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隔兩年,再次參加校友活動,而且是環資學院的校友活動,所以更加的親切和熟悉。大多數的校友還在環保的圈子里努力,我覺得是非常優秀和難能可貴的。
2015畢業之際,我堅持著找一份環保工作的初衷來到北京。開始去師姐所在的公司實習,實習兩周就以“與公司文化不符”的原因而拒絕。我去這個公司的原因有兩個,第一是有戶口指標,第二是跟碩士期間的研究方向非常符合。但最終因為戶口指標的越來越嚴苛,而且競爭之激烈,所以公司選擇了更加適合的男生博士,這是無可厚非的。
在這兩周的工作是什么?據說是要有輪崗的習俗,我率先在綜合室里實習,這里的確是非常綜合的地方,有財務工作者 ,有與市場相關的人員,有后勤工作者,等等。因為沒有具體的職責,所以我只是到處幫忙打打下手,我幫人整理過最基本的word和excel表格,幫人去把大量的作廢文件塞到難用的碎紙機里,當時還有一個偶然事件,一個姐姐的手機丟了,我還幫她把一張紙打印出來的聯系方式,一個個的重新輸入她的新手機里.....
之后我還參加過兩三個環保相關的工作面試,無一不在偏遠的亦莊或者大興,任何一個可能有戶口機會的工作,無一不是各種博士排滿長隊。我并沒有任何專長來贏過這些人,所以我后來放棄了環保的工作。這些事情,已有些久遠,我其實早已不太提起。但昨天遇到一些即將畢業的師妹問道工作的事情時,我竟非常想要跟她們分享這些經歷。
對于環保專業,我還是有感情的,所以看到這樣的就業環境,我還是有種痛心的感覺。當然學校的教育不僅僅是專業的培養,更多的是個人能力的提升。但是如果碩士畢業都要放棄自己的專業的話,在很大程度上講,這個專業的培養是存在很多的資源浪費的。但從真實的就業環境來講,好的機會太少,而求職的人又太多,供給遠遠超過需求。而且對于環保工作普遍的低薪(應屆生薪水,之后的發展因人而異,不便討論),我們都是苦笑釋然的。
對于面臨求職的師弟師妹們,如果想要堅持自己的專業所學,需要盡早的去參加招聘會,多多嘗試機會。但是對于專業并沒有那么留戀的小伙伴,一定要拓寬自己的視野,多去嘗試一些機會,比如互聯網行業,這個行業有很多門檻很低的工作,比如產品(見笑,我也是產品新人)。
很多人對我說過第一份工作的重要性,我深表贊同,但我覺得更重要的是行業。僅時隔兩年,我與當初一起畢業的小伙伴就有點隔行如隔山了。第一份工作固然應該嚴肅對待,但長遠來看,變化和機會還會有很多很多,不必太過懊惱,相信柳暗花明又一村。