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發自簡書App
?正處年華中最美好的我們,時而歡愉,時而苦痛,更多的是迷茫。我們不知道我們的出路在哪里,到處宣揚著誰的青春不迷茫的口號,做著的確是怨人尤人自怨自艾的無意義的半衰期極短的事情。
?有這么一短話:“現在的年輕人都在為一時的情緒而苦惱,總是糾結于二十啷當歲怎么過。但他們不知道的是,中年危機才是最難熬的,當你沒有得到物欲的享受時,你覺得它遙不可及,魅力叢生,但隨著財富的積累,有一天你過上了較為優渥的生活時,你發現,你只是跳進了一個更大的監獄里,你只是爬上了一座荒原。趁年輕,多讀些書,戒驕戒躁,你要注意的不是腳下眼前,而是該好好規劃一下,用什么樣的腦子來過著漫漫的幾十年。別掉進那個循環,別掉進那個循環。”
?之所以這個年紀的我們沒有方向,大多只是不愿意去嘗試,年輕最大資本是時間,有了時間就可以去試錯,容錯率高可以允許你不斷犯錯然后總結,都說要做自己的喜歡的事情,很多時候我們并不知道自己喜歡什么,不斷嘗試不斷試錯,找到自己喜歡的,最后自然就可以確定目標,長期規劃,二十的光陰也不至于虛度。
?有人說逃課和掛科是大學的必修課,我并不全都認同。你仔細去觀察就會知道那些說這話的人是已經結果糟糕才會如此,而真正努力過得人從來不會這樣說和做。
?有這么個故事“大學二年級,有一門類似于文學作品賞析的選修課,教我們的老師我不記得她叫什么了,是位老人。有一天,我和幾個同學約好出去玩,準備集體翹課,課前我走到老太太跟前,跟她撒謊說我和幾個同學有急事要做,今天的課想請假。老太太和藹地笑著,嘆了口氣說:大學的課程確實沒什么意思,其實在哪學習都是一樣的,如果不在課堂,去圖書館,或者干脆買本自己喜歡的書拿回寢室看,也挺好的。但你知道嗎,我看到過好多優秀的孩子,他們聰明有靈氣,但到最后都變得隨波逐流,把自己的天賦給浪費掉了。”
?很多時候都是因為隨大流而變得平庸,而大學正是讓你發展個性自我的時候,如果你和別人說一樣的話做一樣的事,憑什么你又要求結果比別人好呢,你可以是不一樣的自己,只要你清楚明確自己是在做什么,并且樂之所至,大學無悔。
?薛之謙曾經說過他覺得這個世界就是不公平的,不公平是一件好事,因為這樣你就得更加努力和付出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我以為,這個世界是功利的,但同樣是好事,因為這意味著只要你付出多少收獲多少,沒有真正的不勞而獲,也沒有所謂的不成正比,有的只是你選擇的方向方法,功利的世界沒有那么多彎彎繞繞,雖然會缺少一點情懷,但更多的是讓你切實明確可以知道自己匹配什么樣的生活。無他,至少你還可以依靠自己的努力去獲得一份未來的可能性,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