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女兒練習舞蹈兩年了,每個星期老師要求回家多練習下腰,劈叉這些鍛煉柔韌性的動作,每次她在家里練習時,我都會鼓勵她,“練的真棒,動作標準。再堅持一下,真是一個勤勞聰明又吃苦的孩子。”
開始的時候,女兒還能聽到我的表揚還能歡呼一下,臉上露出喜悅的表情,等我第二年再夸她的時候,她已經習以為常,覺得這沒有什么了不起。不就這些重復來重復去的動作嘛。
后來,我也報了一個瑜伽班,學瑜伽就像學舞蹈要求一樣,練習的這些動作和要求,和學舞蹈的女兒有著很多的相似之處。比如:下腰,劈叉這些瑜伽里面都有要求,做不好不能強做,只有一點一點的練習。還好我之前經常鍛煉,這些動作對我來說,還不是太難。
有次下腰,女兒按照慣例輕而易舉的下去了。這次我沒有表揚她,而是給她說,我做一個下腰的動作給你看。當我準確的,又能長時間的,把這個動作保持的很好的時候,我發現女兒的眼睛里流露出一種崇拜的表情,她說:“媽媽,你太歷害了“
其實我哪里是歷害,只不過是我想做孩子的榜樣。和她一起進步,一起成長罷了!有了我做目標,或許她更應該知道努力前行!
02
說起每個人優秀的例子,我們會發現孩子心目中總有一個人當她的參考標準:
每次的手工課結束,回來時完成作業時,孩子都會說,我們手工課老師的手可巧了,一會兒就能做出一個徐徐如生的作品。
每次英語演講結束,某個小朋友演講的特別好,這時其它孩子都會說,哇,她是怎么做到的?
這時孩子總會拿一個參照物做為標準,而這些標準里面常常都會是你身邊的人,而父母則是影響最大的。
一次侄女拿出一道初三的數學題問我,數學題早就不算多年,早忘了一干二凈了,我讓老公看一看,沒想到他三下五除二的就算出來,還給侄女講這道題的思路,解法。當時的女兒就在身旁。
我再次從她的眼睛里看到了一種好羨慕爸爸的強大,一會兒的功夫,一道數學題就算出來了。
其實并不是要求父母做一個事事都很強的人,只是你在某一方面有優勢,讓孩子看到,體會到,有這樣優秀的父母,那她自己也不會差到哪里去。
記得有一篇文章寫的是一個小學生的作文,寫媽媽是一個無用的中年婦女
里面這樣寫道:
“我的媽媽不上班,平時就喜歡打牌和看腦殘的電視劇,一邊看還一邊罵,有時候也跟著哭。她什么事也做不好,做的飯超級難吃,家里亂七八糟的,到處不干凈。
她明明什么都做不好,一天到晚光知道玩兒,還天天叫累,說都是為了我,快把她累死了。和我一起玩的同學,小青的媽媽會開車,她不會,小林的媽媽會陪著小林一起打乒乓球,她不會,小宇的媽媽會畫畫,瑤瑤的媽媽做的衣服可好看了。我都羨慕死了,可是她什么都不會。
我覺得,我的媽媽就是個沒用的中年婦女。”
你看,你的做法都被孩子影響著。你不上班,至少把飯做的好吃一點,也能讓孩子覺得你是一個會做飯的媽媽,你不會開車,但是你騎著車接孩子,一樣也能讓孩子感覺到溫暖,你不會打乒乓球,至少和孩子一起跑跑步。也能讓孩子覺得媽媽有個喜歡的運動項目。你不會畫畫,但是你有一手寫的拿的出手的好字,一樣會令孩子有羨慕的資本。可是這些你通通都不會。憑什么讓你的孩子優秀呢?拿什么讓孩子當你為偶像?
03
一次在火車上,對面桌上的女子帶著約有6歲左右女孩子,這個女孩子就是覺得在車上無聊,她拿出一疊紙在那里玩折紙,折好的小動物擺在桌子上。唯妙唯肖。
這時有一個經過座位上廁所的孩子看到了,她說“姐姐送我一個嗎?”那個小女孩說,”可以啊,這些折紙都是媽媽教會我的,“說完看了媽媽一眼,她的眼里看起來全是對媽媽的崇拜。意思是說,我有一個無所不能的媽媽哦!
香港第一位女特首林鄭月娥,她的兩個孩子特別優秀,雖然她一再強調“陪伴,是最好的教育,但是對于她自身來說,就是孩子的榜樣,一邊工作,一邊親自照顧孩子。她的努力讓孩子感受到母親的優秀。正是她自己的優秀感染了孩子,所以才使得孩子更為優秀。
你的優秀,會讓孩子崇拜,你的平庸,也會讓孩子看在眼里。想要教育出一個什么樣的孩子,還是先看看自己的所做所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