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銷售的四璽產品,大多數伙伴的思路也是講的養老功用和教育金功能,今天利用一個小時的時間給大家講一講這兩部分的功能,怎么去安排和規劃,以及我們在安排和規劃養老金和教育金的時候,需要注意哪些重要的地方,因為這兩個部分內容其實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大家非常關心的。
通常,客戶在跟我咨詢的時候,那都是上來要給孩子存錢,還有很多的成年人為自己將來的養老表示出很大的擔憂,所以呢,都想要考慮給孩子存一筆錢或者給自己做一筆養老保障金,回過頭來,我們講,這個養老保險和教育金保險在我們保險專業里面,統稱為一種叫年金保險。
什么叫年金,年金是財務會計的一個基本的概念。年金,從字面上理解就是每一年的一筆現金,是有規律的,有周期的,比如說每月領一筆錢,每年領一筆錢或每兩年領一筆錢,這其實就是,年金有一定規律,相同間隔,發生了一系列的現金流,這就是年金,比如說我們交的保費也是年金,我們還的貸款也是年金,無論是車貸還是房貸。
在保險領域里面,特別是在這個養老和教育金這兩個領域里面,大家更關注的就是在未來,每一年或者每一個月能領取的錢,這是一種規劃,比如孩子上學,18歲到21歲,或者初中、高中、大學,每一年能給孩子安排多少錢到位,我們養老的時候不管是從55或者是60或者65開始,每一年,每月能領取多少錢,這個方式領到的錢是非常有規律性的,這就叫年金保險,我們為什么要存這種年金的保險呢?
很多人在咨詢保險之前沒有了解清楚,也沒有思考過,保險在我們金融領域里面它到底起到一個什么樣的作用。比如說,大家現在通過自己的勤奮努力也好,通過其他的投資渠道也好,或者房子被拆遷補償,總而言之,各種各樣的渠道拿到了現金之后,拿到了貨幣之后它就會變成一種金融資產。
無論這種金融資產,放在目前這個投資市場里面,金融投資市場里面,它流到哪個渠道,比如說股票、基金,你存在銀行里的存款,無論是定期還是活期,或者說你購買了人民幣理財產品,有些客戶購買了信托,有些人在做這個期貨,在做紙黃金,無論你這個錢是通過什么樣的形式存在,都叫金融資產,我們會發現一個很很奇怪的現象,就是除了保險,在其他地方所有存進去的錢,都不是按照用途去劃分的,它僅僅都是數字而已。
比如說你存在股市里的錢,股票,我們很簡單就可以理解成股票,它實際上是一種追求收益投入產出比的,因為沒有人說我這支股票,將來是用來養老,這支股票呢我是用來做教育金的,大家想一想是不是。再比如說,這個錢你放在銀行里也是一樣的,你放在銀行的這個錢也不是專款專用的,這不是按照用途去劃分的。
通常一家子所有人的錢,都會放到一個存折或幾個存折或幾張卡里面,沒有一張卡上面寫上教育金,養老金,未來看病的醫療的錢,反正只要缺錢,就從銀行里去取,那更不用說什么基金,什么什么人民幣理財,只有保險領域里面的這筆錢,就可以在你存錢的時候,就會有一個專款專用的概念,就是你在存這筆錢的時候,通常都會接觸到教育金的準備和安排,養老金的準備和安排等等,貼上標簽了。
我們可以想像一下,什么時候去銀行存筆錢,你跟柜臺工作人員說,我這個是存教育金或者是存養老金,其實我們潛意識里面告訴自己,這個錢我隨時可能會要取出來應付,我隨用隨取,我干嘛都可以,你管我呢,所以這個金融資產很有意思,就除了保險之外,其他所有的資產都不是按照用途去劃分的,就導致呢,這些資產可以講都是短期的錢,眼前的錢,就是我隨時用,我隨時就可以去動,用途可以有很多種,可以方方面面,也就是說很多人炒股炒股賺到了錢,可以買車買房,可以去旅游啊改善生活,對吧,我在銀行里的錢也跟股票剛才說的是一樣的。
可以去旅游,或者置換個大件,買房買車,趕個禮呀,隨個份子,等等等等,你會發現,我們在所有領域里面投入的這個資金,這個現金,金融資產它的用途都是多種多樣的,唯獨只有在保險領域里面,我們每每談到存錢的時候,都會和我們一個理財目標和我們人生的一種規劃目標緊密掛鉤的,要么就是給孩子存筆教育金、婚嫁金、創業金,要么就給我們自己存筆養老金。
大家有沒有想過,這是為什么呢?為什么會是這樣呢?所以很多客戶,如果我們不了解這一點的話,我們往往會把保險和其他的理財相提并論,甚至會出現一個比較收益的問題,但如果你真正能夠理解,保險在專款專用這方面獨特的作用,你就不會去比較了,因為他們根本沒有可比性,可以說完全不是一樣的東西。為什么會是這樣呢?
