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秋元康的企劃腦》
作者:秋元康 / 海爾凱特(譯者)
出版發(fā)行:海南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9年3月第1版
概要總結:
一、體力術:企劃工作者的基礎
這一章講述的是策劃者基本要擁有的能力:
信心,仔細,發(fā)現(xiàn),自知和勇氣。
具備這些前提才是企劃的基礎,作為一個策劃者的基礎。先做到這些,才能有能力發(fā)現(xiàn)并收集企劃的素材,為一份企劃的成功打下基礎。
企劃的不僅僅是一份案,更是一個人。
1.
我認為,不懷揣這樣的信念去完成企劃,就不可能成功。因為,一切都是從自信開始的。
去擁有毫無根據(jù)的自信,把因此帶來的失敗當做不可思議的結果來處理、反思。不是盲目自信,而是用自信的基礎來改變自己對事物的認知。
2.
所謂“企劃”,就是從很細小的“執(zhí)著”“靈機一動”“靈感”中誕生的。
在做任何看似平常的事情時,也一定要保持用頭腦思考,抓住每一個可以“企劃”的細節(jié)。通過思考處理的事情,會在每一個細節(jié)里閃耀著光芒。
3.
是否具備制作人的“觀察眼”,就是能否做出優(yōu)秀企劃的分水嶺。
通過根據(jù)事實的觀察做出企劃,這樣的企劃才是有用的。
4.
你的興趣、只有你知道的冷知識、你擅長的領域、你的主張......這些組成了你的個性。
請做偏才,不要做全才。沒有人有足夠的時間做到樣樣精通,什么都會一點不如只會一門的專家。請做一個有特色的人。
5.
要敢于承認自己的不足,敢于講“這一類的我不做”。
承認自己的不足,當你真正直面自己的“負面”時,你可以規(guī)避甚至利用你的不足,籍此確立自己的“擅長領域”。
6.
就算被認為不擅交際,就算被討厭,也不過是車窗外轉瞬即逝的風景罷了。
“他人的眼光就好像城鐵列車窗外一瞬間掠過的景象。”“如果看到車窗外又有什么新鮮的趣事,眼神又會被馬上吸引過去。這就是我們?nèi)祟悺!敝斢洠说哪抗獠贿^如此。
7.
只要你還在習慣成自然的循環(huán)中周而復始,就會一直待在這同一條河中,順水漂流。想創(chuàng)造新的創(chuàng)意和企劃,就必須做出決斷。
請勇于點一杯菜單上沒聽說過的東西吧。如果你想從平庸的大河里離開,請拿出勇氣,果斷的離開周而復始、隨波逐流。去找一條新的、你想要的河流吧。
8.
就算你是個找不到什么武器的人,看看自己是不是笑起來挺好看,是不是被上司罵了也能心平氣和。這笑容或忍耐,就已經(jīng)是非常靠譜的武器了。
你所擅長的東西,就是你在社會上的武器。沒有人是不存在“武器”的,請認真的找到它,并好好的利用它。
二、創(chuàng)意術:如何制造引爆點
這一章講述的是企劃的創(chuàng)意、靈感從何而來:
思考不同之處,樹立你的特點,勇于嘗試,善于觀察,隨時都要有嘗試變化的心態(tài)。
創(chuàng)意的“靈光乍現(xiàn)”不都來自于外力,更多的是通過觀察、思考積累的事物,在某個瞬間爆炸開來形成了最初的靈感。
1.
在與他人不同的地方播下種子
不要一味地模仿、跟風。這個世界是存在“反作用力”的,人群很容易喜新厭舊,讓歷史、流行不段的周而復始。
2.
多想想“以前是什么樣的”和“現(xiàn)在是什么樣的”,也就是思考“蛋糕胚”和“裝飾”如何變化,這就是創(chuàng)意企劃的原點。
“流行也好,爆款也罷,總有什么基礎是不會變的,變的只是上面的裝飾。”抓住不變的基礎,并給它添上符合現(xiàn)在的裝飾,就是很好的企劃了。
3.
那個“啥”到底是“啥”,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不要忘記貼標簽。你的企劃如果能“用順口的一句話總結”,那它就有了標簽,每當人們提起這個標簽,自然會想到你的這個企劃的內(nèi)容。
4.
從理所當然的事情中,從誰都能想到的創(chuàng)意中,是不會誕生任何新東西的。
打破約定俗成,不如從反其道而行之開始。反差法總會很有用。
5.
畢竟,有的人僅僅在菜市場看到一個“萬能蔥”的名稱,就能將創(chuàng)意推進至無限遼闊的空間。
(看到此處,覺得秋元康的過人之處在于對自己生活中的一切保持著高度的敏感,普通人不會注意和加以思考的點,他都可以發(fā)現(xiàn)。)切記隨時的觀察和思考。
6.
