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言:現在,我是一個八歲男孩的媽媽,走進書店里卻看到的景象是:育兒書的數量如此之多,教你怎樣養育親近自然的孩子,養育一個過敏的孩子,養育一個健康不容易生病的孩子。有的書教你如何用雙語養育孩子,即使你在家只會說一種語言。更不用提那些教孩子理財的書,培養孩子科學思維的書,怎樣讓孩子成為瑜伽天才的書了。除了教小孩如何拆除核彈,其他育兒書似乎應有盡有。
所有這些書籍可謂用心良苦。我相信其中也有許多優秀作品。但我看著那一架子育兒書,卻沒覺得它們會帶來什么幫助,我看到的是焦慮,它們仿佛是一座五顏六色的巨大紀念碑,彰顯著整個社會的恐慌。
如果一定要看一些育兒的書,學習一些育兒理念,在這個信息爆炸的年代,篩選信息是必不可少。不然會讓自己焦慮到發狂,或者忙到發狂。
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書是,臺灣心理咨詢師陳意文的《家庭中的正面管教》。
1
說起正面管教,很多父母都不陌生。可是什么是正面管教,估計很多人的想法都是比較模糊的。
假設你的孩子考試考了20分(滿分100分),你會鼓勵你的孩子,對他說:“寶貝,有進步,媽媽為你的進步驕傲!我們下次努力做的更好!“嗎?
假設你的孩子考試考了99分,拿了試卷回來讓你簽字,你會怎么說?你會問你的孩子,你怎么沒考100分嗎?或者你們班上有幾個人考100分這樣的問題嗎?
兩種假設之中,你會怎么做?
如果你是第一種做法,那么恭喜你,你已經漸入佳境,走在正面管教的路上。
如果你是第二種做法,那么我們可以繼續努力,讓孩子越來越好。
如果采用第一種做法,真的可以鼓勵孩子越來越好嗎?孩子會不會更加不知道努力向上呢?
正面管教的理念認為,孩子產生許多行為問題的原因是孩子充滿了負面情緒與挫折。很多行為問題的產生都是父母或者其他大人沒有用適當的方式與孩子進行對話所致。
在家庭中,很多父母會將對孩子的愛轉化成期許,這些期許如果運用得當,會成為孩子向上的動力。但是如果孩子的行為與家長的期許不符,父母會因為焦慮而責備孩子,造成親子之間的沖突,也造成了許多對孩子的行為不知所措與心情無奈的父母。
所以這本關于正面管教的書,讓我們不必花力氣指責孩子,轉而將注意力放在如何幫助父母與孩子愉快相處和解決問題的方法上。
2
在正面管教理念之下,父母所有行為的目標只有一個,就是幫助孩子體驗成功,讓孩子一次一次的獲得自我肯定,給孩子“我能行,我可以”的心理暗示。
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面對孩子表現不如人意的時候,父母總是難免會著急,會擔心孩子落后。
正面管教理念結合心理學中的焦點解決技術,本書提供了一套完整的課操作的幫助孩子的一系列方法,給父母們以參考。
這套焦點解決方法的英文名稱是,SFBT(Solution Focused Brief Therapy),這套方法將聚焦在:
它是以問題解決為目標的思維導向
他重視問題解決的行動
它努力尋找問題不發生或者是問題沒有那么嚴重的例外情況
它極度愿意相信當事人的能力
為了達到這樣的目標,SFBT方法,有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轉換角度看問題
在這個階段,我們的目標是站在孩子的立場看問題。
這需要父母改變過去的立場,放棄用成人的標準或者是別人家孩子的標準來評價孩子的習慣,放棄看事物總是只看到不足的這一部分的習慣,就像上面的舉例當中的第二種父母,孩子雖然考了99分,但是父母仍然只看到還差1分才是滿分,而沒有看到孩子99分其實也是付出了很多努力才達成的。
這是最困難的部分,因為改變自己是不容易的,看到自己的思維模式也是不容易的。
第二階段:幫助孩子創造成功經驗
在這個階段,書中給出了很多實際可操作的方法,來幫助孩子提升自我感受,讓孩子感受成功,感受“我能行,我可以”的正面暗示。這些方法包括如何贊美孩子,如何相信孩子,如何讓孩子自我選擇,如何讓孩子合作,如何制定目標,如何幫助孩子找到成功的例外等等。這部分的可操作性很強,每一種方法都有示范的例子,如何說,如何做,書中都有詳細的講解。
第三階段:幫助孩子自我成長
這部分主要介紹了如何借助外力來幫助孩子自我成長以及如何讓孩子學會自我角擦和自我成長,將孩子的成長交由孩子自己負責。
3
整個SFBT方法,清晰流暢,可操作性強。
但是是否適合每一個人,那就要看每個人的信念和教育理念是否與這本書相符合。
蘊含在這本書中育兒理念是,發自內心的相信孩子有解決他自己所有問題的能力,父母的作用只是幫助孩子,引導孩子看到孩子自己能力,不斷的重塑孩子對自我的看法,最終幫助孩子形成我可以,我有能力的信念。
如果你不相信孩子有能力處理好他自己的事情,或者覺得有些只有嚴苛的教育才能鞭策孩子繼續前進,那么這本書此時此刻對你的幫助可能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