因為保險,它是長期的一種規劃,它已經不僅僅是一種投資,而是人生的一種規劃,也就是說,我們人這一輩子所賺到的錢,一部分是用在現在花,另外一部分是要留在未來,大家想一想,就在你財務不自由的情況下,什么叫財務不自由? 就是當你停止工作,不勞動,不上班,不賺錢的時候就沒有收入,這個財務不自由需要靠人賺錢,大多數人一生當中都處在這樣一個階段。那財務自由是什么呢?就是我可以不上班,不工作,我天天睡到自然醒,睡醒起來了就去盡情玩,仍然也還會有源源不斷的收入,這個是每個人都特別期待想要打造的一種生活境界,那你可能會說,你說這種人有嗎? 有,但是只有少數人在這種狀態里。
看你具備有什么樣的資產,因為如果我們這一輩子只是想用人來賺錢的話,那肯定就會存在這樣情形,當你人一旦停下來的時候,你就沒有錢可以賺,等什么時候你能過渡到用資產去賺錢,用錢去生錢的時候,你才有可能真正財務自由。
也就是說,其實我們人這一輩子,要想財務自由,實際上是在做一件事情,這件事情很多人沒有想明白,更沒有提早去做,或者沒有持續去做,所以他一輩子都不會有財務自由,因為這是一種規劃
這到底是要做的是什么事情呢?就是,你要源源不斷的去做金融資產的投資,你賺到的錢,你不能全部都花掉,你賺到的錢,必須要有一部分進行投資,投資資產,投資能夠增值的資產,大家想一想,如果你花一部分,把另一部分用來做投資,這投資的資產它可以再增值,源源不斷地幫你生錢,你慢慢慢慢就會發現,除了你自己通過勤奮努力,通過身體智慧努力去賺錢之外,你投資的資產也能幫你賺到一部分錢了,這個就是投資生財了。
當你投資生財的錢,多于你通過上班賺到了錢,你就可以處于自由的狀態了,現在在大城市里面,有一批人叫房蟲,很典型,就是這人家里有很多套房,他用工作嗎?想一想啊,不用工作,一個月收租金就可以了,這是典型的用資產來產生現金的一種方式,這個叫財務自由,所以你如果一套房,你一個月的租金是5000塊,十套房就是5萬塊,月收入5萬塊,你說你還要做什么工作,對不對,到那時候,工作對你來講,它就是一種需求,一種勞動,他已經不是養家糊口的一種手段了。
你想想,又或者你在銀行里,如果有一千萬,你光吃利息,一年保尊寶5%的利息,或者是做人民幣理財產品的話,1000萬的5%是多少?50萬,如果按照你正常的日常生活的話,你覺得一年50萬你夠不夠呢?如果是夠了,那你說你還需要工作嗎?
關鍵就是,你怎么能夠得到這一千萬,是吧?你怎么能夠賺到這一千萬。在沒有這個這筆錢的時候,積累第一桶金就顯得尤為重要了,那你就要靠你自己的勤奮努力,靠你自己的身體智慧去賺錢。這是一個財務從不自由到自由的一個過渡階段。
總而言之,我們今天所賺到的錢,你不能全部都花掉,你肯定要為未來做一些準備,要么是未來能夠幫你分擔你的體力和智慧,幫你一起來貼補家用,投資賺錢,要么就是在未來你生活中,你必須要使用要花費的,因為當你財務不自由的時候,你就會有一天不工作了,沒有其他收入了,我們通常講退休這個模式就是這樣子,人生的曲線里面,當你60歲退休的時候,你沒有其他收入了,然后你又沒有資產性的收入,也沒有資產性的投資收入,比如說房租你也沒有,銀行存款也沒有或者存款很少,不足以支撐你那時候的生活。 你的財務狀況是屬于一種坐吃山空的狀態,這就是典型的財務不自由,那個時候就要生不如死,又老又窮,入不敷出,還指望國家去救濟你,毫無尊嚴的生活。
所以大多數的人,這一輩子不可能實現財務自由,不是因為沒有能力,而是因為沒有提前做好這方面的規劃和安排,這是一種科學的理念,這是一種先進思維,如果沒有這樣的理念和思維的話,你很難一輩子財務自由,所以它不是能力的問題。 也有人說,它就是能力的問題,比如它一下子可以賺一千萬,它命好一下子拆遷補償上千萬甚至幾千萬,拜托噢,這是一次性得到了一筆錢,如果它沒有正確的思維和理念的話,它也可以很快敗光。世界上沒有一個中彩票的人,最后他可以長治久安的,從此富貴的,很多都是中途敗落,錢很快就花光了。
他沒有掌握財富的能力,錢來得快,去得也快,所以理財它是一種科學。財商,它是需要學習和訓練的,是當一個人還沒有達到財務自由,從最開始自己身體力行,靠自己的身體和智慧去賺錢,賺到第一桶金的時候,他應該做好一個長遠的規劃,就是把一部分收入,按一定的比例,消費解決眼前的生活,人必定要活在當下嘛,對吧,提高自己的生活品質,對得起自己,吃得好喝得好,住得好玩得好,很開心,然后還要盡各種各樣的義務和責任,讓自己的親朋好友也能生活得很好,但更重要的一部分就要為未來做安排和做準備,因為你根本不清楚哪一天你的收入會中斷,當你的收入中斷的時候,你怎么辦呢?
我們收入中斷或者是沒有收入的時候,我們依靠的實際上,就是在我們有收入時候,能夠遺留下來的,或者能夠積蓄下來的錢,所以我們有成語叫保存積糧,就是這個意思。就是我們在吃飽的時候,一定要存一點,干嘛呢?所以你就積糧的時候能想到可能有餓的時候啊,那個積糧,你就要把它存起來,就在你風光無限好的時候,你也要為可能的殘枝敗葉的時候做好準備是吧? 你總不能夠完全月月光都給他造光了。
這個就是一種思維,就是一種理念,科學的理念,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就是這個意思。
當你把錢存在銀行里,投資在股市和基金里,其實我們深層次的想法和需求,也同樣是為未來做安排和準備,否則的話,都花光不就得了嗎?
