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教師節
為了自家寶貝能得到特殊照顧
不少家長費盡心思給老師送禮
有的送鮮花,有的送紅包
……
但這都不是老師想要的禮物
其實
教師節最好的禮物
是家長對老師的理解與支持
一
記得對身邊的幼師說一聲:謝謝,辛苦了!
幼兒教育“潤物細無聲”,不像中小學,看得到成績、分數這些顯像性的東西;幼兒園孩子的進步在生活的點點滴滴之中,是為孩子一生打下人格基礎的最重要階段,要拿所謂的指標來衡量還真不容易。所以,幼兒教師是最不容易看到所謂的成績的職業,也是最容易被遺忘的老師。
不管她們有沒有結婚生子,她們都想聽孩子叫她們一聲“老師媽媽”;不管她們組織活動周末加班多辛苦,她們只想聽家長一句“老師,您辛苦了”;不管她們身體多么不舒服,還是惦記著生病請假的孩子有沒有康復。請多給幼兒教師們一份理解和尊重,記得對身邊的幼師說一聲:謝謝,辛苦了!
二
最好的禮物,是家長對老師的支持
教師節最好的禮物,是家長對老師工作的支持!
人們說真正美好的關系是相互支持的,那最美好的三角關系應該是:家長支持老師,老師支持孩子!
—
—
日本教育家多湖輝分享過一個故事:
一位植物學家的兒子拿著一株不知名的小草請教老師,但老師不認識。
于是,老師和顏悅色地對他說:“你的父親是一位著名的植物學家,不妨去請教他,老師也想知道小草的秘密。”
第二天,孩子又來找老師:“爸爸說了,他也不知道小草的名稱。他還說,老師您一定知道,只是一時忘記了。”
說完,孩子順手還把爸爸寫的一封信交給了老師。
老師打開信,上面詳細的寫明了小草的名稱和特性,最后還附著一句話:希望這個問題由老師回答,想必更為妥當。
這位家長的做法非常高明,他降低自己的身份支持老師,幫助老師塑造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其實這也是支持自己的孩子!
—
—
—
—
上海的校長媽媽祝郁也分享過類似的經歷。
她的女兒四年級的時候非常調皮,總是闖禍,結果到了期末,老師給出的五行評語中竟然沒有一句肯定,全是批評。
女兒非常傷心,回到家飯也不吃,哭著問她:“媽媽,我是不是真的很差呀?”
那天晚上,祝媽媽失眠了,老師的評語就連當了14年班主任的她看了也終生難忘。
她知道受批評的女兒自信受到了打擊,甚至已經開始懷疑自己了!
但她又想到自己是一位中學校長,曾經無數次在講臺上分享:“家長一定要支持老師!學校是孩子每天都要去的地方,家長本事再大已不可能代替老師。”
這次到了自己身上,應該怎么辦?
她連夜寫了一封信,這封信不是寫給老師,而是寫給自己的女兒:
孩子,你見過磨刀嗎?把刀放在磨刀石上磨,刀一定很疼,可是他沒有發出一點聲音,因為他知道只有經過這樣的磨礪,他才能變成一把好刀、快刀。你想變成這樣一把好刀嗎?那就要經歷磨礪!你睡覺之后,媽媽已經和老師通過電話了,老師說,今天的評語就是把磨刀石,就是要讓你去接受反復的磨礪。當你把評語上的缺點改正之后,你就會是一把舉世無雙的寶刀了。
祝媽媽用這封信把老師在女兒心目中的形象挽救了回來。
后來,她又和女兒談了很多,幫她重新塑造了對自己的認識,女兒還給自己寫了很多中允的“評語”。
祝媽媽說,這件事到今天她還是非常后怕,孩子不會從她不喜歡的老師那里學到任何東西,如果當時不是用這樣的方式來處理,結果會怎么樣?
她常常用這個故事來鼓勵我們的老師要多幾把衡量孩子的尺子,讓孩子感覺到成功。
她也會用這個故事提醒家長,老師不會故意批評孩子,遇到問題家長可以私下和老師溝通,但在孩子面前一定要支持老師,這是上策!
—
—
—
—
幼兒園開學了,但最近很多家園關系的輿論并不樂觀,經常可以看到惡性事件發生。
其實我們的老師,就行業門檻和受教育程度而言,整體素質還是非常高的,真正有問題的還是少數,有些時候,我們只是需要多一些支持和理解!
一位做培訓的老師分享了這樣一個經歷。
那是她第一次上課,在一家開在商場的培訓班里,課很成功,孩子們很喜歡她。
但讓她萬萬沒想到的是,在課間休息的時候,一個小女孩跑丟了。
她慌了神,趕快四處尋找,等她找到孩子的時候,孩子已經哭得非常傷心。
孩子的媽媽看到了,趕快過來安慰自己的女兒:“沒事了!媽媽來了,沒事了!”
