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我一畢業就來到了北京,到現在我在北京已經呆了兩年多了?;厥走@兩年,我突然發現自己幾乎沒有大的長進,到北京之前不喜歡說話,現在還是不愛說話;之前不擅長交際,現在仍然不會;之前只想要工資3000多夠自己吃喝玩了就滿足了,現在還是這樣的想法……審視現在的生活并沒有因為我年齡的增長而改變,也沒有因為我到了一座國際大都市而變得精彩,每天仍然單調、枯燥。
現在開始思考怎么會這樣,自己怎么沒有長進,太多的人工資在漲,生活品質在提升,懂得越來越多,而我還停留在原地。仔細分析了一下覺得應該有下面幾方面的原因導致了這樣的結果。
首先,沒有追求。我對生活根本沒有要求,只要有吃有喝有穿就可以了,至于吃的好壞,穿的是否漂亮,住的是否舒適…….這些我都不在乎,10元拉面都能讓自己吃的滿足,質量很差的衣服只要合身就可以,一個床位只要能睡覺自己就知足。我們總是說知足常樂,但是有時候太容易知足會讓自己過于安于現狀,不思進取。正是這樣的心態讓我在一份月工資只有3000多的工作上做了一年還不想辭職。
其次,不為難自己。我很清楚自己不擅長交際,所以我從來不為難自己去做自己不想做的事。工作從來不著銷售或依靠說話來賺錢的工作,只想讓自己處于埋頭苦干的狀態。生活中也逼自己去多與他人交流,不想說的時候就保持沉默,即使偶爾有不同意見也不與他人交流表達自己的看法,只要能不說話絕不讓自己多說半句,必須說話時也會盡量少說。人為什么會取得進步,都是在不斷突破自我的過程中不斷進步的,而我根本不愿突破自我,怎么能取得大的進步,只能在原地徘徊。
最后,三心二意。這兩年多我也在看書,學習,但是從來沒有方向,想到什么就學什么,導致自己可能什么都懂那么一點點,但是都不深入了解。在學校時我對設計比較感興趣,自學了一些設計軟件,如PS、AI……來北京找的第一份工作就是在一家很小的設計公司,但是在設計的技術還沒提高太多時,我又對英語感興趣了,于是放下設計,又開始學英語,結果英語還沒學好,又想要學別的,這樣三心二意導致的結果就是什么都沒學好,什么也做不了。
有壓力才有動力,這句話說的不錯。我不喜歡壓力,一直也不會給自己施壓,所以即使沒有進步,自己也沒有覺得會什么大的影響。但是最近生活中有了變化,讓我不得不想要改變自己,想要有更好的發展,更好的前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