對不對?我賺多少花多少?還是人們內心深層次里面,也是有這種隱憂的,總是要為未來做一些安排和準備,以備不時之需。只不過我們從來都沒有仔細想過,這個不時之需都有哪些種情況,要不要把我們的這個現金,或者是資產按照這些用途專款專用,專門的賬戶去管理起來,這是一般人想不到的,這是需要理財專家幫我們客戶去做規劃,比如大家講你在銀行里存那么多的錢,干嘛用呢?
錢只是數字,如果不賦予它一定的意義,不賦予它的用途的話,你是沒有辦法去管理的,你管理的永遠只是數字,沒有意義,那我們把錢存在銀行里干嘛?不也是解決自己以下幾方面問題嗎?
要么是孩子將來的教育,上學的錢,要么是我們自己將來養老的錢,要么是將來看病的錢,要么就是解決我們目前生活水平,提高生活質量的錢,無非就是這幾種。
大家想一想,當然如果你有更多的錢,那可能就是給子孫后代留下來的。
所以我們實際上,我們的財富管理的核心就是,其實就是用途的管理,就像我們管理時間是一樣的,必須要管理實踐。財富管理實際上就是按照我們人生當中對于財富的一種需求,一種意愿,一種用途,把錢分門別類進行管理起來,所以這是保險,真正的作用就是保險管的不是眼前的錢,不是現在的錢。
存在保險里的錢不是為了眼前的生活,存在保險里的年金是為了未來的生活,而且可以根據我們生活的目標把錢分門別類,專款專用管理起來,比如說,一張存單上面有銀行賬號,一張保單上面也有保單合同號,其實這兩個性質是一模一樣的,只不過都是在你不同金融機構里面的賬號。
你那個存單或者你那個卡號,是在銀行里提錢取錢的唯一的一個標識,那在保險公司里,你存錢領錢標識就是你的保險合同號,其實他們本質都是一樣的,都是賬號,只不過你把錢你存到保險公司里面來的時候形成一個保險合同,他就是專款專用的,就是這筆錢,我只能用來做養老。不到養老的時候我看不到這筆錢,不到退休五十六十的時候,我這錢休想拿出來,你要拿出來就虧損,就比你存進的本金還少,你就強制存下去,存下去,到你老年的時候你才能開始領取,所以這筆錢能留得住。再比如給孩子做教育用的,這孩子18歲以前我就不要領,就不能動,這是一種強制儲蓄,那么在18歲以前你就看不到這筆錢,你只能繼續往里存,存,存。領是領不出來的,一旦要領出來,中途想退出來,對不起,也是有損失的,你存進去的錢肯定要比你拿出的錢又多,你肯定是虧的,你這筆錢才能存進去,才能存到位。 當孩子讀書的時候,18歲的時候,你才能真正看到賬戶里留下的這筆錢,所以它保險,首先它就是專款專用的,它是按照用途去劃分了一筆錢,而且這筆錢是強制儲蓄,就是如果你中途要后悔,你的損失會很大。
為什么保險要這么去做呢?
包括社會保險也是一樣,我們每一個人,如果都有社保的話,你想想你那個社保的養老金你什么時候能用呢?很多人說我覺得社保國家投資這個養老這個效率太低,收益太少,我想自己投資,你這個養老保險,每個月從單位里交納養老保險,你自己能不能拿出來呢,你肯定拿不出來的,那你說國家太缺德,不讓我拿錢出來用,是這個道理嗎?
