇,都是有跡可詢,不能隨便亂編故事,這樣子世人看起反而覺得太假?,F在人,窮困的為了一日三餐而奔波,有錢人總貪心不足,有空就去撩妹子談戀愛、旅游吃喝玩樂,那里有時間看那死板的教課書?所以我的故事,也不一定要所有人都喜歡看,當世人閑瑕時、茶余飯后的八卦談資,看書消磨時間省得到處亂逛,不需要花心思還可以得一樂。再說了,讓人世人眼前一亮,比那些胡鄒亂編的故事,全是才子佳人、子建文君紅娘小玉之類老套舊小說有意思得多。大師你覺得怎么樣?
潘安:西晉文學家、第一帥哥;
子建:曹植(192~232),三國時魏國詩人,曹操的二兒子,官二代。
西子:指西施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一,其中西施居首,是美的化身和代名詞。
文君:漢代才女,家中冶鐵富豪?,F代標準有顏值、有錢、有才的白富美名媛。
通過和石頭對話簡直就是對自己故事的推廣一翻開始引出故事:
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都云作者癡,誰解其中味。
故事從甄士隱(真事隱)開始,夢中遇見一僧一道至帶出神瑛待者同絳珠草報恩歷劫的故事太虛幻鏡。然來仙幻報恩歷劫的故事,約定歷經三劫后到太虛幻境銷號,如此巧妙的故事安排秒殺現在玄幻小說。
歷劫 【釋義】各宗教認為世界在時間上一成一毀叫“劫”。經歷世界的成毀為“歷劫”。
道家謂天地一成一毀為一劫曰名為周而復始。亦指命中注定的厄運,大難,大限。是古代道家的宏觀時間概念之一。古代道家傳說宇宙經歷若干萬年會歸元復始一次,重新再開始。
世人都曉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
古今將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沒了。
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金銀忘不了!
終朝只恨聚無多,及到多時眼閉了!
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姣妻忘不了!
君生日日說恩情,君死又隨人去了。
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兒孫忘不了!
癡心父母古來多,孝順兒孫誰見了?
一首好了歌道盡世界萬般皆在曹雪芹筆下,對生活及現實觀察細致入微又通透練達。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懂得太多道理,經歷太多事情最終作者自己也貧病中離世,甄士隱更像說作者將真事隱去,隨那一仙一道:亂轟轟你方唱罷我登場,反認他鄉是故鄉。甚荒唐,到頭都是為他人做嫁衣裳!
開篇寫盡了曹雪芹這一生大起大落的人生經歷“生于繁華,終于淪落。”
“生于繁華,終于淪落”。曹雪芹的家世從鮮花著錦之盛,一下子落入凋零衰敗之境,使他深切地體驗著人生悲哀和世道的無情,也擺脫了原屬階級的庸俗和褊狹,看到了封建貴族家庭不可挽回的頹敗之勢,同時也帶來了幻滅感傷的情緒。他的悲劇體驗,他的詩化情感,他的探索精神,他的創新意識,全部熔鑄到《紅樓夢》里。熱愛生活又有夢幻之感,入世又出世,這是曹雪芹在探索人生方面的矛盾。曹雪芹并不是厭世主義者,他并不真正認為人間萬事皆空,也并未真正勘破紅塵,真要勸人從所謂的塵夢中醒來,否則,他就不會那樣痛苦地為塵世之悲灑辛酸之淚,就不會在感情上那樣執著于現實的人生。他正是以一種深摯的感情,以自己親身的體驗,寫出入世的耽溺和出世的向往,寫出了耽溺痛苦的人生真相和希求解脫的共同向往,寫出了矛盾的感情世界和真實的人生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