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
十一月十四日,任命戶部侍郎劉晏兼河南道水陸轉運都使。
55、
十一月二十二日,任命降將張忠志為成德軍節度使,統轄恒州、趙州、深州、定州、易州五州,賜姓李,名寶臣。當初,辛云京引兵將出井陘,常山裨將王武俊對李寶臣說:“如今河東兵精銳,出境遠征,勢不可擋。況且我軍以寡當眾,以曲遇直,戰則離心,守則崩潰,請您考慮該怎么辦。”李寶臣于是撤去守備,獻出五州投降。等到朝廷再次任命他為節度使,因為是王武俊給他獻策,擢升為先鋒兵馬使。王武俊,本是契丹人,原名沿諾干。
郭子儀因為仆固懷恩有平河朔之功,請把自己的副元帥職位讓給他。十一月二十四日,任命仆固懷恩為河北副元帥,加授左仆射兼中書令、單于、鎮北大都護、朔方節度使。
史朝義走到貝州,與他的大將薛忠義等兩位節度使會合,仆固玚一路追到臨清。史朝義從衡水引兵三萬轉頭攻擊,仆固玚設伏將他擊退。回紇軍抵達,官軍聲勢大振,于是追逐;大戰于下博東南,賊軍大敗,積尸擠滿河面,順流而下,史朝義逃奔莫州。仆固懷恩的都知兵馬使薛兼訓、兵馬使郝庭玉與田神功、辛云京會師于下博,進軍包圍朝義于莫州,青淄節度使侯希逸也隨后抵達。
56、
十二月十六日,祭祀天地時,首次以太祖(李虎)配享。
代宗睿文孝武皇帝上之上
廣德元年(公元763年)
1、
春,正月五日,追謚吳太后(皇帝李豫生母)為章敬皇后。
2、
正月九日,任命國子祭酒劉晏為吏部尚書、同平章事,原職度支使等保留如故。
3、
當初,來瑱在襄陽,程元振向他請托辦事,他不給辦。后來,來瑱升任宰相,程元振向皇帝打小報告,說來瑱談話中對皇帝言辭不順。淮西節度使王仲升被賊軍俘虜,卑屈順服,得以保全性命,賊軍被掃平之后,回到京師,與程元振關系友善,上奏指控說因來瑱與賊合謀,才導致自己兵敗被俘。正月二十八日,來瑱被削奪官爵,流放播州,又在路上被賜死。由此籓鎮大員都切齒痛恨程元振。
4、
史朝義在莫州,屢次出戰,都戰敗,田承嗣向史朝義建議,讓他親自去幽州征發士兵,再還師救援莫州,田承嗣自告奮勇留守莫州。史朝義聽從,選精騎兵五千人從北門突圍而出。史朝義一走,田承嗣即刻獻出城池投降,并把史朝義的母親、妻子、兒子都送到官軍。于是仆固玚、侯希逸、薛兼訓等率眾三萬追擊,在歸義追上,交戰,史朝義敗走。
當時史朝義的范陽節度使李懷仙已經通過宦官駱奉仙請降,派兵馬使李抱忠將兵三千人鎮守范陽縣,史朝義抵達范陽,不得入城。官軍將至,史朝義派人曉諭李抱忠,告訴他大軍留在莫州,他率輕騎前來發兵救援,并責備他以君臣之義,李抱忠回答說:“上天不保佑燕朝,唐室復興。今天我既已歸唐,豈能再次反覆,愧對三軍!大丈夫恥于以詭計相圖,希望您早早選擇去就,以求保全自己。況且田承嗣必定已經叛變了,不然,官軍怎么能到這里呢!”史朝義大懼,說:“我一大早來,還沒吃飯,你就不能送我一餐飯嗎!”李抱忠于是令人設食于城東。于是范陽人在史朝義麾下的,都拜辭而去,史朝義只是涕泣流淚而已,獨自與胡人騎兵數百人吃了飯離去。東奔廣陽,廣陽也不接受;想要北入奚、契丹,走到溫泉柵,被李懷仙兵追上;史朝義走投無路,自縊于林中,李懷仙取下他的首級,獻給唐軍。仆固懷恩與諸軍都撤回。
正月三十日,史朝義首級送到京師。