不是的,因為養老保險是在你老年的時候才可以用的,社會養老保險也是一樣,你老年時候才用,你現在拿出來干嘛呢。
人性,是貪婪,恐懼,隨性和沖動的,一旦今天這個錢拿出來了,保證90%的人都不會進行很好的投資和管理,能夠讓他安安全全的,在你20年,30年之后這筆錢還在,因為我講了,貪婪恐懼隨性的沖動,這是人性的弱點,你這個錢一旦拿出來就沒了,肯定是沒了,所以如果我們讓老百姓可以把我們社保里面的養老金拿出來的話,我相信在大家老年的時候,幾乎沒有幾個人會有這筆錢在的,人們都對自己太自信了,相信自己,這筆錢在自己手里就可以,有很好的投資,很好的運作,能夠賺更多錢,能更好的管理,事實上大眾,80%的人都沒有辦法去管理自己的資產,更不用說讓自己的資產保值增值了。
大家看看我們周邊,看看你自己你就知道了。這么多年來,你做了什么樣的投資,讓你的資產保值增值,除非你走大運,買了幾套房,但買房子這種時代一去不復返,通過房子不斷去增值,獲得高利息,獲得高收益的時代一去不復返。
畢竟那是特殊時期,就像我們股市,牛市的時候,誰進入牛市都能賺到錢,他并不代表你真正有水平。那現在股市已經下跌到3000,甚至跌破了3000,那你還在賺錢嗎?如果你現在還在賺錢,你才是真正的大師,但大師永遠是少數。 對我們普通老百姓來講,對我們大多數的居民來講,大多數的國民來講,我們是無法克服我們自己人性的弱點。我們必須要通過機構的約束,紀律性來管理這樣一筆未來很多年之后用到的錢,所以這是社會養老保險,非常非常重要的這種強制的這種功能,就是你中途你不能拿出來的。
商業養老保險也是一樣,他必須要有這樣的功能。 就它能夠確保我們能夠克服人性的弱點。我再說一遍,貪婪恐懼隨性和沖動,什么叫貪婪,就當你手里有這筆錢的時候,你就會發現,你千方百計都要把這個錢花出去,人心就是這樣子的,所以貪婪有兩種,一呢就是不斷的追求奢侈的生活,奢華的生活更舒服的生活,這是人性的弱點。很少有人有錢之后還是過著非常簡樸的生活,真的很少很少。
有另外一種貪婪什么呢,就是它希望手里這個錢變得越來越多,你覺得自己有資本,有本錢,就會不斷地追求更高的收益,到處去找投資機會,哪有那么多好的投資機會,風險和收益永遠是相對應的,是成正比的。
當你覺得投資收益很好的時候,往往都暗藏著巨大的風險,貪婪往往讓我們損失殆盡。
所有上當受騙的人都是貪心不足。出事的P2P也好,金賽贏也好,銀證國際基金也好,這都是貪婪。大家想一想,如果不貪心,不占小便宜,你怎么可能失去那么多的錢。被騙的都是有錢人,大家思考我這句話,因為你這個錢你根本守不住,你有了這個錢之后,你勾勾心總是想著這個錢怎么能夠更好地使用起來。
你有了錢了之后,你的親朋好友知道了,也都是盯著你,讓你做各種各樣的投資,動員你跟他們一起去運作什么項目?所以往往都是有去無回,肉包子打狗一樣,這就是貪婪。
恐懼呢,也是一樣,最典型的就是遭綁票,因為你家有錢啊,對不對,你炫富太厲害了,綁架,就跟你要錢,因為你恐懼。
你包括股票投資也是一樣是吧? 追漲殺跌,這不是恐懼造成的嗎?明明可以能夠迎來曙光,結果你割肉了。
隨性,這就很典型,你手里有錢的時候為什么都存不住錢?無論你這個錢你現在是在股市里,是在基金里,你還是在銀行里?只要他能夠靈活支取的,我跟你講,這個錢你都剩不下,什么叫隨性就是這樣子的,因為中國人花錢沒有幾個是做預算的,財商課的第一堂課就是做預算,但是有幾個人做預算,特別是中國女人,有幾個做預算,如果我們一起出國去玩,你有沒有做過預算? 這次你要買什么東西,你的花費不能超過多少。平時逛街的時候你有沒有預算,去超市有沒有清單,有沒有購物的清單,只要在這個清單里面你就買,不在清單里你就不買,你能不能做到這一點呢?做不到,90%的人都做不到,太隨性了,我們的消費,因為我們中國人太愿意把握機會了,這個機會挺好的。 一打折一促銷機會挺不錯的,雖然那個東西不是在你的購物清單之內,可能是你近期壓根不需要的,但你覺得他肯定有用,未來總有一天會有用,然后你就破例去購買,那你這個錢,你想一想就會在做破例的支出。
沖動那更是這樣互相的攀比。所以往往會讓我們這個靈活支取的錢沒有辦法能夠保存下去,能夠保留到未來去用,這就是為什么社會養老保險金和商業養老保險金都不允許你中途隨便領取出來的原因,因為我們存這筆錢的目的,是為了20年,30年之后去用,而不是現在,不是讓你現在過癮,你把錢拿出去,輕而易舉拿出去,錢就再也回不來。
我曾經有個客戶,在前一階段股市很好的時候,他一年在我這邊投資幾十萬的,她說,我想把這個錢貸出來投資股票,我覺得現在市場太好了,這個錢如果不進去的話,這個機會錯過了很可惜。我說姐姐你聽我的,你千萬不要把這錢拿出去,這筆錢就是為你將來做養老使用的,是你的底線,如果你投資股票,如果失利了,股票不并不都是都是賺的,如果要是失敗了呢,你這個養老金不就中斷了嗎?
這么多年錢你就白投了嗎?他聽了我的話沒有取出去,結果現在很感謝我。
因為他真的當時要把錢拿出去投資投入股市的話,那剛好股市大跌,他這么多年投資的養老金就真的就沒了,所以保險它真正的作用就在于此,專款專用,強制儲蓄。有一個明確的理財目標,而且是為未來而用的,所以如果說銀行存款,股票基金,外匯黃金這些都是眼前的錢,都是一種快錢,那么保險呢,剛好相反,保險是什么錢呢?
