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天道酬勤,沒錯只要你勤快絕對是餓不死的小強,可站在經濟學上你還會這么想嗎?勤勞不如動腦來的更快更多。
還記得剛做銷售那時,一個客戶給我深深的上了一堂經濟課,當初初出茅廬毛皮不懂就知道厚著臉皮跑客戶硬闖各個寫字樓辦公室,對著辦公區就喊:大家好,我是某某公司的業務員,我是來介紹我們公司的XX產品,請問你們公司誰是負責人?然后惹來一片哄然大笑,現在想想自己都有點可笑,有一次進了一家公司依舊這一套,正好他們老總在聽到了,就叫我到辦公室聊天,跟我講了很多,講了他曾經也是做業務員開始,后來自己出來創業,建立了現在的公司,記得他當時還講了一個故事給我聽,到現在十年過去了,現在還記憶猶新。
故事是這樣的,一個小商販在路邊扯著嗓子喊我家的東西又好又便宜,經濟又實惠···喊了好久也沒什么收益。旁邊的乞丐看到了,譏笑小商販,小商販回答到:“我僅僅是為了更好的生活多賺一點而努力喊,他卻是為了每天的兩個饅頭而喊呀!”話被商人聽見了,商人想:“小商販說的對呀,要想個好辦法。”
商人又請了十幾個員工,凡是能夠在一定時間內賣出產品的數量,就能拿到一定的傭金,賣不出去就沒有傭金只管飯,這個辦法果然有用,員工們紛紛去不同地方賣貨,因為大家都想拿到更多傭金。這樣過了一段時間問題又出現了,貴的產品難賣,便宜的好賣,而賣夠數量得到的傭金都差不多,員工們發現了這個竅門,專門去賣便宜的產品。商人對員工說:“最近你們賣的產品都是便宜的,為什么?”員工們說:“反正沒什么區別,為什么費那么多口水去賣貴的產品呢?”
商人思考后,決定不將得到的傭金與賣產品的數量掛鉤,而是采用每段時間統計一次賣到商品的總營業額來的方法,按照銷售額來決定傭金的數量。這樣員工們銷售的產品都增多了。
商人很開心。但這以后,新問題又出現了,員工們賣的產品又少了很多,而且越是有經驗的員工,銷售產品的數量下降的就更嚴重。于是商人又去問員工們。
員工們說:“我們把最好的時間都奉獻給了您,但是我們年紀會變大,當我們年紀大了有老婆了,你能給我們分房子養老嗎?”
商人經過一番思考后,分析與匯總了所有員工賣到的商品和營業額,規定如果賣到的商品營業額達到一定指標,即使不去賣商品也能每年分到一定年終獎金。員工們都很高興,大家都努力去賣產品,以完成商人定的指標。兩年時間后終于有員工做到了。這時,其中有個員工說:“我們這么努力,只得到一點傭金和獎金,而我們賣掉商品賺的錢遠遠超過你給的這點。我們為什么不為自己去賣產品呢?”于是有些員工離開了商人,自己出去賣產品。商人意識到員工的流失,于是商人又進行了改革,使得每個員工除了基本工傭金外,可以得到所有商品營業額的總數A%,而且隨著服務時間加長,貢獻變大,該比例還會遞增,并有權分享商人生意的股份B%,這樣離開商人的員工由于沒有貨源成本優勢又紛紛強烈重新跟著商人的隊伍。商人的隊伍又日益壯大····
當初聽了這個故事讓我感受頗多,成就了多年以后的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