人們常常會陷入一個誤區(qū),是被大量信息所左右,并沉溺其中。
技術的發(fā)展帶來的紅利不過是手段、是工具,通過手段可以做些什么,才是重點。找到企劃的核心,并通過手段運用,是決定勝負的關鍵。
7.
如果說人生是一場旅行,那沿途到底能將什么樣的景色納入眼簾,就是樂趣之所在。
不要忘記旅途的風光。在戶外進行創(chuàng)意構思時,可以通過觀察周圍環(huán)境,促使很多有意思的想法浮上心頭。比如換個角度觀察街邊常見的東西,去買一罐從未喝過的飲料,在車水馬龍的地方觀察形形色色的路人,等等。
8.
感想和一般游客沒什么區(qū)別的這些家伙,是做不出什么優(yōu)秀企劃來的。
你是否能第一個發(fā)現(xiàn)特殊的點呢?用生活去積累你企劃的素材吧。“世界上那么多有助創(chuàng)意的梗,你能否第一時間發(fā)現(xiàn)呢?這就是你是否能比他人更先進一步成為企劃人的關鍵。”
9.
每天都去同一家店吃一樣的定食,注定什么變化都不會發(fā)生。
有意識的讓自己置身于不同的環(huán)境中,“既然已經(jīng)出門了,就試著去擴大你的世界吧。”不要每天做重復的事情,哪怕?lián)Q一家餐廳吃飯、改一條回家的路線呢。
三、企劃術:“選擇”與“反叛”
靈感有了之后要做什么?給靈感找一片地,在合適的時間種下它,之后精心的培養(yǎng)就會開出你企劃的花。
決定一棵“企劃之樹”生長好壞的要素有三個——“選種”、“播種”和“培育”
“選種”:種子就是企劃
“播種”:什么時間、土壤才是種子適合生長的,季節(jié)搞錯,顆粒無收。
“培育”:種子破土發(fā)芽,精心維護、保護它生長是最后一步。
而“尋找合適的土壤”就是企劃的方向性,是重中之重。
1.?
大家都去的郊外采不到野草莓
企劃立項之時,以社會主流看法的方向為主導,但是如果可以去到那些危險、困難的地方或許能采到更多野草莓。不要在別的企劃火了之后跟風,或者平庸的跟隨主流。
2.
散步時發(fā)現(xiàn)的有趣事物、跟別人聊天時聽到的感興趣的話、從雜志中讀到的自己關心的話題等,都會儲存在大腦里,越積越多。
所謂“企劃的閃光點”、靈感不是突然降臨到腦海里的,也不是臨時需要捕捉的時候收集的,更多的是無時無刻關心你能接觸到的所有信息,把他們收集起來,用的時候就會有源源不斷的靈感。
3.?
所謂“獨創(chuàng)性”,是有其他同類相襯托才顯現(xiàn)出來的。
“獨創(chuàng)性來自反叛。預測出其他人約定俗成的樣貌后,能將他們打碎到什么程度;推斷出出品方心中預期企劃案的樣子后,能反叛到什么程度:這是你的企劃案勝出的要點。”反叛不是絕對的反面,而是一種企劃的思維:通過反叛你能做到什么樣的企劃?這個企劃是可行的嗎?
4.
在自己收集的各種“食材”中,最不對路的搭配是什么?完全相反的搭配有哪些?尋找獨創(chuàng)性,就要以此為出發(fā)點來思考。
還是在說關于“獨創(chuàng)性”要顛覆性的思考,但結果不一定是顛覆性的,而是通過顛覆性的想法最終確立可行的企劃。另外“無論多么出格的策劃,你必須遵守的『王道』,仍然是將料理做的美味。”“用奇思妙想創(chuàng)造話題是必要的,但如果核心產(chǎn)品做的不好,到頭來還是會一敗涂地。”“如果對核心內(nèi)容敷衍了事,那無論突出多么有趣的創(chuàng)意,多么富含獨創(chuàng)性,都是絕對贏不了的。”在決定勝負的時候可以用這樣的辦法去逆轉劣勢,但是不要本末倒置,沉溺于此。
5.
節(jié)目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是擁有戰(zhàn)略格局的制作人的果斷決策。若不是制作人擁有鼓勵推陳出新的胸懷,節(jié)目不可能如此火爆。企劃最終的成功,離不開那些日進一步的嘗試。
“將節(jié)目引向成功之路所必須的,就是決策人的挑戰(zhàn)精神與堅決果斷。”更多的面對真實,并提供果斷、及時的解決方法,雖然帶著風險,但更多的是會讓你脫穎而出。
6.
