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1.18
今天的訓練分多球和訓練賽兩個部分,從多球訓練的角度看Lilly仍然保持很好的質量。改正了過去的不足,有效的將手臂揮出去了是個好的變化。Tina和Lily沒有太大的變化,保持了相應的水平,Tina的肘還是有些松,Lily的正手力量很足,摩擦能感覺出來一些,但有一個重要的問題,Lily這雙鞋趕緊去換掉,明顯打滑在蹬地的時候吃不住力,這樣會對體力消耗比較大,也比較容易受傷。
另一個部分是比賽階段,在這個階段,先分著說,然后說些共同的問題啊,
Lily Yang有效的將球的落點分布在對手的整個臺面三條線很清晰。運用發球落點變化,正手的爆沖給對手造成了比較大的麻煩。戰術運用得當,腳步移動及時。特別是反手,合理的運用了反手弧圈球還擊對手,將原本被動的反手推擋變成了反手弧圈,變被動為主動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從比賽的結果上看無疑是最大的贏家,當然,訓練比賽,結果不是最重要的,更重要的是能將僅練習了兩次的反手弧圈球用在比賽中,這一點很好。
Tina,誰說的忘了,說Tina靠身體本能就能hold住比賽,這點是不錯的,身高,臂展和不慢的速度,盡管在比賽中有時會顯得稍有狼狽但總是能在別人沒有預料的情況下將球救起,天賦的優勢很明顯。這場比賽真有意思,大家都知道對手訓練里邊反手練得少,這場比賽落在反手臺的球很多。我是比較崇尚進攻的風格,就想著盡量訓練大家多攻,這一點似乎和Tina的習慣不是很貼合。以前也說過Tina可以靠“大局觀”打球,堅持這一點,將對手的站位和整個球臺結合觀察對手的空檔,然后出球,觀察這些可以和張工和潘工多請教一下。這要求練習多觀察,增強預判,迅速反應,或快活慢合理出球。需要對觀察之后的出球進行控制,這就要求要打出變化,不用一味的猛攻,但要快就能快,要慢就能慢,將來發展方向就是在增加對來球旋轉的判斷,而且都要有一定的方法迎擊。甚至可以找機會練一下削球也是很具威力。
Lilly如果從比賽的結果上看第二輪顯然是沒那么理想。但有一項數據是很值得肯定的,就是,統計兩輪比賽正手出手拉球的次數三位選手中最高的,同時在第二輪同樣是對陣Tina,Lilly的正手上臺率也高于Lily,幾乎所有到位能出手的球都上臺了,這么高的成功率很能反映最近訓練的成果。當然,同時也暴露出來一些問題,1、反手發力的問題,同時要練習需要的時候調整一下板型,遇到一碰就飛的球就多壓一壓,或者也可以像Lily那樣反手弧圈球反拉回去。2、站位問題,我觀察在等待對方發球的時候站位往往偏正手位方向,這就會空出更大量的反手位的空間。但如果站位開始就在反手位,那就能讓自己的正手優勢得到更大的發揮。用正手去守住正手位的線和中線是我覺得比較普遍的選擇。3、站位不好就會導致第三個問題,就是腳步跟不上,我覺得想解決這個,除了增強位置感,提前選位以外,可以嘗試將重心放低。
共同的問題,發球,這個以后找個時間專門練一練;反手,反手還是不穩,統計了一下大家的失分,反手失誤占了比重比較大,以后加強練習。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