5、
閏正月五日夜,有回紇十五人突擊含光門,沖進鴻臚寺,門司不敢阻止。
6、
閏正月十九日,任命史朝義降將薛嵩為相州、衛州、邢州、洺州、貝州、磁州六州節度使,田承嗣為魏州、博州、德州、滄州、瀛州五州都防御使,李懷仙仍在故地,為幽州、盧龍節度使。當時河北諸州都已投降,薛嵩等迎接仆固懷恩,在馬前跪拜,乞請留在軍中,報效國家;仆固懷恩也擔心賊軍全部平定之后,自己也不受朝廷重用了,所以上奏建議薛嵩等及李寶臣分別擔任河北各州節度使,作為自己的黨羽外援。朝廷也厭倦和苦于兵革,只求無事便好,就批準了他的建議。
胡三省注:
河北藩鎮,自此強傲不可制矣。
7、
回紇登里可汗歸國,他的部眾所過之處,一路搶掠,地方官府供應稍不如意,就殺人,無所忌憚。陳鄭、澤潞節度使李抱玉想要派遣官屬前往,一路替他們安頓,人人害怕,都不愿去,唯獨趙城縣尉馬燧請行。等到回紇大軍將至,馬燧先派人賄賂他們的渠帥,約定不要暴掠,渠帥給他一面令旗,說:“有犯令者,你可以就地正法。”馬燧從監獄中提出幾個死囚,帶在自己左右,小有違令,立即斬首。回紇兵相顧失色,經過他的轄區,都拱手遵守約束。李抱玉大為驚奇,馬燧乘勢對李抱玉說:“我與回紇人交往,了解到不少情況。仆固懷恩仗恃功勞,驕傲放縱,他的兒子仆固玚好勇而輕率,如今內樹四帥(薛嵩、田承嗣、李懷仙、李寶臣),外交回紇,必有窺視河東、澤潞之志,要對他嚴加防備。”李抱玉深有同感。
8、
當初,長安人梁崇義以羽林射生軍身份,跟從來瑱鎮守襄陽,一路升遷到右兵馬使。梁崇義有勇力,能徒手把鐵鉤拉直,再彎回原狀,沉毅寡言,得眾心。來瑱入朝時,命諸將分別戍防各州;來瑱死,各州將領都奔歸襄陽。行軍司馬龐充率軍兵二千人前往河南,走到汝州,收到來瑱死亡消息,還軍襲擊襄州;左兵馬使李昭拒戰,龐充逃奔房州。梁崇義從鄧州帶領戍防士兵回來,與李昭及副使薛南陽相互推讓誰做長官,長時間不能決定,眾人都說:“士兵們非梁卿做主不可。”于是推舉梁崇義為帥。梁崇義尋即誅殺李昭及薛南陽,并報告朝廷,皇上不能討伐。三月一日,任命梁崇義為襄州刺史、山南東道節度留后。梁崇義上奏請求改葬來瑱,為他立祠,辦公從不使用來瑱的聽事廳及正堂,以示尊敬。
9、
三月十八日,葬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李隆基)于泰陵;廟號玄宗。
三月二十七日,葬文明武德大圣大宣孝皇帝(李亨)于喬陵;廟號肅宗。
10、
夏,四月七日,李光弼上奏,生擒袁晁,浙東全部平定。當時袁晁聚眾近二十萬,轉攻州縣,李光弼派部將張伯儀率軍將他討平。張伯儀,是魏州人。
11、
郭子儀數次上言:“吐蕃、黨項不可忽視,應該早做防備。”四月二十八日,派兼御史大夫李之芳等出使吐蕃,結果被扣留,兩年后才得以回來。
12、
群臣再三上表請立太子;五月一日,皇帝下詔許諾,等秋天商議決定。
13、
五月二十五日,皇帝下制,重劃河北諸州:以幽州、莫州、媯州、檀州、平州、薊州為幽州管;恒州、定州、趙州、深州、易州為成德軍管;相州、貝州、邢州、洺州為相州管;魏州、博州、德州為魏州管;滄州、棣州、冀州、瀛州為青淄管;懷州、衛州、河陽為澤潞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