保險是長錢,是未來的錢,是慢錢,它的作用并不是讓我們有越來越多的錢,而是在未來,不可知的日子里,有筆確定可知的錢,它的確定性是非常重要的,也就是說在我們老年的時候,你要確定知道,你每個月最少能有多少錢,在我們孩子受教育的時候,每一年最少能有多少錢,這件事情只有保險能夠做到,你其他所有的投資都做不到這一點。大家想一想吧,最靠譜的房子,你有沒有辦法和房屋中介公司一簽個協議,能夠保證,在你30年之后,每個月的租金最少是多少,大家想一想是不是。你存在銀行里的錢,銀行也不可能跟你簽個合同,告訴你約定好在你60歲的時候,每個月固定可以從這個賬戶里領取多少錢,可以領取到終身。
除了保險,沒有一種投資理財可以做到這一點,這是保險獨一無二的功能,它是規劃未來確定性的問題,它是解決有和沒有的問題,如果我們今天不通過這種強制儲蓄,專款專用的保險理財方式,來準備養老金和教育金的話,我們真的不確定在需要教育的時候和養老的時候你確實會有那筆錢,所以我們在做養老金和教育金這種保險規劃的時候,這個這個養老金教育金保險規劃的時候,我們一定要明確這一點,這是保險區別于其他所有理財工具最核心的,最本質的功能,這種功能是沒有任何一種理財工具可以取代,可以互相替代,他是無法替代的。
無法替代的就是它的確定性,當然有了確定性就會很安全。沒有安全感是因為沒有確定性,大家想一想,一個女人感覺一個男人不安全,沒有安全感,就這個男人很善變,她就會沒有安全感,飄忽不定,大家想一想是不是。
一個工作,沒有歸屬感,沒有安全感,收入漂浮不定,忽高忽低。收入今天有明天沒有,這個職業會發生變化,老板的錢都會發生變化,行業會發生變化,這都沒有安全感,為什么那么多人打破腦袋去考公務員,每年的公務員這個考試的比例?差比那么高,為什么那么多人去考公務員,那不就是尋求一種,相對來講的穩定和確定性,就是我雖然不知道未來能夠賺多少錢,但公務員的工作,能夠保證我每個月固定會有錢,哪怕就這一點點。對于很多普通人來講都是一根救命稻草,因為我們真的不確定在未來漫長的歲月里,二三十年我們自己的職業情況是什么樣子的,大家能想象嗎?現在你想想你從事什么樣的工作,20年之后你從事什么樣的工作,你能告訴我嗎?
你根本無法去預知這些,因為我們不確定那個時候我們的健康狀況怎么樣,我們的家庭情況怎么樣,對不對,你現在所在的行業會發生什么樣的變化,你現在的老板會發生什么樣的變化,這一切一切的不確定性都是變數,其實都給我們帶來一種不安全感。
為什么很多人考公務員,就是因為它是政府的呀,行業不會發生巨變,老板也不存在問題,因為他是國家,這個非常不明確的這兩點。大的這個環境,這個公務員這個工作就不會存在這個問題,就是他不擔心老板會發生什么變化,他不擔心這個行業會因為法律個制度會發生什么樣的變化,但一般的職業不是這樣子,一般的職業,最起碼這個行業都會發生很大的變化,可能國家一個法律出來,這個行業就消失了,更別說老板了,對不對,老板隨時想法會發生變化,各種各樣的風險,那公司可能隨時都會轉型,你會面臨失業重新再找工作這樣的一個風險。
只有確定性才能給別人帶來安全感,就我們到了一個新的環境里面,你會有不安全感,為什么呢。是因為很多事情你都不知道!你都不確定,當慢慢熟悉了解的情況之后,你就會感覺很安全了,然后慢慢慢慢你像老油條一樣如魚得水。 因為你閉著眼睛,都知道誰,領導或者同事有什么樣的習慣和毛病。
領導說上句話你都知道下一句話,但你剛剛進入這個行業,進入這個公司的話,你肯定不知道!你戰戰兢兢的,如履薄冰,很恐懼,因為你沒有安全感,為什么你不了解,一切都不確定,都是未知的,所以當我們未來有一筆確定可知的錢,每個月固定領取多少,現在就寫在白紙黑字上。孩子受教育上學讀書的時候每一年最少領多少錢,就是現在就可以確定的事情,這個就讓我們有一種安全感。所以人是需要這種安全感的,特別是對未來,特別是女人,未來那么多的不確定因素,我們怎么能夠在這么多不確定的因素里面,能夠規劃一些可以確定的事情呢?
我跟大家說,未來一輩子除了死這件事情是可以確定的,其他一切的一切都是不確定的,大家說是不是呢,就一個死,我們還不確定什么時候發生,在什么地點發生,以什么樣的形式發生,這也是不確定的,但人生的結局最后就是走進墳墓,這個事情是確定的,那我們從這個財務生命角度來講,財務規劃角度來講,我們也是需要在經濟生活當中,規劃一筆確定可知的錢,讓未來越來越確定,經濟生命也是一種生命,我們不光是這個肉體,還有經濟,還有精神,三個方面,我們人人有三條命,這三條命缺一不可。 一是肉體的生存,這個心臟能跳動是吧,腦子能思考,這肉體活著,這是最最基礎的物質基礎,然后是精神生命,你能夠正常的思考,你能開心快樂,日子你的感覺很幸福,有幸福感,有安全感。另外一個生命就是財務,生命經濟生命也叫對吧,你光有肉體生命精神生命,你沒有經濟生命,你也活不下去,因為你窮困潦倒,是不是,所以在你經濟生命里,你要有一種確定性,就未來的收入要確定性,要收入要確定性,要一筆持續伴隨生命一輩子,這樣一筆確定可知的錢,我活到老,領到老,我活多長,活多久領多久,這樣一筆錢才能給我們人生的未來帶來一種安全感和確定性。
所以這是購買保險的真正的作用和價值,而不是追求它的收益。那你說你這個保險,什么教育金養老金我存的少,杯水車薪,不夠用,而且未來的通貨膨脹厲害,我一跟客戶去講這個存這個錢,他就給我講通貨膨脹的問題是不夠用,沒有人說我們這個養老金去存一次就可以不存了。
養老金它是隨著我們年收入的比例在發生變化的,你社會養老金每年還在調整比例,大家想一想是不是。就我們的社會養老我不知道。大家在交五險一金三險一金的時候,每一年在國家調整社保基數的時候,我們的基數是不是也在發生變化。
我們交的錢是不是每年都在發生變化,而且是越交越多,對不對,沒有一個人十年前交多少社保,現在每月還交那么多,這是一個變動的過程,那為什么你還要,為什么客戶們還要去要求商業保險一程不變,還要求未來越來越好呢?
