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時候在跟客戶溝通保險的過程中,客戶經常會說:你說得沒錯,人一定會老、人可能會遇到風險,有錢就行了嘛,我把錢存銀行一樣能解決這些問題,所以,我覺得買保險不如存銀行。
怎么辦?其實,客戶能這樣看問題,已經說明他很有風險意識,能夠未雨綢繆,他愿意通過“銀行存款”,也就是儲蓄的方式來為未來的不確定性做一個準備。只不過他不知道,儲蓄和買保險都是“未雨綢繆”的方法,那么,它們之間有什么不同呢?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需要首先了解一下人對風險的三種不同的容忍度。
一、【人對風險的三種容忍度】
不同的人對風險有不同的接受程度。一般而言可以分為三類:風險厭惡型、風險溫和型、風險偏好型。舉個例子,假如你有機會拿到一筆錢,但拿到錢的方式有以下三種,你會選擇哪一種?
第一種:直接給
你不用承擔任何風險,就可以直接拿到100元錢,但最多也只能拿到100元,沒有其他的驚喜;如果你選擇這一種,那你就屬于風險厭惡型;
第二種:猜大小
你需要承擔一定的風險,猜中了你可以拿到200元,猜錯了一分錢都拿不到。也就是說風險是50%,猜對了收益翻倍,猜錯了本來確定的收益也沒有了。如果你選擇這一種,那你就屬于風險溫和型;
第三種:抓鬮
你需要承擔更大的風險。假設盒子里有十個鬮,只有一個是幸運鬮,如果抓到了幸運鬮,你可以拿到1000元,如果抓錯了,你還要拿出100元。也就是說風險是90%,猜對了可以拿到10倍的回報,但如果猜錯了,你不僅連本來確定的收益都沒有了,還要損失自己的100元。如果你選擇這一種,那你就屬于風險偏好型。
大量的問卷調查顯示,絕大部分的人都會選擇第一種。所以,人性天生是厭惡損失、厭惡風險的。所以,我們才會“未雨綢繆”,對未來不確定的風險,我們會提前做一些安排和準備,比如儲蓄,就是希望在風險來臨時有一些經濟上的準備。比如保險,就是通過提前的安排和規(guī)劃,在風險來臨時,有一個確定的經濟補償。
那么,要做好未雨綢繆,到底是應該銀行儲蓄?還是應該購買保險呢?
二、【儲蓄與保險】
其實,不同的金融工具各有不同的特點和功能,不能簡單地說誰好誰壞。如果從家庭理財的角度來看,如果條件允許,銀行儲蓄和保險都需要進行一定的配置。
1儲蓄
首先,銀行儲蓄具備安全性,我們放到銀行的錢一般不會丟失,風險很小;
其次,銀行儲蓄具備流動性,比較靈活,可以隨時領取;
第三,銀行儲蓄具備收益性,在當前的金融政策下,我們的銀行存款有利息的收入。這些特點使得儲蓄特別適合應付生活中的日常開支和各種小意外。
2保險
保險是家庭理財的基礎,它的基本意義和功用是保障;保險的特點是杠桿原理,用比較小的資金撬動一個10倍、幾十倍的保障額度,而且從所繳第一筆保費起,就能擁有這個額度的保障,所以,保險比較適合應對超出自身承受能力的意外。
與銀行儲蓄相比,保險產品,尤其是返還型的產品,也具備安全性和收益性,主要在靈活性上區(qū)別比較大。錢存在銀行,想什么時候拿出來花就什么時候拿出來,哪怕存的是定期也沒關系,只不過損失一點利息,本金不會受影響;但保險不同,保費繳進去,中途就不能隨意取出來,如果一定要提前支取的話,本金就會有損失。
很多人會把這個看作是保險產品的不足,其實不然,這恰恰是保險產品的優(yōu)勢所在,它特別能體現保險資金“專款專用”的特點。比如,養(yǎng)老保險的錢就是專用于養(yǎng)老,在指定的年齡,按照約定的方式領取養(yǎng)老金;同樣,重大疾病的錢就專用于重大疾病。
而銀行儲蓄就是因為靈活,反而很難保證專款專用,比如我想存100萬養(yǎng)老,可中間家里要改善生活換房子,我存的這個養(yǎng)老錢要不要拿出來用?另外,現在很多保險公司推出的保單貸款,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保險資產的“靈活性”。
所以,儲蓄和保險都是我們?yōu)榱藨獙Σ淮_定的未來,而提前規(guī)劃和安排的“未雨綢繆”的方式!
三、【富人買保險,窮人買彩票】
既然保險也是一種非常好的“未雨綢繆”的方式,為什么還有那么多人拒絕購買保險呢?這也關乎人性——
如果在報紙上看到一個人買了彩票中了100萬,很多人都會蠢蠢欲動跑去買,結果小小的彩票點門庭若市!因為大家都認為“幸運的事可能會發(fā)生在我身上”!
如果你在報紙上看到一起車禍,50個人只有兩個人買了保險,各賠了200萬,你會覺得這兩個人沒買錯,但你不會立馬去買保險,為什么?因為你會覺得 “這么倒霉的事不可能發(fā)生在我身上”!
所以,貪婪和僥幸是人性的弱點,但成功的人往往能很好的克服人性的弱點。
為什么說“富人買保險,窮人買彩票”?因為富人能夠克服“僥幸”的人性弱點,他知道風險是難以把控的,面對風險,他不會心存僥幸,他需要通過保險把那些不確定性的風險覆蓋掉,然后再做其他的投資計劃。所以,我們可以看到,保險資產是很多富人家庭資產配置的基石資產。而窮人卻很難克服“貪婪”的人性弱點,夢想一夜暴富,所以熱衷于那種希望渺茫的賭博。
風險是不確定的,更是不可控的,正確認識風險,克服人性弱點,才能夠幫助我們更理智、更從容地面對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