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法國世界杯上,英格蘭和阿根廷在1/8決賽狹路相逢,當時年僅23歲的貝克漢姆在遭到對方球員的犯規后,惱怒的他蹬踩了對方,被紅牌罰下。首次參加世界杯的貝克漢姆,便遭遇如此“慘敗”。
英國另外一位著名的運動員馬修·薩伊德,曾雄踞英國乒壇榜首近十年,在他的運動生涯中,也經歷過無數次的失敗。
馬修·薩伊德通過對大量案例的分析和總結,著成《黑匣子思維:我們如何更理性地犯錯》一書,講述了“黑匣子思維”的作用以及如何將“黑匣子思維”應用到我們的工作生活當中。
運動員可能是最經常遭遇失敗的一類人,因為他們要經歷無數的比賽。作為普通人的我們,失敗同樣時長伴隨著我們每個人。
然而失敗有大有小,小的可能只是扔廢紙的時候沒能準確扔進紙簍這類無關緊要的事情,大的卻可能危及生命,甚至不止一個人的生命。
所以《黑匣子思維》這本書一開始就把要調查和研究成敗關聯的重點放在了當今世界上與生命安全關系最緊密的醫療業和航空業上
一、一場醫療事故引起的思考
2005年的一個下雨的清晨,37歲的伊萊恩要做一個鼻竇手術。醫生安慰她說,這只是一個常規的手術,沒有什么危險。
然而就是這樣一臺手術,卻另她喪失了自己寶貴的生命,離開了她的丈夫和一雙可愛的兒女。在手術的過程中,伊萊恩的下頜肌肉過于緊張致使醫生無法放入喉罩。
醫生在采取一系列措施后,仍舊無法將導氣管放入伊萊恩的呼吸道,最終導致她因缺氧腦損傷昏迷13天后,告別了人世。
這場悲劇原本是可以避免發生的。在醫生想盡辦法放置導氣管時,有位護士想到將氣管切開的方法,她也把要用的工具準備好了,可是卻因為顧慮到自己資歷較淺以及可能承擔的責任而猶豫了。
而此時醫生的注意力和思維卻已經被限制住了,沒能考慮到護士提出的方法,機會就這樣錯失了。
相信會讓很多人感到惋惜和痛心,原本那么簡單的一場手術,卻因為醫生的錯誤操作和護士的不敢發聲而造成了無法挽回的悲劇。
事實上,這樣的醫療事故每年都有很多例發生,當失敗的后果和人的生命有所牽連時,從失敗中吸取教訓就有一種道德上的緊迫性。但遺憾的是,并不是所有因醫療事故喪生的生命都能換來深刻的反思。
二、什么是“黑匣子思維”
再來看看同樣和生命安全聯系緊密的航空業。通常飛機上都會配備兩個黑匣子,黑匣子用以記錄駕駛艙內的對話和聲音,以及發往電子系統的操作命令和飛機停止工作或失事墜毀前一定時間內的飛行高度、速度、航向、爬升率、耗油量等等,此外還有飛機系統工作狀況和發動機工作參數等飛行參數都會被記錄下來。
一旦事故發生,這些數據將會成為分析事故原因的最為重要和直接的依據,幫助修正操作規程,避免重蹈覆轍。“黑匣子思維”一詞,也正是來源于飛機上的這種電子記錄設備。
黑匣子思維指的是一種對經常可以在失敗后的總結的教訓展開調查并從中學習的意愿和決心。
在醫療行業,由于疾病的復雜性,資源的有限性以及時間的緊迫性,醫護人員往往無法全面權衡各種治療方案的利弊,從而導致事故的發生。
但是在這些因素之外,還有一些潛在的因素。那就是在很多錯誤發生后,沒有經過及時的上報和評估,致使類似的錯誤一再發生。
這也是醫療業和航空業在面對事故后采取措施的一個重要的區別——面對失敗的態度不同。相比飛行人員,許多醫護人員在面對事故時,傾向于逃避責任。
三、如何運用“黑匣子思維”
不只是醫護人員,很多人在面對失敗時都會選擇拒絕承認。比如有的法官、警方人員和陪審成員甚至會在DNA結果證明“嫌疑人”的清白之后,仍舊認為他們是有罪的。
這些人會不斷地創造新的借口、辯護和解釋,甚至完全忽視這些證據,即使這些證據的說服力足夠強。因為問題的原因不在證據的說服力,而在于承認錯誤必須要克服的心里難關。
《黑匣子思維》這本書告訴讀者,要重新定義自身與失敗的關系,無論是作為個人、組織還是整個社會。
要承認它確實是一次失敗,改變這種認知,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為人們習慣拒絕面對失敗或者推卸責任,這常常會使自身陷入一種思維的“閉路循環”中去,對于錯誤的信息,大家往往會曲解或忽視,不能得到有效的信息反饋,也就無法采取相應的改進措施。
要想從失敗中吸取教訓,就要全面考慮所有的信息,同時還要有縝密的思維和堅決的信念。當失敗發生時,要進行分析和采取行動,通過實事求是的學習方法,采用更新更好的方法,才能取得進步。
四、“黑匣子思維”的其它應用
作者列舉了“黑匣子思維”在創業、思考和工作等方面的應用。在創業過程中,通過不斷的試錯和改進,發現產品的核心需求與亮點,做到精益求精才能有足夠的競爭力。
考慮問題時,要采用隨機對照的方法,排除不確定的影響,解讀真實的反饋信息,才能采取正確的行動。在工作上,黑匣子思維同樣發揮著巨大的作用,在這里,作者引入了“邊際收益”的概念。就是將任務分解,針對單個的任務可以優化每一個細節,各個擊破,令整體達到最優。
在《黑匣子思維》這本書中,作者列舉了大量詳實的實驗、數據和案例,讓讀者能夠更好地認識和規避思維陷阱,進而改變自身面對失敗的態度,從失敗中學習成功的方法。
勇敢面對失敗,不再把失敗當作一件丟臉的事,而是當作離成功更近一步的一次試煉。
試著轉換我們面對失敗的思維模式,面前的“黑匣子”并不是潘多拉的魔盒,里面裝著的不是災難或魔鬼,不要不敢承認它的存在,這只不過是成功路上讓人磕絆的石子。
努力認清它的棱角和模樣,找到絆倒的原因,并將它踩在腳下,成功之路便會走的更加踏實。
當我們真正肯面對自己一次次的失敗,并學會從失敗中吸取經驗和教訓,改進之后的行為和行動時,定能將阻礙成功的絆腳石一一轉變成墊腳石,從而一步步走向成功。畢竟,已經沒有什么東西可以阻擋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