事實上商業保險也是一樣的,需要調整的,如果你今天今年的收入提高了,那你今年就應該更多一點投入在養老保險里面,而不是說我每一年只固定交3萬,我連續交十年,我未來就可以衣食無憂了,沒有這樣的好事情,因為你這十年期間你的收入在發生變化,你是以第一年的收入去衡量來做這個養老規劃,那第十年第一年的收入已經發生天壤之別了,你還按照第一年的規劃去來為未來的養老儲備,你覺得這是合理的嗎?
這肯定是不合理的。所以我們這種保險年金的儲備,其實就像存款一樣。我們剛才講過這個保險合同編碼就是賬號,你今年存,年年存,十年存20年存,你每年有錢你就多存。你將來的生活是是隨著你一步步逐漸積累起來的錢,去支持你未來的生活,而不是說我一成不變每年固定投入3萬,你今年收入10萬的時候,你投入三萬,三十萬的時候你還投入3萬,那你想想,你存以前怎么能夠維持你30萬的生活,所以養老金的規劃和教育性的規劃他也是循序漸進,也是需要調整的,也是一個動態變化的過程,我們不能用靜止的眼光來看這個問題,當你不斷去增加這種投入投資的話,你將來它才能夠真正發揮作用。
這不是保險,你通脹它不是保險自身的問題,你把錢存在銀行里,不存在通脹的問題嗎?你把錢投資股市不存在通脹的問題嗎?你如果今天你投資股市盈利10%,通貨膨脹率5%,實際上你的收益率就是5%,你要抵御通脹的問題,你要考慮,對不對,所以通貨膨脹是一個系統性風險的問題,無論你這個錢投在哪里,都必須要面臨這個通貨膨脹的問題。
我們解決通貨膨脹不是搞學術研究,我們要抵御通貨膨脹是為了能夠維持我們將來的購買力,是為了能夠實現我們人生的目標。我們的目標就是為了養老,能有錢花,教育能有錢花。這個錢不是要靠你當初存進去這個錢他能夠增值,而是讓你不斷的去存錢才可以,保險幫我們的是這樣一種制度和約束,是這樣紀律性一種約束的機制,幫我們把錢存下去,存下去,一直存到位,將來會有這筆錢,這是保險的作用,不要對保險進行太大厚望,認為投入保險之后可以衣食無憂了,保險沒有那么大的本事,股票基金存款沒有一樣有這樣的本事,所有都要靠自己,除非你的基數夠大,你如果一千萬,你存在銀行里可以了,你每年5%的收益,是不是我相信你未來養老肯定要比普通人要好得多,但對于普通大眾來講,你做不到有一千萬兩千萬甚至上億的資產存在那里吃利息,所以你需要通過自己不斷的努力,辛勤的付出辛勤的勞動,去換來我們未來幸福的生活,也源源不斷的往里去加往里投資,只不過你是利用保險這種管道這種方式,這種制度約束自己存下去,存下去,存下去,那就像我們貸款一樣的,我們房貸,車貸,不都是這樣嗎,它是有約束的,如果你今天不還,房子就歸人家了,車就歸人家了,后果很嚴重,對不對,所以你每個月下來,發工資,第一件事情就去存,就是去還貸還貸款,你怎么就這么有紀律性? 這么約束性呢,是你自己自我約束嗎?
根本不是,他是外力約束你,它是客觀中立的第三方,它是銀行,它是房子,它是一種借貸關系,在約束你,逼迫你必須要這么做,誰愿意還貸款呢,對不對?但你想想存款,證券,基金,哪怕是基金定期定投,有沒有這種約束呢?根本沒有,因為你的基金的定期定投也是隨時可以停止的,反正停止沒有損失,所以你很容易就停止了。他沒有強制性,沒有約束性,沒有紀律性,所以你很難堅持下去。身邊真的沒有碰到幾個,他能連續十年基金定期定投的,哪有呢?