小女孩很快就不哭了,然后孩子的媽媽接著說:“這個姐姐剛才因為找不到你很緊張,她不是故意的,現在你親一下姐姐,安慰她一下,好不好?”
小女孩說:“好!”然后親了她一下,這件事她至今難忘!
我想,一個善良、寬容的孩子就是這樣教育出來的。
人們說真正美好的關系是相互支持的,那最美好的三角關系就是:家長支持老師,老師支持孩子,孩子健康成長!
—
—
—
—
陳鶴琴老先生就非常強調家園合作的重要性:“幼兒教育是一種很復雜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單獨勝任的,也不是幼兒園一方面可以單獨勝任的;必定要兩個方面共同合作才能得到充分的功效。”
幼兒園和家庭二者必須同向、同步形成教育合力,才能有效地促進幼兒的發展。家園的溝通交流、支持合作、資源共享才能達到“家園共育”的目的,才能促進幼兒、家長、教師三大人群的共同成長,才能為孩子們的健康、快樂成長營造良好的教育環境。
家園共育對于家庭和幼兒園而言是一個共同受教育的過程。家長的教育知識與能力也需要有一個學習和實踐的過程,整合家庭教育資源,達成有效的家園合力就為家長提高教育水平提供了一個學習的機會,能夠幫助家長樹立教育好子女的信心,獲得教育的知識經驗。就幼兒園教育而言,在整合家庭教育資源,達成有效的家園合力的過程中可以幫助教師不斷改進和修正教育內容和教育方法。同時,整合家庭教育資源,達成有效的家園合力,就能充分發揮各自的優勢,最大限度地利用已有的教育資源并發揮其作用,形成教育合力,促進兒童身心健康發展。
我們的目標只有一個:一切為了孩子的身心健康發展。為了這個目標,請家長們多與老師溝通,多配合老師的工作。
家長對教師的配合和理念的改變,才是對孩子做好的,也是對教師工作最有意義的,這就是家長給老師最大的禮物!
—
—
三
真實的幼師日常工作
有多少幼師給孩子洗尿濕的衣服,擦洗沾滿大便的腿和屁股;
有多少幼師為了孩子一整天都喝不上一口水;
有多少幼師抱著哭鬧的孩子一抱就是兩個小時;
有多少幼師變著法創造條件帶孩子們在游戲中學習;
又有多少老師顧不上自家孩子一心放在班級里……
幼兒園老師每天必須早早到達幼兒園,匆匆忙忙吃點早餐就開始一天的工作了。幾十個孩子和自己在一起,任何時候都不能有一個孩子脫離自己的視線,神經總是繃得緊緊的,怕孩子摔跤,怕孩子打架,怕孩子發生意外。
要管孩子拉屎拉尿,給小的擦屁股,大的也要檢查有沒有擦干凈。
要給孩子組織教學活動,開展戶外活動,區域活動。
上課的時候又唱又跳,又說又笑,時而扮仙子,時而扮大灰狼,沒個消停的時候。為了生動活潑,吸引孩子的注意,也是夠拼了。
孩子們睡覺的時候,小班的孩子要給他們脫衣服、鞋襪,給他們一個個蓋好被子。
中大班的孩子也要幫助他們做好這些事情,要看他們午睡,不肯睡覺的孩子要去哄,自己不睡還要吵鬧的孩子要去教育,哭鬧的孩子就得抱在懷里哄他睡覺。
趁著孩子睡著的空檔,老師們或是備課,或是做教具,或是填各種工作表格,或是給家長打電話:哪個小朋友沒來上學,要關心了解啦;哪個家長有啥意見,要溝通解釋啦;哪個家長有啥疑惑,要解疑答惑啦。
下午,孩子們起床了,要給女孩子們梳頭,要組織新一輪教學活動,要繼續喝水上洗手間,要戶外活動、區域活動,要給孩子吃點心。
四點半之前,孩子們要離開幼兒園了,要給他們整理書本,整理衣物,整理頭發,拿全每個孩子的個人用品,不能拿錯,不能有遺漏。
直到六點,孩子們總算安全離開了。有的家長因為種種原因,七點還沒有來接孩子,老師就不能下班,要陪著這個孩子玩游戲,看書、做作業等等。
好不容易所有的孩子都離開了,老師要打掃衛生,洗毛巾、洗口杯,給桌椅消毒,整理區域,補充區域材料,等等。很多時候,老師們要八點過后才吃得上晚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