是否擁有堅持自我格調的勇氣,往往就是企劃走向大熱或淪為平庸的分水嶺。
“創(chuàng)新所必須的不僅有漂亮的企劃,還有創(chuàng)新者的勇氣。”用你的勇氣,去試著采納別人的建議。“假設一個人的企劃力最高只有10分。無論努力到什么程度,10分就是天花板。然而如果你只愿在自己能夠完全理解的認知領域內(nèi)創(chuàng)意企劃的話。那10分將永遠只是10分。”多嘗試動用更多人的思考來豐富自己的創(chuàng)意,這能把你10分加上更多的分數(shù)。
四、策劃案制造術:如何讓對方說“好的”
你的企劃種下了甚至開花結果了,如何讓它成功的被人接受?
了解它的全部,無論好壞;相信你做的企劃;給自己留下下一次的機會;了解它的獨特之處;明白自己的對手是誰。
如何成功推銷企劃,更多的不在話術,而在于你對企劃的了解,誠實是成功推銷的基礎。不要讓自己做一個傻子,也不要把對方當成傻子,這是讓對方認可你的基礎。
1.
因為出現(xiàn)了“秋元康”這個名字,一方面會給人留下企劃性很強的印象,但同時也會讓人擔心“這個人是不是又在挖什么坑”,這就是短處。
“主動講出企劃的短處,消除對方的一律,讓企劃案繼續(xù)向前推進。如此一來,原本是短板的地方,也就變成了幫助企劃走向成功的武器。”做這一切的前提,是一份企劃案既有長處,拿也一定要去挖掘去它的短處,客觀完整的對待企劃,才能收獲優(yōu)秀的企劃。
2.
但是,比這更加重要的,是你自己是否從心底相信、接受你的企劃案。
說服別人前,先說服自己。“你實事求是的講,對方就會實事求是地聽。”“這個世界上不存在毫無弱點,毫無短處的萬能企劃。”“要說服別人,不要欺騙別人。”“你自己都不信的東西,也別指望別人會去信。”對自己的企劃負責,第一步就是相信自己的企劃。
3.
一次就能通過的企劃,甚至不能被稱為企劃。
我寧可選擇第二次以后的新機會,甚至通向更遠處的道路。
真正的企劃案,是從失敗瞬間起步的旅程。
“想通過一次接觸就讓企劃當場通過的人,太天真了,因此就算第一次完全失敗了,給自己留下繼續(xù)挑戰(zhàn)的資格,也是很重要的。”如果你想未來擁有更多的機會,跳出一次的企劃案之外,目光看向更長遠之處。不要因為一個案子,失去了未來的機會。
4.
給自己貼上了怎樣的人設標簽,就等于給自己裝備了什么樣的武器。
“這個人參與的企劃應該不會錯”,如果能給自己貼上這樣的標簽,就成功掌握了先機。“所謂『企劃』是根據(jù)制作過程不斷變化的東西,說得極端一些,最初的企劃充其量不過是一種契機。”讓自己在別人眼中有標簽,換句話說,讓別人信賴你的企劃的前提是,把你策劃好你自己。讓人們產(chǎn)生這樣的意識:“因為有你這家伙參加,這份企劃肯定很有趣。”
5.
腦子里一定要想,通常的方案是什么樣的,對方能否接受這樣的方案……要多準備幾種預案。如果做出了隨便就被猜到所有套路的企劃案,就是“企劃失格”。
和你的競品商做出區(qū)別,如果是和大公司抗衡,就盡力出奇制勝;如果和大公司聯(lián)手推出方案,那小型企業(yè)肯定不會正面抗衡,而是爭取出奇制勝。那么想要戰(zhàn)勝那些奇思妙想。就要強化大企業(yè)帶來的安心感以『王道』策劃力壓群雄。想明白這些再決定要做什么樣的企劃案。無論哪種思路,創(chuàng)造差異化是重中之重,這就是企劃案取得成功的關鍵。
6.
企劃是人做的,人類的說服力除了來自“企劃力”和“幽默感”以外,還來自“骨氣”。
有煞費苦心解讀對方心理的功夫,不如多用心想想你自己的企劃。
與你競爭的不是裁判員。
無論是商談還是會議,如果讓對方覺得“這家伙正拼命的讓我們理解他的想法”,你只會換來強烈的不信任感。你到底要表達什么?與競品企劃案的差異是否很明顯?要把力氣花在這些地方,與你競爭的,是你的同行業(yè)對手,是他們決定著你企劃的優(yōu)劣與成敗。
請在賽場上認清誰是裁判員,誰是對手,不要做出最基本的誤判。
五、學習術:如何磨礪感性與理性
這一章講述的是“學習”:
掌握并加強自己的優(yōu)勢,明白為什么要學習,去把學習當成習慣,找到自己學習的方法,提高對事物的敏感性。
這些便是秋元康所講的學習,不斷地吸收、理解、分析事物才能有創(chuàng)造的出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