根本沒有,但是交了十年保險的人,保險的客戶確實大有人在,大家想想這個道理就能明白保險真正的作用是什么,是不要期待保險的收益有多高。保險它是一種工具,它是約束我們強制儲蓄,專款專用這種工具,它幫助我們實現我們未來理財目標的一種制度,約束。我提醒我們,督促我們,不讓我們停止,一旦開始就不要停止。它是一個好的老師,它是一個嚴師,給我們提出高的要求,讓我們持續不斷去做正確的事情,為我們的未來打一個很好的基礎,為什么叫基礎,他不是全部,就如果你的養老完全用保險來做,那你虧死了,是不是,我講過保險不是最好的,投資回報率最高的一種安排,如果你的所有的教育金都用保險來做,那你也會虧大了,對不對,所以養老的規劃和教育的規劃通過保險來做,它必須是個底線,就是你最少不能低于這個數,你用保險來做,其他更多的,你相信自己,你應與時俱進,是不是不斷的去學習,不斷的去獲得各種各樣的信息去進行投資,通過時間通過機會去創造財富,但如果那些都沒有了,起碼你還有保險的底線在。
所以這就是有保險和沒有保險的差別,就在于他們的起點不同,這就叫起跑線不同,起跑線就是老年起跑線不同,有保險的人和沒有養老保險的人,那兩個從60歲兩個老頭,60歲開始就會不一樣,因為有養老保險的人每月會有一筆錢可以領,沒有養老保險的人他就沒有錢領,這就是區別,這就是起跑線,所以養老保險和教育金保險它是一種底線的思維。
養老保險和教育金保險,它是一種工具,它是一種制度,它是幫助我們強制儲蓄專款專用,去管理我們未來人生目標的工具,不要把它和所有的投資理財工具相提并論,去比較它的收益性沒有意義,它的收益是通過我們不斷的增加投資,不斷的增加儲蓄,來達到我們未來生活所需。
當然,通過機構的投資者通過保險公司的機構理財,也能幫我們做到一定的增值,但它絕對不是暴利。沒有哪種暴力收益是可以持續的,只有溫和的中低的收益的產品,才能夠保持長期的收益穩定性。因為保險資產它安全性,收益性和流動性三方面是相對均衡的。
所有投資品的三性的分析,他都會有所不同,就像圖譜一樣,就像光譜一樣,它是幫我們去識別不同物質它本身結構的一種方法,比如說股票,它的安全性好不好呢?當然不好,很差,因為安全性不好,所以它的收益才會好,流動性好不好呢? 流動性也很好,這就是股票。
銀行存款,收益性好不好,沒有什么收益,還是負利率對不對?因為沒有收益,所以它的風險怎么樣呢,很小很安全,流動性呢,流動性也很好,隨時可以拿出來用,隨時可以花,流動性越好的資產收益性越不好,安全性越不好。 大家想一想是不是。
房子,你想想這種投資,他雖然不是金融資產,但是老百姓更多的都把這個房子當作一種投資,那房子安全性好不好呢?除非地震,除非戰爭,房子的安全性還是可以的,必定不會被偷走嗎?對不對?那收益性怎么樣呢,因為安全性相對比較好,所以收益不會特別高。前些年的翻幾番的那種成長,那是中國特殊歷史時期的特殊階段,我們看一下這個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看我們這些鄰國的房地產的走勢,你就能清楚,房產的投資,它絕對不是非常高收益的一種投資。
保險的安全性好不好,很好,收益性好不好呢?安全性好,收益性怎么能好呢?對不對,流動性也不好,保險的流動性很差,保險的流動性差,流動性差的產品,那它的收益性呢就相對好,所以只有保險是很特別的一種,就是它的安全性,收益性,流動性三方面是比較均衡的,那什么叫流動性不好,收益性就能好,比如說我們這個存款同樣在銀行里,活期存款流動性很好,那相比定期存款來講的話,那活期存款的利息怎么樣呢,就會低,他不會高對不對,那五年定期存款,五年定期存款的流動性好不好,靈活性好不好,肯定不好,它約束你五年之內你不能動,你不能領,所以才會五年定期存款的利息利率,利率要比活期的高,要比一年的高,要比兩年的高,實際上是一種機會成本,也就是說,當你占用了我五年的錢,你不讓我用他的話,那我要提出更高的要求。
這萬一這五年之內我發現了比你這個收益更高的怎么辦呢?除非你給我更高的收益,我覺得心理平衡,我可以愿意把錢放你這邊,放到五年時間,就是這個意思,所以流動性越不好,他這個投資品的收益要求就越高,保險的收益保險的收益是長期性的,我們剛才講,他越長期的流動性越不好的,那么他的這個要求的收益就要越高,所以保險它是非常均衡的。
安全性收益性和流動性。三方相對來講能夠均衡統一的一種投資品,一種理財的工具,所以大家要清楚,要了解這些,然后我們去規劃養老金和教育金的時候,才能明確,你才能夠不走彎路,你才能問正確的問題。所以我們作為保險顧問來講特別頭疼,就是客戶問一些外行的話,當然客戶確實是外行,一上來就比較各種各樣的投資收益,就開始算,有什么可算的呢?
