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是一個平凡的世界。這里的每一個故事和每一個人都絕不平凡。居于此處,惟見大愛。但花底離愁三月雨,淅淅瀝瀝,毫不留情,終將我們與山間大樹一視同仁。好在聚散終有時,告別也是回歸。故重走來時路,觀本心之變,記所學所悟,答和君之教。
? 一、我的心事。
正如葉子、烘烤方法或水不同,烹出的茶千差萬別。如果嘴巴里有了偏愛的味道,還能分得清好茶壞茶嗎?心有偏見,會離真實更遠,這是不爭的事實。只有放空自己,靜下心來,保持無善無惡的純粹,才能有所依仗,逃開“是非永遠無法判別”的莊子悖論。
? 可惜純粹是一件既簡單又困難的事,有太多人被太多東西鎖住了靈魂。唯一的辦法就是在選擇和接受之前必須懂得如何去研究去識別。愿告別門戶之見,回歸從善如流,傳習百家之長,參悟心之所向。
只有拋卻所有,完全投入,一次一次認真地嘗試下去,以宗教般意志與初戀般熱情將手中所做的小事當作畢生事業去完成,才能一件連著一件,由小及大,最終累積成那句“高處不勝寒”。但是若這動機只有個人的私欲,不管別人如何,我不會真心佩服。我始終堅持以事業本身的意義為動機取得的成功才值得敬仰。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有了動機,也許你離成功并不遠了,缺少的只是那么少許的勇氣和信心。無論如何,只要還活著還年輕,世界這么大,到處都是可以去的地方,人生還是充滿希望。愿告別六神無主,回歸秉筆直書,當拒則勇于拒,當行則迅于行。
? 后人有福,可以回溯前人的往事,揭寂為顯,直接把前人的經驗和道理拿走放到腦袋里。但知之匪艱,行之惟艱。以邏輯思維和大局觀完成思索,然后安靜地學而時習,將真知有效表達在工作和生活中,行使于解決事情上,才算真正掌握。
也許最大的創意不在于如何解題,而在于給自己出一個題目。行的一部分是翻看記錄本整合知識的過程。一旦建立了長期和短期計劃,每天循著這計劃堅持做下去就是了。事有輕重緩急,一步步實現,看著積累起來的信心,還有什么能難得住你呢。愿告別紙上談兵,回歸腳踏實地,就有道而正,反省自我,使知行相輔相成。
向往權利,喜歡為民請命,卻容不下逆耳忠言,動輒撕破臉來,發誓老死不相往來,空有一腔救世之心卻讓自己陷入無情的高冷。說到底,不過是一個錯將固執當作決心的拗相公。
窮達不過是相對概念,窮亦可常常心系蒼生,選擇做什么樣的人恐怕與窮達無關。腹有賺盡天下財之志,卻容不得別人舍一己之私將錢財匯入大海。只是個達也只懂明哲保身的吝嗇鬼。
讀幾篇佛語就稱自己博愛,滿眼盡是淺薄之人。而蘇軾曾說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田院乞兒。學識猶如吃進肚子里的飯無需炫耀,盛名也不是靠嘩眾取寵或貶損他人而得。
? 驕傲的人總是靠得住的,因為他們不愿做丟人的事。但驕傲的人卻經常做愚蠢的事。須知認同、理解和崇拜是相互的,只有將傲氣收到內里虛心待人,才會有朋愿意自遠方來。畢竟不管多好的茶,涼了都會澀的。愿告別孤芳自賞,回歸淳樸熱情,舍貪婪和攀比,留從容于世間。
人總有人性,人性中總有善良的一面,我相信在生死存亡的一剎那間,潛伏在人們心底深處的道德心,往往會忽然戰勝私心利欲。所以才有了這句話:有大智慧者必有深情。
常聽人抱怨知音少。你有沒有想過自己的撫琴技術是不是應該再提升一些呢?只有讓自己心里充滿幸福,才能吸引陽光般的朋友。溫暖的人就像是熱鬧的地方一樣,總是有人喜歡接近的。因為只有暖而不燥的溫潤才能帶給別人舒適的感覺。那么,無情了很久還能撿起當初的多情嗎?好像已經久未踏出過自己的國度去領略別人的景色,分享驚喜和歡笑了吧?
泥濘的路需要攙扶著走,空蕩的街需要結伴而行。不計后果,沒有目的地真心交幾個朋友是多么溫馨愉快的事情。愿告別憤恨怨世,以恬淡平和的心態試著去接近一個個的人,接近萬物,體會自然,也接近自己真實的狀態,接近快樂。
? 因為萬物本就是平等的,所以它們才不管你有什么奇思妙想一股腦套在它們身上依然開花結果我行我素。但還是嘗試著用自己的眼睛,用自己的筆桿,用自己的心去觀察吧,去評論吧,去思考吧。在自己所理解的范圍去構建一個自己的國吧。愿告別麻木不仁,回歸天下同流,與萬物一齊浮沉,揮去無知,汲取智慧,做個有一技之長知道怎樣工作,同時又擁有完整本體知道怎樣生活的人。
二、取舍之間。
1.回憶。
初來上海,頗有人生地疏舉目無親之慨。還好,在這樣一個城市,720這彎瓦倫西亞之月把這樣的你們帶到我的身邊,替我撇開沿途的風霧任我撒野。在這里,無論是多情劍客還是歡樂英雄,每個人都充分表達著自己。有為得到真理而進行的爭辯,有為某位同學的職業生涯而展開的謀劃,有為一項活動的順利完成而飛灑的圖片,有為研究資本市場而分享的觀點,有一起運動揮灑汗水和力量的飛揚青春。一幅幅,一幕幕,帶領我穿過這唯快不破的時空。但是隨著回憶的增加,我的臉上浮現的慵懶淡然越來越濃。因為,此生有你們同行實在是我的幸運。
4.平常。
有錢時寂寞總容易打發,貧窮時寂寞就如同影子,用鞭子抽也抽不走。所以,對于一個生活沒有倚靠,精神也沒有寄托的人,總會拼命想辦法弄點錢的。并且,年紀越大,對錢財也就看得越重,竟似乎已忘記人若死了,是連一文錢也帶不去的。一個人活在世上,做的事若是他想做的,他豈非就已應該很滿足?只要你的心寧靜快樂,人間也有天堂,而且就在你眼前,就在你心里,無論在怎樣的狀態,你都會享有生命的大歡樂與大神秘。成敗與否,幸福與否,實在沒有標準。那么,為什么一定要與天爭,與人爭?勝又如何?敗又如何?做一個高手又如何?做一個平常人又如何?若是滿口仁義道德卻又一味追名逐利,又有誰會去相信你呢?天心難測,世情如霜,古來圣賢,向往平常。
2015年3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