你跟銀行存款沒法比,保險是長期的,你現在所算的所有的利率都是不確定的,誰能夠保證你現在算的這個利率未來十年,20年他一直是這樣,30年,40年還是這樣,假設是沒有意義的,因為保險是可以確定的,銀行存款是不確定的,所有的投資都是不確定的,它的收益回報率,所以這個是沒有任何相同的前提,所以假設都是不成立的,不需要去計算,沒有辦法去計算,是不同的東西。
不要用假設,假設是沒有任何意義的,在我們現實生活中,我們又不是學院派去做研究的,你跟做研究的教授有幾個,他的股票炒得很好,經濟模型做得好的人,都是各種各樣的假設條件,假設這不變,假設那不變,最后得到一個結果是什么樣子,現實生活中不可能存在不變的問題。
現實生活中,投資領域里面,時時刻刻,所有因素都在發生變化,誰給你假設呀,是不是,各種各樣的風險因素,各種各樣的內外因素,都在發生這個急劇的變化,所以我們所有的投資都是未知的一個結果,只有保險投資,我們可以白紙黑字寫在合同里面,告訴我們未來確定會有多少。
很多客戶說你這個保險合同里面那個那個寫的如果收益2.5我覺得太低,那你要看跟什么比,如果你跟現在的銀行存款比,可能現在銀行存款3.75,4你覺得低,那你有沒有想過十年20年之后的銀行存款有多少?銀行存款的利息有多少? 30年50年之后銀行存款的利率你知道有多少嗎?所以這個是沒有辦法去比的,但你要相信,現在我們這個保險的產品,它是一種對我們未來收益的鎖定,也就是說我們真的不確定未來我們的銀行利率。我們投資市場到底有多高的利率,多高的收益率或者多低的收益率,我們這個都不清楚,但是起碼有這樣一筆錢,有這樣一種收益率,做個底線也是底線的概念。
你有了這個底線,就相當于我們現在大家大多數人,我相信你不可能把你所有的錢現在放在活期存款里了。自從有了余額寶之后,相信很多人都會把零錢放在余額寶里,只要他支取靈活的話,因為余額寶是多少,至少還有3%的利息嗎?他肯定比活期存款0.35要好多了,對不對,余額寶對我們所有人來講,他就是個底線,就當我們擁有了這樣一種理財工具之后,我們的收益可以維持在一個底線,這個底線會比以前要高得多,保險本身它就是一種底線。
也就是說當你準備養老金和教育金的時候,你的底線何在呢。那這部分需要通過這個養老保險和教育金保險來實現,而不是其他的理財工具,其他的理財工具都是錦上添花,都是錦上添花,只有養老保險和教育金保險是雪中送炭,它是一種底線,底線是要牢不可破的,這叫底線,我是做人有底線的,什么意思? 就是你不要試圖觸及我的底線,不要越過的底線,這是最后一道防線了,是它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是不是,所以我們今天講了很重要很重要的這個年金保險的概念,我希望各位伙伴能夠正確去理解,這兩種保險在我們的經濟生命中,他去處于一個什么樣的位置?
總結來看,無論是養老金保險還是教育金保險,都是保險,只要是保險,其實它都是一種安全感的訴求。都是一種雪中送炭的感覺。保險嘛,想一想,就是一種安全的感覺,有了保險,大家就可以踏實,我們在古時候,有這個壓箱底的錢,什么收拾細軟,動不動就跑了,回娘家了等等,那個時候是金銀珠寶,首飾是不是,黃金白銀這些東西。在現在生活中我們這些東西可能很少了。那你的底線何在呢。是吧?你家壓箱底是什么東西呢?現在我們一切都是證券化,都是金融化了,那么在所有的這種資產里面,保險才是真正的底線,就你在日常,你可以不用它,你可以看不到他,甚至保險就不是用來用的。我經常跟我的客戶說,你今天做這個養老規劃,你給孩子做這個教育金的規劃,我希望一輩子都不要用,就像我們客戶購買人壽保險,購買大病保險,購買醫療保險,我一樣要跟客戶說,我希望一輩子都不要用到它,養老保險和教育保險,也希望一輩子用不到它,只要是保險,它就是底線,它就最后一道防線,你最好不要用到它。
為什么這么講呢?
當你用不到養老保險,當你用不到教育金保險的時候,說明你那個時候其實是很富有的,你根本不需要動用養老保險這筆錢來維持你日常的生活,你根本不需要動用教育金保險這筆錢來支付孩子的教育金,因為你那個時候很富有,這是我們人生要做到的,這是我們人生應該追求的境界,就所有的保險都不用,當你不用大病保險,不用醫療保險,說明你身體健康一直很好,對不對,這也是我們人生追求的,所有的保險都是一種底線思維,都是一種未雨綢繆。做好最壞打算的一種思維,它不是用來用的,最好不用。關鍵時刻才用,就像諸葛亮的錦囊一樣的,對不對,你最好不用他,你用它意味著你遇到困難了,遇到你自己無法解決的問題了,你才需要打開錦囊,所有的保險也都是這種意思,都是這種概念。
我們做規劃最好不要用它,但是又不能不做,因為我們人生不確定風險什么時候發生,和發生什么樣的風險,特別是這種老年的風險和教育的風險,它是客觀存在的,它是大概率事件。意外死亡,疾病,大病,醫療這些看來是小概率事件,但是養老不是,養老絕對是大概率事件,面對這個大概率事件,我們要做好一些充分的安排和準備,做好底線的思維。
然后再把其他所有的投資,把你自己的實業,把你自己的這個聰明才智,充分的發揮出來,做一個立體的防線和攻勢,海陸空對不對,然后一起來實現你的養老目標,一起來實現你孩子教育金的目標,一起來規劃未來美好的生活,這樣才對。
保險只是你這個梯隊里面一個后衛,一個守門員,對吧,一個后備軍就是隨時準備著,替補的,這個結果不好,頂不上了,那保險來上,它是一種替補隊員的一種性質,救急的。那今天呢一個小時啰嗦,我希望大家真的要好好的去理解年金保險它的核心功能,不要再和你的保險顧問去比較,去一味的追求收益,一味地追求投資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